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论文

2024-12-30 13:52:0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文章先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内容和培养途径进行阐述,明确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探索出了五条教学策略,即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组织群体阅读活动和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给出教学参考,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文章先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内容和培养途径进行阐述,明确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探索出了五条教学策略,即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组织群体阅读活动和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给出教学参考,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调取已有的知识和情感经验理解文本内容,透过文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利用个性化经验和已有知识分析文本内容,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看法和情感体验。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感知力或阅读认知力是阅读能力的最低层次,即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字面意思。阅读创造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要求读者不仅能够读懂文本、读透文本,还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从而产出创造性作品。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认读能力培养,即让学生能对阅读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行辨析,从而了解阅读文本的字面意思;二是理解能力培养,即让学生能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感情和深意;三是鉴赏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可以针对阅读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展开评价,能识别出好的文学作品并说出其好在什么地方;四是创造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对阅读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并且可以利用从阅读文本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再创作。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基本的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上。
由于初中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该明确不同学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重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重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方法和形成一般阅读能力;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坚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加其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积累;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继续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相对传统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的问题。这些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阅读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重点句段对课文主旨的影响和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思考被动,导致阅读教学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了解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具体学情进行灵活选择,以新颖有趣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纠正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错误认识。
(二)阅读资源相对较少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课外阅读资源利用不足和课外阅读活动监督效果较差的问题。教师的阅读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教材课文和习题册中的阅读篇目上,教师在讲解教材课文时,会为学生细致讲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文章思想主旨,以及文中应用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但在讲解习题册中的阅读篇目时,一般仅围绕阅读理解题目展开,讲解内容不够全面。除教材课文和习题册中的阅读篇目以外,尽管部分教师会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阅读任务,但是由于缺乏对课外阅读活动的监督,很多学生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足量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课外阅读任务的监督。
(三)学生学习热情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阅读教学过程无法有效吸引和维持学生注意力;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更希望对外表达自我而不是从客观世界获取固定的内容,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空间,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分享看法的方式来解决。例如教师在讲解文章主旨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忽略阅读习惯培养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仅重视阅读能力提升而忽略阅读习惯培养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虽然强调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但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例如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却不检查、教师没有认真筛选阅读书目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提升对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然后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优化阅读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初中学段学生期望表达自我的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提问代替讲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在开展《回忆我的母亲》的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叙事性记叙文,通过对比分析找到叙事性记叙文和记人性记叙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教师并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陈述讨论结果,并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针对创意性结论给予表扬和鼓励,针对学生没有说到的内容给予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相较于教师直接传授,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对该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第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创意阅读课堂,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开展《列夫·托尔斯泰》的阅读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性地将阅读课变为“美术鉴赏课”,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要求学生根据肖像画对他的外貌进行描述。然后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和他的生平事迹,唤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爱之情,然后再次要求学生根据同一幅肖像画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而清晰地体验到情感对文字表达的影响。而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欣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文字为列夫·托尔斯泰“绘制”的肖像画,从中体会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二)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第一,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围绕写作背景、作者、体裁等元素,精准划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以《三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由于《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山水游记散文,因此教师可以“北魏文学”为线索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渗透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对食物的描写。此外,教师还可以“郦道元”为线索为学生补充郦道元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水经注·江水一》等;或以“山水游记散文”为线索为学生补充其他同类散文,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延伸课堂。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朗读作品或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对教学内容的评价等,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视频拓展教学内容。
(三)尊重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不同学生提供差异化的阅读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初中学生喜欢阅读网络文学作品。虽然网络文学作品中存在一些不适宜阅读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颇具时代性、文学性的作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阅读书目并引导其不断提升阅读能力。第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据此为其推荐阅读书目。例如教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喜爱的作家、文风、体裁等,而后根据问卷内容为学生推荐优质的课外阅读书目。第二,教师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筛选书目的责任。教师可邀请学生向自己分享其喜欢的作品,对于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作品,教师需耐心为学生讲解原因并根据学生分享的作品为其推荐类似的、适合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当前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喜欢阅读一些立意比较浅显甚至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网络文学作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类作品的不足。第三,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组织阅读分享会活动,在每节课课前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学生既可以直接讲述,也可以制作演示文稿或视频。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红楼梦》,专门制作演示文稿为其他同学展示《红楼梦》中细致的人物描写,其他同学在观看演示文稿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更多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组织群体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群体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分享机会。第一,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群体阅读活动。以《背影》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情景剧本并在课堂上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背影》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对剧本这一文学体裁有所了解。第二,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写作”活动,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综合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说明文和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的语言的特点方面的差异,要求学生任选说明对象写作说明文。第三,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活动,让学生朗读优美的现代散文或古诗词、文言文,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阅读篇目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五)设计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给学生带来更深入的阅读体验。教师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时,要先基于作品的核心知识和内容提炼出驱动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然后为学生安排具体的任务并及时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而后教师可设计“阅读王”评比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阅读成果评选“阅读王”,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一方面要关注问题难度的递进性,即为学生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系列问题,避免学生因为问题难度较大而丧失阅读信心;另一方面要关注问题的生活性,即实现驱动性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巨人传》的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时,可以针对本书的核心价值观“古有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设计驱动性问题:(1)围绕三名伟人的事迹提炼《巨人传》的英雄观;(2)总结《巨人传》独特的传记写作风格;(3)策划一场“英雄展”并撰写策划案;(4)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完善“英雄展”策划案并举办展览。如此,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整阅读《巨人传》,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相对传统、阅读资源利用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和忽略阅读习惯培养的问题,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继来.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5):64-65.
[2]xx荣.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3(1):1-3.
[3]陆建安.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21-23.
[4]黄桂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和评价策略[J].家长,2022(26):100-102.
[5]刘敏.“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7):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