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师幼互动让课程游戏化更精彩——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策略探索论文

师幼互动让课程游戏化更精彩——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策略探索论文

2

2024-12-09 14:56:5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师幼互动是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人际关系。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师幼关系应该是一种全新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化关系。它是影响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要途径。游戏活动是学龄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最主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园孩子最喜爱的学习途径,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本文从创设民主自由的游戏环境、设计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模式、注重游戏活动的情感效应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幼教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策略。

  关键词:幼教课程;游戏化;课堂教学;师幼互动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启蒙教育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各项天赋,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维意识,促进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优化和提升。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刻推动,幼儿园教育要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引导幼儿完成学习活动。而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幼儿群体具有特殊的学情特点,教师在进行各项教育引导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注重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师幼互动,提升互动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成效,使幼儿能够在园所内获得更多提升,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成长目标。

  一、创设民主自由的游戏环境氛围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高师幼互动的效率,其重要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考虑游戏环境的氛围。而教学环境氛围本身就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良好的游戏环境氛围更能带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乐趣,也能够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放开身心,大胆表现自己,并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与其他幼儿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同时,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充分结合幼儿的学情特点和喜好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环境氛围的营造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结合到幼儿自身的需求引起幼儿的兴趣,获得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差异,尽量避免以至高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尽量与幼儿平等交流,和平共处,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游戏活动的成效发挥到极致,拉近师生之间的友好距离。

  例如,一次大班游戏活动前,教师设计了一个制作道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提问,来引导幼儿加深对这一次游戏活动的体验以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教师首先发出提问,向全班幼儿进行征询意见:“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最好玩的游戏是什么呢?”随后幼儿往往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而后观察幼儿的反应。并且,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相互讨论,共同去探究哪一个游戏是最有乐趣的。经过最后的讨论,很多幼儿一致认为,用橡皮泥去捏各式各样的形状最有趣、最好玩。结合幼儿这一讨论结果,教师便继续追问:“那么,你们认为用橡皮泥捏造什么样的造型才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游戏来使用呢?”随后又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讨论,部分幼儿说:“我想捏一个房子”,有些幼儿又说到老师:“我觉得捏一个游戏棒是最有用的”。随后教师便要求每一个孩子按照自身的想法,用手上的橡皮泥去制作一个个性的游戏道具。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孩子们在充满趣味化的游戏环境下,不仅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与认同,还进一步拉近了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设计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模式

  在教师进行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模式,引导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具体说来,教师在设计游戏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日常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课堂游戏设置,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简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以良好的游戏活动带动与幼儿的互动提升师幼互动效率,那么就一定要在游戏过程中接触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这也正如乒乓球游戏一般。如果幼儿将球抛过来,教师一定要利用某种特殊的形式进行挡回去。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进一步开展游戏活动。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还应该秉持开放性的思维特点,尊重幼儿的创造天赋和想象力,积极地去鼓励幼儿努力去实现和表达,而不是去限制控制幼儿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游戏行为,也巩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基础。

  例如,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过程中,设计了“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活动。经过前两节课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游戏成效。活动前,教师提前向孩子们宣布了游戏规则。游戏场景设置如下: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而孩子们则作为顾客前来超市进行选购各种各样的商品。教师又给每一个同学发了若干纸币作为道具,还提前准备了一些小商品,并一一标明了价格。随后,大家纷纷来到教师的面前选购商品,在选购商品的同时收银员在一旁进行提问,比如针对其中一名小朋友问道:“请问小朋友你带钱了吗?”“你的钱购买这两样东西吗?”随后,幼儿就要进行思考,手中的纸币是否符合这两件商品的价格。虽然这一阶段可能幼儿还并不完全认识钱币,通过这一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带动幼儿加强认识纸币的兴趣,也能在活动参与中有效提升与教师互动的频率。

  三、注重游戏活动的情感效应发挥

  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师幼之间的情感效应的发挥。所谓情感效应,主要是指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正向引导因素来激发幼儿的良好品质行为,如通过言语的表扬以及动作的鼓励,使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自主地想办法去解决,这就是情感效应。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而言,绝不应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指向作用,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一定的自我提升,而情感效应,便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形成坚毅的品格及自尊自爱,不怕困难的优秀素养。正是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地信任、尊敬并热爱教师,遇到困难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真正地将教师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激发情感效应,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深入游戏角色,充分带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成效。

  例如,中班体育活动,教师在学情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缺乏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这主要与孩子们各自家庭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便在游戏活动中设计了“翻越三脚架”的挑战项目,要求每一名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都要翻越教师在路上所设置的障碍物。当然翻越的方式不限,可以是爬过去,也可以是翻过去。只要幼儿能够挑战自我,坚持到底,便达到了本次体育游戏的教学目的。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仍然不敢翻越,遇到较高的障碍物只能望而却步,在前面停了下来。这时候教师就积极鼓励这位幼儿,悉心引导他勇敢地完成这项任务:小朋友,你很棒的哟,你们已经长大了,这点挑战是一定可以跨过去的,千万别落后小班的同学哦。通过这种言语方式的激励,教师就能够较好地引导幼儿突破自身的局限,养成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的形式,引导幼儿打破了自身的局限,勇敢地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这样的活动,也改变了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将教师视为良师益友,有利于后续教师与幼儿实现良性的互动。

  四、积极拓宽游戏师幼互动反馈路径

  除此以外,在进行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游戏的教育价值,还可以充分结合提问或对话来加强师幼互动。教师的提问、对话的形式以及次数不是固定的,具体要视游戏活动的情境而定。一般说来,在幼儿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群体数量较大,这一阶段的幼儿又天性好动爱玩儿,在游戏活动中,适当加以控制约束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为了有效维持课堂游戏活动的纪律,确保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安全,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动态。但这也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可能会大大减少,教师无暇与幼儿进行对话,使得很多时候游戏活动只能交由幼儿自身进行发挥,感受游戏中的乐趣,而游戏活动本身设计的教育价值并没有真正地彰显出来。

  例如,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多加提问,并且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紧密随着教师的步伐,一同参与、共同感受游戏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启迪幼儿思维。譬如,可以多问孩子们一些诸如:为什么?对不对?除了……还可以怎样做呢?这个游戏好玩吗?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呢?下次我们一起来开展这个游戏好不好?积极用一些提问的语言来强化与幼儿的交流,不仅能够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活跃自身的思维,也能发挥游戏寓教于乐的价值,而不是让游戏只是游戏。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对话的形式巧妙地拓宽互动的路径,强化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体验感,也能进一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互动频率。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提问和追问形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适当进行头脑运转,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激活幼儿的思维形式,也能大大改善游戏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现状。

image.png

  五、融入故事墙环节促进游戏活动

  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放思路,改变原有设计游戏的思想理念,尽量做出一定的调整,加强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获得的价值。尤其在当下强调深度学习理念,如果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带动幼儿深入学习,从而发挥寓教于乐的重要价值。这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必然是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也是所有幼儿教师必须深刻进行探究和实践的。为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外界的环境因素来融入游戏活动中来,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这种创新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带动幼儿系统地完成各种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形式下,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积极互动,发挥其积极有效的教育价值。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完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确保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有效利用教师所投放的游戏活动材料,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

  例如,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墙的形式来加强幼儿的游戏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的思考与游戏结束之后的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园内一面固定的墙体,在墙体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提升墙体的美观度。充分发挥这面墙体的美育作用。可以将这面墙体命名为“故事墙”,让幼儿在每次参加游戏活动之后,将自己认为本次游戏活动中最感兴趣或者最喜欢的情景画下来。或者简单地画一个爱心,来表达自己对本次游戏活动的满意程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提升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能积极为教师后续调整游戏设计方向提供参考。这种游戏活动后的反馈,对于整体强化师幼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六、结语

  在课程游戏化的教育大环境背景下,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全面提升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成效,以良好的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为幼儿未来步入小学阶段教育做好铺垫。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应该大力实施课程游戏化,优化师幼互动的形式及内容,强化师幼互动的效率和质量,以促成更为有效的教学成效。同时,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更有效的游戏活动路径和更高质量的师幼互动策略,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