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贯穿思政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贯穿思政方法论文

7

2024-07-30 09:30: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工作愈发重视,在中小学范围内的教育理念随之升级,针对当下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素质的双向提升,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基于此,文章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贯穿思政的路径以及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工作愈发重视,在中小学范围内的教育理念随之升级,针对当下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素质的双向提升,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基于此,文章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贯穿思政的路径以及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路径及价值

  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语文课程的标准主要为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形成综合性培养较为关注,使其在接受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于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有良好的形成效果。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群体,是一个身心需要共同发展的群体,在此阶段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思政的启蒙教育,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使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阶段就能够对于思政教育有所领悟,基于该阶段学生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对其进行人生初步阶段的政治素养培养,激发其求知欲以及探索欲,促进其成长发展得积极健康,针对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贯穿思政教育十分关键。

  一、小学语文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以及爱国之情的培养

  现代小学语文课本涵盖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民族历史文化,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树立民族观念。与此同时,多数小学语文课文当中涉及我国的红色资源,主要呈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革命品格。通过优秀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我们国家的艰苦发展历程以及不懈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可解决小学语文思政教育性不足的问题

  小学语文主要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质,在小学的思政教育工作方面有着关键的促进价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部分学校已经具备语文学科的育人理念价值,通过相关的课程开展不断地彰显现代育人精神,但是在实际进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一方面,由于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的众多小学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的教学意识方面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育人资源,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未能够充分探析其中的育人价值,与此同时,有一部分教师未能对本学科的育人理念有深入了解,并且部分教师的自身教育水平影响,使得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无法深刻体现。因此需要当下的思政教育以及学科的充分结合,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符合现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小,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而小学生自身知识认知水平和感知理解能力也会受到相应限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转换,使其可以与语文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与日常实际生活和经验可以建立紧密联系。需要将思政与语文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此时期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擅长进行直观的学习和探索。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合理的同化和顺应来创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理论发展体系,便于学生通过学习创建全新的认知图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005XpTbZly1hp22k1bkb3j30rs0r2n4d.jpg

  二、思政融入对语文教师的必然要求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

  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思政教育,教师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离不开教师的执行,因此对于教师群体的整体要求不可忽视。对于教师群体的要求应该具备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先进的模范意识,敏锐的政治意识。对于各项政策方针有清晰地掌握。教师自身需具备清晰的政治觉悟,以明确自身的政治方向,具备坚毅的品格以及坚定的信念,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始终保持高度正确的政治思想。在结合自身争取的观念基础上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长久。对于塑造现代小学生的思政素养有关键的铺垫作用。

  (二)语文教师要规划严谨的教学设计

  完善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积极教学作用,应该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式考量。在其计划制定的前期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工作切记避免生搬硬套,应结合课本知识不断地探索其中潜在的思政因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关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有开阔的理解,全面的认识。其中不能仅仅涉及政治素养的培养,也关乎哲理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情景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进行融入,以生动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深刻的感悟。思政教育需要立足实际,首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传输,循序渐进地陶冶,避免形式的强硬,使得语文教学课堂生动有趣。此环节的思政教育需要注重教学设计阶段的质量,使各个阶段都有清晰的目标,阶段式完成,使教学方法更加得当,促进思政教育在语文课堂的融入。

005XpTbZly1hp22k1v84sj30rs0raaj5.jpg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要素

  (一)依托丰富的教材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化表达,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还要避免为学生增添无形的课业负担。关于现行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内容中提到需要在教材中对于党和国家意志方针有所体现。通过课本内的人文性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分析现有的语文课本内容,其中包含着多种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课本当中的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将其与语文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融合。一方面使学生对于我们国家的优秀历史文化有深刻认知,对于文章有所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思考意识,对于思政教育有所感悟,对于其中的教育意义掌握。最终实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政教育与教学目标共同完成的教育目标。

  (二)找准课文类型与思政切入的契合点

  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不同的文章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作者的智慧成果体现,同时也具有较为深刻的教育作用,发挥其主要的思想教育作用以及引导价值。分析当下的语文课本内容,其中囊括多种资源,不仅有国家山川河流的描绘,还有人世间的丰富情感体现;在阐述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还彰显了一代代人物的坚毅品格;汇集一代代伟大人物的精神智慧,包含流传千古的中华美德。不同文章表达出不同的思政价值,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阶段,需要教师做到有具体的类型区分,对于不同的文章特点,发挥其不同的属性价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要点进行切入,形成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通过文章情感的表达,意义的讲解,思想的传递,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思政因素做到细化处理,持续地引导学生有深刻感悟,最终做到思想水平的提升。在学习自然风光的文章,可以为学生营造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氛围,《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此类的课文,通过对于各个地区的风景描绘,丰富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朱德的扁担》等,通过人物行为品德的模范作用,使学生对于品德学习有深刻感悟。

  (三)善用思政内容的核心承载

  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各类伟大形象的体现,与此同时还有名言警句的描写。一般的名言警句当中都包含着较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细细品味。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此类名言都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作用,且讲述真实生动。合理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学习思考,内容多样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教育内容,更好地满足当下小学教学工作高标准的特点。结合潜在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名言警句的教育作用为内容进行升华,引导学生进行深思,在反复感悟之后,对学习内容有所掌握,在通过对其细致讲解的基础上,明晰其中蕴含的高价值意义,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七律长征》讲述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革命事件,讲述红军杀敌奋战的历程,红军革命激情,体现红军的不屈精神以及坚毅品格,使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感受。

  四、建立思政融入的立体架构

  (一)识字教学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课程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学习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要求,汉字具有十分深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变迁,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实际价值。因此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应该始终明确其重要价值与关键地位。在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中,汉字的学习可以以民族文化视角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以更加深刻立体的方式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通过汉字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无论是在基本的汉字学习还是后续的写作应用,都能时刻感受来自汉字文化的沁润,使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更完善,在现代的语文课堂不断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全新的理解,对于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工作有更好的帮助。

  (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将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例如,在《***》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英勇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圆明园的毁灭》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沧桑和国家耻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课下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新闻报道进行搜集、整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板报、画册、视频以及演讲等,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促进其德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写作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既是衡量语文成绩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设计,最终可以达到语文写作能力以及思想意识的有效融合。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于社会事实的呈现不够注重,关于学生的思想培养以及品格培养有所缺乏,多数写作内容仅停留在个人情感方面。一般情况下分析,对于当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不利。基于此,对于写作部分的教学工作应该建立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逐渐融入。针对不同的阶段,形成类型丰富的写作主题,形成主要的写作指导。关于命题部分,可以结合家国情怀以及红色资源进行参考,强调道德培养以及品质的锻炼,使学生有深刻感悟,从而促使学生对于思政因素的探索与学习,

  例如:关于地震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写作一篇关于此类素材的文章,首先可以了解地震的产生原因,以及各类型地震产生的灾害情况,同时在震后救援阶段,众志成城应对灾害,齐心协力救援的同时,体现了高尚的品格,避免过于乏味的讲述素材,使学生失去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对于自然灾害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对于灾害现象有描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真情实感描述自身情绪,以及对于其中的英勇人物进行描写。感受其带来的正向力量,最终将文章进行升华。通过写作锻炼,使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政培养。

  五、结语

  现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十分丰富,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品格与道德的培养十分关键,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立足学生发展实际,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实现个人品质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发挥语文学科在德育中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教材内容,使思政教育的效果达成,让学生在接受语文学科知识传授的阶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