教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策略论文
2024-10-28 14:19:00
10
[摘要]:提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巧妙的提问方式和合理的提问内容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围绕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辨能力。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巧设提问、生活提问、引导提问、学生提问、启发提问五种方式,探究基于课堂提问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
-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论文
2024-10-28 13:51:22
9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关键时期,提升小学生思辨力有助于强化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但思辨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从单元的角度布置思辨性作业,既迎合小学生思辨力培育要求,也从目标、任务、情境、评价等多环节相融合的角度,构建带有整体性特征的作业体系。为此,研究基于单元视域分析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性作业的意义。
-
小说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论文
2024-10-28 11:24:24
10
[摘要]: 如何评价《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有人频繁提及他“忍”的特点,并倾向于将其解释为一种“懦弱”和“妥协”。然而,若仅将林冲的“忍”简单归纳为“懦弱”与“妥协”,无疑是对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片面解读。这种基于局部信息而做出的结论,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普遍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模式,它决定了我们对何种信念的接受以及我们的行为选择。因此,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度分析林冲选择“忍”与“不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
-
乡土历史资源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中的价值与应用—以济南市为例论文
2024-10-28 10:50:55
17
[摘要]:乡土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分析乡土历史资源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乡土历史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感知历史;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探寻家乡的社会变迁;组织摄影作品展示,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2024-10-25 14:35:35
24
[摘要]:“双减”政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需要积极调整并改革自身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适应当下教育领域新变化。为更好进行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必须积极优化改革当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课程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10-25 14:28:02
49
[摘要]: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使学生以积极、轻松、愉悦的状态完成数学学习,遵循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习评价三项工作有机结合原则,文章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设计方法,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并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
2024-10-25 14:13:41
19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在历史教材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的史料信息,以确保教学内容具备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掌握借助史料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
-
数智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创新路径与保障机制论文
2024-10-25 14:00:35
52
[摘要]:数智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迎来深刻的变革。面对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数智赋能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
诗中的雨,巷中的情论文
2024-10-25 13:50:11
30
[摘要]:戴望舒通过《雨巷》,将内心深处忧郁凄凉的感情充分抒发了出来,这种典型的戴望舒式情感,将“雨巷”作为诗歌的意象,来象征作者当下所经历的阴郁、狭窄、孤寂的人生境遇。“丁香般的姑娘”是诗歌中的又一意象,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的无限憧憬。
-
始终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论文
2024-10-25 11:59:43
1
[摘要]:梅落春泥育桃李,芳华无悔守初心。耿梅芳十八年扎根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从“心”开始,读懂“心事”,以“心”育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