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论文
2024-05-31 14:47:03
1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思路和方法等一系列新举措。面对新形势,需要采取更适合当前教育环境下的语文作文教学措施。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如何突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瓶颈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
广西上林县“渡河公”民俗的保护与传承论文
2024-05-31 14:38:57
31
[摘要]:“渡河公”是广西上林县三里镇特有的壮族民俗,是三里镇古时居民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积淀物,承载着当地民众对来年丰收、安康的美好心愿,也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的纽带。从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出发,为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林渡河公非遗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得以不断延续。
-
古尔纳小说《天堂》中“花园”意象的象征意蕴论文
2024-05-31 14:20:22
32
[摘要]:作为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一直都引起后殖民学者的热议。古尔纳于1948年出生在东非地区印度洋的桑吉巴尔岛,因地理位置,桑吉巴尔岛和他背靠的坦噶尼喀内陆一直以来都不得不对印度洋敞开着大门,这里聚集着非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等各种族人群。1886年坦噶尼喀内陆被划归德国势力范围,1890年桑吉巴尔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和德国各占据着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各种族的文化在这里交织在一起。古尔纳小说《天堂》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主人公优素福是一个斯瓦希里小男孩,12岁的
-
钢琴演奏中背弹能力训练与踏板弹奏运用论文
2024-05-31 14:10:22
6
[摘要]:对于钢琴演奏人员而言,背弹能力训练与踏板演奏的应用必不可少。演奏者在进行钢琴弹奏前期,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应用钢琴演奏工具,正确使用踏板,以表现出钢琴的演奏内涵。首先,简要说明钢琴演奏中背弹能力训练方式,其次,阐述钢琴演奏中踏板的弹奏方法,以期对钢琴演奏者的工作有所帮助。
-
繁华落后尽是苍凉——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
2024-05-31 13:49:48
27
[摘要]:作为一个拥有悲悯情怀的作家,白先勇始终在描绘世间的众生相,用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阅历、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道一个时代的悲凉,用铿锵有力的笔调书写旧时代的挽歌。
-
二十四节气翻译论文
2024-05-31 11:55:13
43
[摘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对于认知时节规律、指导农事活动十分重要。我国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耕文明的输出也成为必然。二十四节气被誉为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蕴意丰富,英译版本较多且不统一,以二十四节气多种英译本为例,结合其翻译现状,探讨二十四节气翻译的重要性及意义,从意、形、文化、多模态等方面阐述二十四节气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二十四节气英译及对外传播。
-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的自恋情节论文
2024-05-31 11:29:53
17
[摘要]: 在影片《花束般的恋爱》中,山音麦和八谷娟的爱情虽然最初非常甜蜜美好,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悲剧性结局。其悲剧结局在笔者看来和弗洛伊德在《论自恋》这本书中所论述的自恋情结患者症状相似,山音麦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赞美和认同完成自我力比多的投注,本片的女主角八谷娟也是这样,正是由于在山音麦的身上看到了理想化的自我,但归根结底其爱情建立在自恋的基础上,是一种对对象的自恋性认同。简从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是如何照应在这部电影中来进行探讨,以及就本片所表达的爱情观展开表述。
-
地域文化融入农业旅游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创新性——以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为例论文
2024-05-31 11:03:38
7
[摘要]:地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对农业旅游建设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能让区域农业旅游保持独有的 特色和文化气质,巧妙融合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域 文化元素,形成农业旅游建设中独特的文化形象, 对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农业旅游 建设想走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必须重视对地域 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炼地域文化中的精华 元素,作为创新的基础和依托。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将农业 和旅游业相互结合,通过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建设观光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项目来促进农村建 设和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2015 年中
-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论文
2024-05-31 10:48:40
16
[摘要]:立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以宜兴地区为例,在阐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并着重对地方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引导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者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以期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
当代建筑转译中国符号——以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为例思考对传统原型的再创作论文
2024-05-31 10:37:36
46
[摘要]:建筑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纷繁复杂的样态,寻找本土建筑的“中国性”,探索属于中国建筑领域的“样式”思维。以符号化的“建筑语言”为切入点,通过符号学方法解析具有强烈特色的“中国性建筑”,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从“中国元素”符号的选择、发送与接收者意图等角度讨论当代建筑师在引用中国传统原型时的思考与创作。以此为撬点提出真正适合中国当代建筑的创作必然是继承传统建筑及文化的优秀精髓又敢于构建出新的符号语言,既可以反映时代特色,又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