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教育的情感性特征论文
2024-05-18 13:48:40
3
[摘要]:教育的情感性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天然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段话不难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出发点是“人”,过程实现是“人”,落脚点还是“人”。所以,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观和我们党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是高度一致的。
-
构建戏剧美育评价标准的迫切性与实质性意义论文
2024-05-18 13:45:37
6
[摘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了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人文性等特点。
-
活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2024-05-18 13:42:30
3
[摘要]:初中地理课程注重引领学生认识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课堂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地理课程教学的需要。面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
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践论文
2024-05-18 13:38:51
3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地理能力和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之全身心积极参与学习,能挑战学习主题并从中体验成功、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过程。
-
角色扮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与效果分析论文
2024-05-18 12:02:18
12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无压力的环境中探索和体验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促使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和道德判断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直观具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4-05-18 11:59:09
18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先细读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获取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谋篇布局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深入的推敲,建立深刻的认知。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思维能力、语用能力、审美能力等,走进文本深处,反复、细致、深入地推敲,感知深刻内涵,品味美好情感,感受文化魅力,由此建立深刻的认知,同时发展语文
-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2024-05-18 11:56:38
49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教师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对学习内容进行分解,并搭建学习框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内容的讲解与分析,也需要通过建立框架使学生做到对阅读文章的结构性思考。因此,支架式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就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支架式教学的有效运用,切实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2024-05-18 11:52:43
8
[摘要]: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良好品质、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聚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指向“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依托多样化的英语课堂,完成语言知识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2024-05-17 14:32:32
2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 称 “新课标 ”) 对朗读的要求主要包括 “1~ 3 年 级 学 段学生要能够用普通话准确 、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针对 1~ 3 年级学段的语文朗读教学调查研 究发现 , 朗读教学存在时间不足 、技法指导针性不强 、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 。 在面向3所学校137名教师的调查走访中 , 八成受访教师认为一节 课 35分钟 , 容量有限 , 往往只会把朗读教学作为 “教学过程 ”或者 “教学手段 ”, 而不能作为 “教学 目 的 ”, 在教学中存在
-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2024-05-17 14:29:13
1
[摘要]:兴趣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 , 强调通 过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行为 、 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 学 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 其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教 学效果 。 因此 , 兴趣教学法成为各科教师调动学生 积极性 、 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美术 学习效果 , 兴趣教学法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 思路和实践 , 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实现高效学习 , 增强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 有利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