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论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论文

3

2024-12-30 14:56:2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可以有效拓展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因此,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重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打造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以课程思政元素为“红线”,贯穿线上线下两个层面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评价结果表明,高等数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效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可以有效拓展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因此,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重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打造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以课程思政元素为“红线”,贯穿线上线下两个层面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评价结果表明,高等数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效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课程思政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数学是面向理工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具有学时多、覆盖面广、内容多、难度高的特点,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后续专业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前信息技术日益成熟,自媒体平台应用广泛。在此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授课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与传统的在线下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有显著优势。本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南昌工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B课程为试点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期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路径

  (一)重构教学内容

  第一,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根据《纲要》对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和南昌工程学院202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团队对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

  第二,深入挖掘和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从课程育人的整体目标出发,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梳理、凝练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努力寻求知识体系与思政知识体系的交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梳理出不同的思政元素,同一个思政元素也可能孕育在不同的“母体”之中。经过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凝练,课程教学团队将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元素分为家国情怀、哲学思想与辩证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五大模块,并形成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设计表,部分示例如表1所示。

image.png

  第三,打造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经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梳理,寻找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点,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甄选思政素材,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多次讨论,精心设计了“数列极限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的极值”“定积分的概念”“变量可分离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的概念”等六个课程思政案例,为线下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是同向同行的,并且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思政育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三位一体,三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可依据以下原则:一根“红线”,两个层面,三个阶段。课程思政为“红线”;两个层面即线上、线下,其中线下课堂为教学主战场,线上教学为有机补充;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自学阶段、课堂学习阶段、课后拓展与提升阶段。思政“红线”贯穿混合式教学始终。

  课前组织学生线上预习,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将包含思政素材的音视频、PPT课件、文字材料等自学资料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完成简单的自测题。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自测情况,按照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知识构建、归纳总结的教学流程,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在该过程中,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及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课后,教师可通过在线上或者线下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或推荐网络资源,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另外,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在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点的基础上,本文以课程中的“定积分的概念”为例,论述如何在混合式教学下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数学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学情分析

  第一,分析学生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极限的思想和计算,学习了不定积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定积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教学中知识点难度大,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能力,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抽象能力相对弱一些,对教学内容需要数形结合辅助理解。

  第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思想和方法。能力目标:在观察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抽象能力。思政目标:通过介绍鄱阳湖的情况,引出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基于刘徽“割圆术”的思想,启发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挖掘定积分概念中的辩证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定积分内涵,提高学生用辩证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在深刻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及辩证法,而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定积分的重要数学思想的具体形成过程。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上上传关于定积分的教学视频、文字资料等,在班级QQ群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解决思路与定积分的思想一样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堂问题探究。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鄱阳湖的生态、水文情况,让学生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接着教师提出如何测量鄱阳湖水域面积的问题。带领学生回顾中学时学习的三角形、矩形、梯形等直边图形的面积求法,提出曲边梯形的概念,鄱阳湖水域面积的问题可归结为求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由此提出曲边梯形面积的求解问题,并引出刘徽“割圆术”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不断启发和探究得到求解曲边梯形面积的具体做法,归纳总结出其面积的极限公式,引出定积分的定义,这一过程强调“分割成块、近似代替、积累求和、无穷累加”的微积分思想方法的讲解分析和总结。

  第三,课后拓展提升。在课后巩固拓展提升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通过超星学习通上传其他教学视频等资料,推荐网络慕课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制定难度系数更高的测试题并发布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同时利用QQ和学习通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

image.png

  三、效果评价与教学反思

  (一)效果评价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真实感受,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96份。

  分析调查问卷,可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从课程思政内容看,超过80%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融入思政元素“非常有兴趣”或“有兴趣”;认为思政内容所占课程内容比重合适学生的占53%,认为过多和过少的比例分别是8%和10%;61%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自然,只有6%的学生认为融入非常生硬;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史这两种课程思政元素比较感兴趣,这说明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比例分配比较合理,融合比较自然,学生整体上对高等数学融入思政元素比较认可。其次,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看,有91.5%的学生赞成或者比较认同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课程思政资源中最喜欢的是短视频,最喜欢的线上与教师互动的方式是通过QQ或者微信,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最后,从思政育人成效看,74.5%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对自己有帮助,其中帮助最大的是知识学习方面,其次是思想认识方面,有86.7%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整体评价是满意的。

  (二)教学反思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首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一时比较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大一课程多、要参加的活动多,自由时间少,线上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增加了学习负担;线上线下混合比例需要不断调整,课程思政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同时还要改进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因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有限,且高等数学授课任务繁重,自身对课程思政理论的掌握水平有限,所以其感觉压力比较大。如何在教学中掌握好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成为比较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尽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能够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探索改进,以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4-06-14].

  [2]赵淑莹,杜广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论文集:三.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208-210.

  [3]汉田,侯明,王殿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C]//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3:148-152.

  [4]朱永婷,吴奇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分类与实施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2(4):88-93.

  [5]吴大勇,康正华.“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混合”三位一体的复变函数教学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