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论文

3

2024-07-29 10:57:3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伴随对“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出来,通过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推动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进步,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情况下,使其理解“何为优秀德行”,并将德育和文化教育均融合至教学中,最终真正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对此,文章就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出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伴随对“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出来,通过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推动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进步,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情况下,使其理解“何为优秀德行”,并将德育和文化教育均融合至教学中,最终真正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对此,文章就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恰好处在三观形成、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因此,有必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结合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可以领悟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可以洗涤、感染学生的内心及情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虽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已然提高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且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融入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具体融入期间,还未能选用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加以促进,整体表现得较为单一,仅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之间相联系,而没能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深刻意义,同时也会因存在一定的乏味性及刻板性,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热情,甚至会削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作为重要的任务,而若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至教学中,就十分有助于开展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十分满足新形势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展开需求,可以推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可以充分渗透传统文化,也能够根据其中所涉及的爱国主义思想、勤俭奋斗等诸多的元素,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勤俭节约的意识等。

  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发展还处于萌芽时期,在此时期中,若没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易于致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三观,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三观,就应作为教师需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发现,若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中,就有利于在三观的培养和形成上产生积极的效用,最终有利于学生往后发展和进步。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有效拓展延伸,体会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做到有效拓展延伸,推动学生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此,一方面教师应该多加与学生交流,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求和想法,根据学生在具体交流期间所产生的问题,加以有效地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大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教材作为重要的基础,也需注重展现相应的案例,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何为传统文化,有利于在此期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必须将所延伸的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紧密融合,从而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展开《我是独特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不但应促进学生了解自身的独特性,善于认同自我和接纳自我,也应该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促使学生明确到怎样找寻自己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如教师能够向学生讲述“小绿狼”的故事,在森林中有许多只狼,但只有一只叫哈瓦尔的狼是绿色的,于是他受到了其他狼的嘲笑。结合这个故事,教师能够询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绿狼,你是否会改变自己,也让自己成为一只灰色的狼?”在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后,教师就能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我是独特的,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我的自画像”这一活动中,以便画画自己的外貌,以及展现自己的特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渐渐认识到,其实大家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而这也是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重要内容,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之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目前,情境教学法已然为课堂教学期间所主要利用的方法之一,在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若能够采取情境创设法,利于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为保持“聚精会神”的学习状态,也利于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重要的条件,从而保障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够理解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后,能够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为指引学生一言一行的重要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言行表现,以及在学习期间的主要特征等来科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投入情境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形成正向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

  例如,在展开《学习伴我成长》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如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想获得成长,就不能脱离于学习,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是如何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通过学习掌握到了哪些本领?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还能够将《论语》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说说学习的快乐之处都有哪些?这样就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唯有通过学习,才可以增长自己的本领,也能获得快乐,而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内容。

  (三)实施任务驱动,探讨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所以能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科学制定出课堂任务,而后让学生根据任务来进行相应的探讨,在此期间就可以推动学生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体验感,知识的理解并非能够利用单一刻板的方式来实现,而是强调通过活跃、新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进行感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在制定“任务驱动”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是否有着一定的探讨和判断水平,而后再去制定出适宜学生的课堂任务,能够将责任意识等结合至任务的布置中,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能够加深对这部分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认知。

  例如,在展开《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能够指引学生明确在自身的家庭生活中,不同成员所进行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并且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这也为本节课展开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目标。在本节课中,会涉及自强不息,以及责任感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为促进学生掌握这部分传统文化,教师能够为学生制定出下述任务:其一,记录家人在家庭生活中的相关行为,以及对于家庭的贡献和责任;其二,分析对比不同成员在家中的责任分工,并说说自身存在哪些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上述方面来制定出任务清单,最后还可以将不同学生的不同任务清单均展现在课堂中,以便提高学生对家庭贡献和责任的理解程度,这也为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增强学生的家庭贡献和责任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是多帮助家人料理事务等,这即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意义。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四)构建实践平台,探索传统文化

  实践为强化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展现,为学生道德修养和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如可以在实践期间推动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联系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推动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并结合传统文化内容来转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品质。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和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能够主动体会其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而在理解传统文化时,又能够积极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作用,从而可以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获得更显著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展开《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构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带来重要的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何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并指引学生投入到家庭的实践中,使学生通过融入自身的情感,展现出自身的道德行为等来进一步为家庭增添温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涉及“子不教,父之过”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就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之间有所关联,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家长能够产生带头的作用,促进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另外,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多加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并针对在实践期间所产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必要的指引,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和谐与美好,也需要获得自身的努力,这十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在展开上述活动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才更能够展现出作用。

  (五)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传统文化

  在近些年的教育发展中,许多学科教学都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困难度,保障学生更具效率地吸收知识,从而提升知识学习成效。对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此来丰富传统文化,保障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效果。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切实挖掘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视频放映”的形式来加以展现,并让学生围绕其中内容加以思考,而后联系自身的真实情况来应用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也利于保障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各项知识,使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身心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促进作用。

  (六)提高知识底蕴,发扬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讲述知识内容,而是也应注重提高教学的根本内涵,做到富有技巧地展开教学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不断吸收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深入领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而后再去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不但能够使学生钦佩教师的文化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赞赏之情,进而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就会变得十分主动。教师能够为学生推荐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些文本内容,如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和学生一同欣赏古代的诗歌,也能够向学生讲述中华传统故事等,该种方式非常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

  例如,在展开《我爱家乡山和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为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底蕴,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相关故事,或是引入诗歌,这就主要包括《回乡偶书》等。随后,教师还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让学生都说说自己家乡的特色,以及为何热爱自己的家乡。

  四、结语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积累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在教育领域中也具有显著价值。所以,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学习需求等方面,巧妙充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还能够更好地领悟和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主动发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