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策略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策略论文

22

2024-12-04 14:11:0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则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在初中的教学方法放到高中的教学中作用不大。

  摘要: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则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在初中的教学方法放到高中的教学中作用不大。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让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更好的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核心素养;数学;衔接策略

  作为一门具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初中数学教育很关键。只有学好初中数学,才能为高中数学学习质量提供切实保障。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进一步加大,但一些教师未能高度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仅仅讲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造成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能力。新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师更为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image.png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相比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渐趋抽象,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导致数学成绩下降。核心素养作为贯通数学教学实践和培养目标、理念的重要环节,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情,采用差异化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衔接初高中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进入高中后的不适感减轻,尽快适应新阶段的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初高中数学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知识内容并提升了知识点难度。高中和初中相比,有着更加深奥和丰富的知识内容,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高中和初中数学的部分知识点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之上的,如概率和函数等。但是高中数学有着更加深入的知识点的研究,也有着更大的数学知识难度系数。二是数学语言有着更强的抽象性,以及更大的理解难度。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这种新的学习要求,往往难以短时间内适应,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三是有着趋向理性的思维方式。相比于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归纳和总结各种题型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在解分式方程时,只需要记录具体的几个步骤,通过触类旁通,有效运用于同类问题的解决中。而解分式不等式时,这些机械化地解决问题的思考就不那么适合了。

  一些教师对于初高中数学存在的这些差异,不知道该如何衔接。如果初中教师为了实现衔接,而将高中数学知识过早地引入,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无形中加大。而作为连接具体教学环节和宏观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核心素养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这样才能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育衔接教学的问题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断点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作为教育内容和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适当降低了初中教材难度,使学生不能全面学习数学知识,基础不扎实。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部分教学内容从高中数学课本中删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初中强化“求根公式”,弱化“十字相乘”与“配方法”,但这部分内容并未涵盖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导致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数学知识出现断点。高中数学需要学生掌握类推学习思维,具备极强的概括和深入挖掘能力。而现阶段,在一些初中数学课堂上,不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而由此不断降低了学习成绩。

image.png

  (二)数学教材的变化加大了学习难度

  初中数学有相对浅显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考试中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题型,从整体上看没有太大的变化。解题过程简单,问题类型单一,对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低的要求。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逻辑上思维,只需要触类旁通,就能广泛运用。而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教材明显增加了学习难度。如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推广至高中任意角三角函数。同时,高中数学还有着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并且有着更为复杂的图像、数学符号等,也有着更加严谨的讨论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对学生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状态不佳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欠缺自身的思考能力,更多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不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升入高中后,题型变化多样,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节奏很难短时间内适应。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成绩下滑明显。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索

  (一)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才能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具有较弱的理解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了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引导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将讲课速度适当地放慢,给学生一定的适应空间,带领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进一步学习。

  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的组成,就是自主性。为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严格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启动创新思维,敢于挑战那些具有较大难度系数的数学知识。目前,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长期的教学实践证实,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数学思想和方法适当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同时掌握“学会”和“会学”两种基本的学习技能,由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种思维方法,如恒定思维方法、转化思维和分类思维方法,由此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二)系统地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注重导入分析

  首先,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传统教材的继承,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认真贯彻和落实。通过对存在各类问题的妥善处理,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要求相吻合。其次,注重知识的导入。先是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学好初中数学,能为高中数学夯实基础。教师应根据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温故知新”。通过主题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例如,在“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3个“二次”关系)学习过程中,以函数为着眼点,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接着,导入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最后,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必须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延伸课堂教学,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运用所学到的课堂知识,由此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重视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教材中,大幅增加了数学知识的难度,相比于初中数学,有着更加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特色,借助于量化和实例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使学生能对知识直观地感受,养成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由此才能与高中数学学习更好地适应。其次,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过程,也是融合知识体系,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数据分析、运用、推理等各项能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真正了解,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才能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科学精神进行培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科学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涵盖理性思维、批判质疑、探究能力等等。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是为学生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入高中之后,因为学生要面临更多的知识含量,并拥有更大的数学难度,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消化和吸收知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为了有效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在相关知识点的分析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并对学生批判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遇到一些问题具有较大难度系数的,也可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辩证分析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好地适应。

  (五)加强数学能力的训练,合理衔接高中数学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有助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它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的核心知识点,并在后续应用中更具灵活性。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推理能力、理论应用能力、辩证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它属于多种数学能力的集合。思维能力的全面性、创新性和灵活性都会影响学生学科理论学习的质量。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相对不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后续学科理论学习的质量,还影响学习观念、实践能力和学习热情的培养。而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能力的培养方向已经从早期的理论指导转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主要是在几何内容中训练学生数学推理证明能力,在代数中偏重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中代数部分是必修1的内容,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思维的训练,例如函数中相关数学命题等,有利于学生演绎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数学思维品质。初中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简单地向学生拓展一些知识,切记不能照本宣科,要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所学习的知识,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出努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自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健康生活,具体涵盖健全的人格、自我管理能力等。为了切实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效衔接初高中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以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和自主发展。例如,在课堂上结束小组合作和任务探究后,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短处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接着,进行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侧重点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包括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等等。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抗挫折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新型的教育理念。学生升入高中后,不单有不断扩大的学习范围,还有日渐深入的学习内容。对教师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在初高中数学衔接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科学的引导,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