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论文

2024-07-29 10:43: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为了避免小学生在环境影响下产生负面心理,小学教育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形成与传承的,其中包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可通过传统文化育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因此,笔者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推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为了避免小学生在环境影响下产生负面心理,小学教育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形成与传承的,其中包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可通过传统文化育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因此,笔者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推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感受各个时代的文化魅力,以及伟人先辈的道德理念,从而形成符合自身的道德认知。因此,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十分有必要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学校管理层在安排德育工作、实施文化融入计划时,也要提高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要求,使其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全面落实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群体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社会群体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思想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被负面信息影响自主判断能力,三观出现偏差。并且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而对西方文化的认可却越来越高,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制约社会主义发展。所以小学阶段有必要尽快落实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工作,以便学生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民思想精神的升华,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正是开展德育教育最天然的资源。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理,而神秘的历史文化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促进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在传统文化的影响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在一些是非观念的认知中容易出现迷失,而传统文化中的名人事迹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认知。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仪发展的民族,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对礼仪的学习,这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能够令学生在学习中与同学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也能令学生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因此,从小学生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应用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中,文化育人工作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对个人以及国家发展都有着极强的推动力。
二、现阶段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些小学教师依然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在课堂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案例,但由于教师的重视不足,导致视频案例脱离课堂主题以及生活实际,学生从中难以挖掘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且由于小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历较少,对一些内容无法做到全方位思考,特别是对于部分法治案例从未接触过,无法深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法治知识。若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
(二)应用的社会素材较少
小学课程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其中的内容大多是法律法规知识。而生活实际中的案例较少,无法让学生近距离体会和理解相关知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环境较为单一,相处的人物关系也较为固定,对法治案例的接触不多,要想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社会素材。例如,通过一些大众人物的事迹来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知识,一方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增强理解能力。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德育管理氛围
部分小学存在班主任管理松散的现象,对德育教育更是难以有效落实,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只停留在表面,甚至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未应用传统文化。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抵抗外界的各种诱惑,急需要在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学班主任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同时,加强班级管理,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打造文化环境,创造德育管理气息,以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并且着重管理的教学资源也能进一步合理运用,成为德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明确环境氛围的重要性,充分将文化元素体现在教室的各个环节,通常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管理工作。第一,教师应在日常管理中安排标语张贴工作,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对教室标语进行更换张贴,标语的内容需要结合人文背景确定题材范围,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询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诗句,或者记录自己积累的名言诗句。第二,教师要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如征文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参考资料创作优秀文章,并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而且要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另外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演讲自己所知的文化故事。第三,教师应定期分阶段开展朗诵活动,并合理为学生制定朗诵计划,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反复朗诵。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文章鉴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文章内涵。清晨是记忆的最佳时期,所以要把握晨读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造积极向上的朗诵氛围,并且在每周对优秀学生赋予“阅读之星”称号,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
(二)注重全课程优化,实现传统文化全方位渗透
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能够有机联系各个学科,所以小学班主任要积极与各科教师沟通交流,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确保学生在各科学习中都能感受到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要对传统文化中含有的传统美德进行挖掘,挑选代表性的典故融入教材中,以便于学生在教材中对传统美德进行学习,并承担宣传使命。
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如最为主要的语文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古今诗文有爱国情怀、亲情、友情,也有诗人的远大抱负,非常值得小学生学习,理应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数学课程是对传统文化的实践课程,在文化学习中树立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等。英语课程是文化交流、文化包容,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音乐课程是审美观的形成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学习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可以发现各个学科的文化融合能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而班主任教师就应不断完善融合方式,寻求最正确的渗透路径。
(三)引入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
寓言故事中的德育知识极为丰富,并且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寓言故事在德育管理中的应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周一的班会中向学生讲述寓言故事。以“一诺千金”为例,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季布不卖自己的病牛,而且主动承认牛是病牛,并且季布对于自己做出的承诺,在之后都会一一兑现。学生在听讲中可以感受到季布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到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从而明确诚实、讲信用的重要性。并且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将其当作学习榜样。同时,在寓言故事的讲解中,学生会对主人公与故事情节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专心听讲,时刻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由此可见,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所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掌握传统美德。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中切勿以说教为主,而忽略了对其他方式的应用。具体要做到故事情节的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以便于养成自主探索的行为习惯,令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理性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寓言故事,避免采用重复的寓言故事讲述人生道理,引起学生的厌烦。
(四)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活动,为人格培养创造积极环境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允许被动摇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盲目地将传统文化硬塞到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小学生的文化教育,要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提取传统文化精华,规划高质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活动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以便于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参与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良好的参与态度才能发挥活动的实际效果。其次,德育活动要满足多元化要求,一方面能够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活动的内容也要有创新性,能为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防止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枯燥乏味。此外,德育活动要尽可能地贴合实际,从日常教学中发现活动元素,在课文学习中就可以选取代表性人物开展系统的德育活动。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为例,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共同分析与探索雷锋叔叔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主动发现雷锋叔叔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之后,就可以本课文为切入点,引入一系列活动,可以组织“雷锋月”活动,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学习雷锋精神,并将其用于自身生活中,再定期进行“小雷锋”的评选。另外也可以开展有关的知识竞赛,推动学生探索雷锋精神。
(五)结合现代化技术,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现代化社会各行业发展都会应用到信息技术,并且其在行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也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信息技术,这可以增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也能够在知识查询中提供便利,节约查询时间,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也要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对于缺乏自主判断的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学生可以在手机、电视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可能使学生在舆论的引导下走入歧途。所以小学班主任要第一时间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接收国内外热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观。以实际生活为例,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寓言故事、古今诗文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习传统文化,实现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此外,班主任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其掌握运用网络知识学习文化的方法,并定期发布任务,让学生反复练习,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升素质水平。
四、结语
在教育工作中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抓住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三观”,确保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自主判断意识。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从班级管理、课程设计、活动规划、教学方式、先进技术等方面出发,全面贯彻文化育人理念,营造文化学习氛围,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同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德育的完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