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2024-10-28 16:13:35
41
[摘要]:新时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以科学的教学xx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为视角,探讨三方面的跨学科教学策略,即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知识整合、设计跨学科模式,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当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理解与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论文
2024-10-28 16:05:01
8
[摘要]:项目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通过设计调查类项目、合作类项目与生活实践类项目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化教学论文
2024-10-28 15:56:06
15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期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
小学数学“量感”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以《认识厘米》为例论文
2024-10-28 15:44:12
26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的表现中提出“量感”的内涵,由浅入深地提出3个方面的要求。就“量感”而言,需要教师从联系生活、计量单位、动手操作3条路径来实践。
-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4-10-28 15:36:32
12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能使学生理解与他们认知水平相一致的科学知识,初步体验基本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学会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揭示身边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方法,这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以期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高阶思维与科学素养,务实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提质增效。
-
小学古诗词的审美教学论文
2024-10-28 15:05:45
9
[摘要]: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立足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古诗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促进其审美创造素养的提升。本文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从语言美的维度开展诗词朗读与字词品析,从意境美的维度进行意象分析和情感渗透,从情感美的维度分析创作背景与迁移创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创设互动情境论文
2024-10-28 14:40:18
3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是多元的,应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与老师、同学互动,强化体验,从而顺畅完成写作表达的目标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创设互动情境,浅谈六方面的研究体会,即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实物演示、通过图画展示、通过音乐渲染、结合表演体会、利用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互动情境。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互动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其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策略论文
2024-10-28 14:19:00
8
[摘要]:提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巧妙的提问方式和合理的提问内容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围绕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辨能力。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巧设提问、生活提问、引导提问、学生提问、启发提问五种方式,探究基于课堂提问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
-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论文
2024-10-28 13:51:22
4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关键时期,提升小学生思辨力有助于强化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但思辨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从单元的角度布置思辨性作业,既迎合小学生思辨力培育要求,也从目标、任务、情境、评价等多环节相融合的角度,构建带有整体性特征的作业体系。为此,研究基于单元视域分析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性作业的意义。
-
小说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论文
2024-10-28 11:24:24
3
[摘要]: 如何评价《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有人频繁提及他“忍”的特点,并倾向于将其解释为一种“懦弱”和“妥协”。然而,若仅将林冲的“忍”简单归纳为“懦弱”与“妥协”,无疑是对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片面解读。这种基于局部信息而做出的结论,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普遍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模式,它决定了我们对何种信念的接受以及我们的行为选择。因此,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度分析林冲选择“忍”与“不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