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论文

12

2024-07-30 09:43:4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融入了课程思政理念,为了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引导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之前传统单一灌输式教育教学引导理念,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暗藏的思想意识、内涵、人文理念等进行探索深挖,引导学生呈现出丰富的价值观、文化观,为全面实现小学语文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以及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促进语文学科和课程思政教育结合贡献力量。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路径进行深入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融入了课程思政理念,为了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引导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之前传统单一灌输式教育教学引导理念,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暗藏的思想意识、内涵、人文理念等进行探索深挖,引导学生呈现出丰富的价值观、文化观,为全面实现小学语文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以及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促进语文学科和课程思政教育结合贡献力量。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当然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但都隶属于隐形教育的范畴内。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凸显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方面出发,对语文教材内容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探索深挖,促进两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方面也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提供帮助。

  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基本作用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基础技能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生自身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深入挖掘出来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在学生成长发展和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为学生创建正确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方面出发,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和领悟世界。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身生活阅历和经验方面比较匮乏,没有形成明确且清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小学生自身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方面完善度也不高。运用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引导,既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帮助。

  (三)优化教育内容,渗透思政教育

  小学生对事物和社会认识浅薄,老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人文情怀。精选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

  比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播放天安门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升国旗的庄严、肃穆,体会国歌的雄壮有力。通过观察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人员的数量、表情、动作,让学生知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每个中国人都要尊重国旗,热爱国旗。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初步理解“徐徐”“飘扬”的意思,教师领读课文时,要注意“徐徐”的语速放慢一点,重读“多么”“立正”“敬礼”这些词语。老师示范领读后,适时强化“国”,板书“国”,用国徽(出示国徽图片)、国旗(出示五星红旗)、国歌(出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名、歌词,并播放)组词,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中国的象征,作为中国公民就要保护国旗,爱惜国徽,会唱国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国旗、尊重国旗的意识,还可以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感受林治远等人为第一次电动升旗所付出的努力,直观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005XpTbZly1hp22k1bkb3j30rs0r2n4d.jpg

  二、浅谈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环境下课程思政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探索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行为、能力、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将课程思政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除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还要重视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等。此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语文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可以从根本层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并有效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各项能力。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强化学生情感思维、语言思维等方面能力,并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引导。

  三、简述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课程思政实际现状

  (一)语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教师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核心。对探索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一直处于忽视态度,导致教师自身课程思政意识过于薄弱,无法适应现阶段实际教育形式。在新时代环境下,逐渐衍生出了很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发展观念、素质理念等,上述内容都会涉及思政元素。但是,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因语文教师自身思政引导意识较为薄弱,无法对语文教育理念进行优化创新,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心灵、思想层面的实施教育引导,自然无法将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无法将真正的思政理念浸润到语文课堂中。

  (二)思政教育引导模式单一老旧

  将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先对课程思政素材资源进行探索深挖。当学生扎实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后,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生活品质等方面实施培养和引导。但是,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引导模式过于古板单一,一直以教师单一讲解教材为主,没有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建立紧密联系,导致学生一直处于盲目识记、不理解的状态下学习。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语文学习索然无味,学习兴趣和信心方面也会有所降低。小学语文课堂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我、表达情绪、阐述思想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对于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方面具有严重影响。

005XpTbZly1hp22k1v84sj30rs0raaj5.jpg

  四、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实践方案

  (一)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思政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思政教育环境。现阶段实际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校园和思政教育实施引导,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情况,可以选择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紧密配合沟通联系的方式对现有的思政教育方案和引导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思政理念、内容、元素等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于一体。以此,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水平,而后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首先,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在实际引导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核心思想实施引导,还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和作用进行有效发挥;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以及在网络资源中搜集思政类书籍,汲取书籍中的经验为语文课堂教学引导提供充足资源补充;最后,教师还可以将书籍转换为精神补给,为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思政素养等提供充分养料。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及时掌握更多思政理论知识、时政消息等,以此来丰富自身思政素养水平和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和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巧用革命历史题材,重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象征,也是将民族精神进行有机结合凝聚核心力量的主体。小学生作为新时代中的新生力量,应当对这份精神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充分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此时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度,促进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改变之前教学引导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与文章内容相符的视频,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促进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烈士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促进学生深刻领悟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民族主义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坚定学生自身爱国主义信念。

  (三)设置语文教学目标,运用课堂教学落实思政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目标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究分析。还需要充分将上述三方面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融合为一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备课阶段,需要提前对教材进行探究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基本特性,建立在此基础层面上对学生语文素养实施全面培养和提升。同时,还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并注重将核心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融入语文课堂中,充分做到教材重难点知识可以和课程思政找到共同契合点。

  (四)探索深挖语文教材,注重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每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富且感人的章节故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准地分析出课程思政切入点,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分层方面入手,将思政教育具体化。

  一是探究分析文章主旨。为了充分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引导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不断从字词的层面对暗藏的思政元素进行研究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内容后,才能促进其领悟其中暗藏的学习意义。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部分知识时,主要以描绘日月潭美景为主。并巧妙运用日月潭的美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领悟日月潭的魅力。以及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是深入研究创作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和创作背景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为什么在大年夜里寒冷的街头,有一个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美丽的小女孩又有着怎样的命运,通过运用此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生活,使其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做一个爱学习、听话的好孩子。

  三是剖析语文经典元素。在语文教材中有数不胜数的经典文章,以《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为例。文章内容主要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史实,呈现***的喜悦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实际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解开国大典基本顺序,并对经典元素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通过场面之大、意义之大等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

  (五)重视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思想认知教学技能

  在素质教育不断更新发展环境下,应当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思政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完善专业道德育人发展教育,并将培养道德人才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新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引导,属于一项长期稳定发展的工作内容。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理念、方法、思路、模式等,以及科学合理拓宽思政渗透空间。而后,学校层面也要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宽阔的教育空间和平台,对教师考核标准和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提高思政教育考核比重,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引导提供充足的引导空间。

  (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巧妙延伸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教育学家曾说过,在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体验感悟。此种教育思想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中。就以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为例,需要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建立紧密联系,从教学延伸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对学生道德素养、行为规范、核心素养能力等实施培养和引导。与此同时,根据本节教材内容设置相应实践活动,既可以对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实施培养和引导,也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真正将日常生活为延伸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提供充足的素材资源支持,并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入的趋势下,语文教学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身为老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把思想教育融入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探索分析出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的德育观点,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更为详细的契合方案。以此,来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并合理把握转换的契合点,促进学生快速理解领悟德育目标和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