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制订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论文
2024-09-09 13:46:26
2
[摘要]:为提高教学目标制订的准确性,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密切关联,应以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为指引。认为要制订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度理解课程标准,探究核心素养目标的根本要求;联系英语教材内容,探究核心素养目标的生长点;了解学生知识背景,把握核心素养目标的精确度。
-
浅析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09 11:59:20
5
[摘要]:介绍微课及其特点。阐述微课之于英语语法教学的价值。结合实例,探索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即借助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新的语法知识;巧用微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微课讲解重难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借助微课拓展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复习或练习。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论文
2024-09-09 11:51:43
4
[摘要]:为满足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优化新课导入设计,激活学生英语思维;尝试预测语篇内容,增强学生推断思维;创设良好阅读情境,驱使学生思维灵活;认真梳理语篇脉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深入辨析文中观点,训练学生批判思维。
-
论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师的素养论文
2024-09-09 11:42:18
3
[摘要]:基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结合“四有”好老师的要求,阐述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理想信念—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和家国情怀;有道德情操—具有高尚的师德、依法从教的意识和健康的心态;有扎实学识——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过硬的师范生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仁爱之心——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具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教会学生生活。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活动观”实践研究论文
2024-09-09 11:30:49
16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主动探索“学习活动观”的践行和应用,促进教学指导模式的全面创新,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效果等得到良好的培养,切实增强英语阅读指导教学的综合有效性。因此新时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系统解读“学习活动观”的要求,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进行思考和探究,切实促进英语学习活动的实施,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训练。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2024-09-09 11:20:58
8
[摘要]:语言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若想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便需要从人类思维活动的角度出发,培养有关于这门语言的思维品质,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就英语而言,学生不仅要对所学英语知识达到记忆与理解,准确掌握其用法,还要能够通过分析评价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进而能够达到熟练掌握这门外语。
-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描述个人兴趣和日常活动论文
2024-09-09 11:10:07
1
[摘要]:在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法和词汇,还要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描述个人兴趣和日常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这一话题,使他们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
与时俱进,立意高远——谈中考写作如何立意论文
2024-09-07 17:06:53
3
[摘要]:很多同学鲜有自己的主见,考场作文观点是“拿来主义”的套用,作文总是让阅卷老师产生“千篇一律”的倦怠感觉,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阅卷者的共鸣。
-
英雄的泪与歌--曹操《短歌行》情感解读论文
2024-09-07 17:00:19
3
[摘要]:戏剧中,脸谱有不同的颜色。在关于三国的脸谱中,关羽的脸谱是红色的,它象征着忠义耿直;张飞的脸谱是黑色的,它表示直率刚毅,勇敢聪慧;而曹操的脸谱是白色的,它表示阴险、奸诈、多疑、刚愎的人物性格。《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一个乱臣贼子式的奸雄,尤其他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更是坐实了他阴险狡诈的个性。
-
叙述中的温情与暖意--《地震中的父与子》带来的写作启示论文
2024-09-07 16:52:46
2
[摘要]:有一首歌叫《父子》,歌词中有这样一句:“如果你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就是一粒种子,你宽大的树荫把我守护。”歌词的意思道明了如山的父爱。有人说,父爱是深沉的,因为它不轻易表露出来;父爱更是博大的,让人在无助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在人类的历史上,在文学的历史上,父爱都是永恒不灭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让人在细细品读之间感悟到人间的温晴与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