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4-06-11 14:03:34
13
[摘要]:生物概念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如何夯实概念并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展开探究,分析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意义,并从基于目标厘清层次、联系学情情境激趣、铺设梯度注重实践、联系生活建构模型、贴近事实多维分析五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夯实生物学基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
过程性微课课堂生成方法探究论文
2024-06-11 13:56:51
5
[摘要]:文章从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过程性微课课堂生成策略为主题展开探究,分析过程性微课的优势,提出在课堂中通过有目的性地备课、有针对性地创设微课生成环境、有计划地生成过程性微课主体以及有规划地完成后期编辑等方式,探索课堂中生成过程性微课的方法。同时,剖析过程性微课生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得出若干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微课质量。
-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论文
2024-06-11 13:50:55
8
[摘要]: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际应用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来探讨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研究发现,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知识梳理与复习中的应用论文
2024-06-11 13:44:16
4
[摘要]:文章详细阐述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通过构建概念图,学生能够更好组织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层次,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概念图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多场域学习助推儿童深度学习研究—以龙观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论文
2024-06-11 11:48:25
23
[摘要]:多场域学习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有着良好作用。为帮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文中结合幼儿教育实践,从搭建多种资源平台、探索幼儿活动路径、推行“五制”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开展多场域学习的方法,助力儿童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其经验生长。
-
大概念教学导向的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论文
2024-06-11 11:42:26
28
[摘要]:文章以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例,从提炼大概念,明确单元教学主题;解构大概念,构建单元教学体系;贯穿大概念,推动单元深度学习;深化大概念,优化单元整体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以此为抓手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实现深度化单元整体教学。
-
打造尚学班级的实践创新论文
2024-06-11 11:37:06
4
[摘要]:尚学班级的核心在于教师通过管理和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竞争中找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能力。在打造尚学班级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奠定尚学班级的良好基础。要通过“每月一品”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目标激励,并在班级管理、学法指导、互助学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尚学的良好班风。
-
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论文
2024-06-11 11:24:03
15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且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义相符,有着积极现实意义。教师应厘清科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把握科学思维的相关表现,以发展科学思维为重要指向,从科学思维的四个构成要素即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入手,做好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探究。
-
初中信息科技游戏化教学应用探究论文
2024-06-11 11:16:45
5
[摘要]:初中信息科技教育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关键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任务攻关、学科融合、竞赛与合作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情境契合、个性化引导、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游戏化教学提供了指导。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信息科技学科带来更多生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论文
2024-06-11 11:11:28
19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能够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本文探讨地理教师如何利用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通过情境创设、合作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夯实学生地理基础,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