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县“渡河公”民俗的保护与传承论文

2024-05-31 14:38:5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渡河公”是广西上林县三里镇特有的壮族民俗,是三里镇古时居民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积淀物,承载着当地民众对来年丰收、安康的美好心愿,也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的纽带。从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出发,为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林渡河公非遗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得以不断延续。
“渡河公”是广西上林县三里镇特有的壮族民俗,是三里镇古时居民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积淀物,承载着当地民众对来年丰收、安康的美好心愿,也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的纽带。从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出发,为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林渡河公非遗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得以不断延续。
广西上林县端午节时的庆贺方式就是“渡河公”。“渡河公”节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在上林县的壮民眼里,渡河公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为了纪念先祖,祈求平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上林县三里镇的姑娘与妇女都会聚在一起,哼着壮族山歌,制作“渡河公”。人们把做好的“渡河公”用红或黄丝线悬挂在小孩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脐部位。因“香艾”有驱邪、压惊、镇痛的作用,可保护孩童安康。端午节傍晚时,男女老少聚集于汇水桥畔一起放渡,点燃船上的红烛,“渡河公”船随着河流缓缓渡走岁月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忧伤,也寄托着祈福者来年大丰收等心愿。
渡河公节俗的来源、发展现状及特点
渡河公的来源。“渡河公”节形成的时间具体不详,根据当地老人的说法,大概形成于明朝,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渡河公来源的说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远古时期的一场洪水突然降临人间,毁灭一切,有一对奄奄一息的金童玉女(或兄妹),他们借助一个远处飘来的南瓜得以幸存,经历洪水磨难后他们结为夫妇,并繁衍人类,他们后来也被人们敬称为“渡河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感恩这对祖先,把他们的幸存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义为端午节。第二种说法是随着历史的演变,人口杂居以及文化的交流,曾作为军政要地的三里镇逐步形成壮族与汉族融合的文化,当壮族后人为纪念壮族的祖先“渡河公”和汉族后人为纪念汉族诗人屈原的时候,就出现了现在的“渡河公”节俗。
渡河公的市场现状。随着广西上林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渡河公”节这一上林县三里镇独特的节日逐渐走入大众视野。2004年,“渡河公”得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出,由此引发轰动。“渡河公”节于2009年,以其丰富的壮族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寓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并被列入上林县加快建设首府“后花园”,培养和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旅游产业之一。如今,“渡河公”在各种大型旅游庆典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深受嘉宾和游客的喜爱,成为区内外旅游行业中热销的产品并在各类大赛、博览会中屡获好评。
“开放+创新”是传统文化节俗实现现代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各个制作人的创新,让“渡河公”的作用从最初简单纪念品的方式变成了多样方式,如变成了结婚生子的礼品、车载装饰等,被赋予了多种充满现代化的元素后,“渡河公”成了人们所喜爱的旅游产品并远销海外。
渡河公的特点。“渡河公”工艺品造型独特、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渡河公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面料多为布料,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盘发、四肢抱南瓜形状。渡河公既是吉祥之物,也是护身之宝,当地居民认为佩戴渡河公会给人间带来平安、健康。怀里的“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所以可以闻到渡河公散发出淡淡艾草的清香,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人们制作渡河公,以此寄托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对少数民族民俗进行传承保护的原因
在全球一体化和生活现代化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由于年轻人口外出务工、疫情冲击、缺乏对手工制作的认知等原因,传统民俗文化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甚至脱轨。所以如何将传统的渡河公节日民俗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这些文化是老一辈的寄托,为此我们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
现代化导致传承危机。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地年轻人过洋节成了一种“时尚”,把传统的渡河公节搁置一旁,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渡河公节日的具体内涵,而是一味追崇洋节、随着交通的便利、经济发展的加快、城市化加剧,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使进城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端午节也不回家,因而错过了本地几百年来发展至今最传统的民族节日。受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除当地三里镇外,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过着汉族的端午节,了解渡河公节俗的人也越来越少。
在信息化社会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被人们所忽视,也许只有当地老一辈人知道,制作渡河公文化技艺后继无人,加上制作渡河公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复杂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理论作为支持,还需要掌握相关技能,这就容易导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挖掘不充分、不全面。壮族节日文化包含特色的民族习惯、地域风格,想要传承壮族文化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当然也避免不了发展节日形式和内容上还存在明显的创新性不足问题,致使发展地点单一,不能充分利用上林县丰富的旅游资源。
传播方式单一。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信短视频等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抖音用户有8亿人,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说有一半及以上的人使用抖音,这些新兴媒体平台是传播渡河公文化的好时机,然而渡河公文化的传播渠道单一,未能进行多渠道传播,一年中,仅有在上林三里镇端午节的小范围内可以给大家带来影响。
保护渡河公节俗的可行性方案
传统的节日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民族精神的载体。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瑰丽的宝藏,传承民俗文化对于延续古典之美,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渡河公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对此为渡河公节俗的传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创作诗歌。广西横州茉莉花因一首经典名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被世人悉知,又因为曲调高雅而广泛传唱,基于经典永流传的精神,如若渡河公也有一首专属其的歌曲,想必也能拥有广西第二个“茉莉花”的称号。歌曲与诗词是民族民间文化极重要的载体。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妇孺皆知,一代传一代,使之后继有人。要想传承好上林渡河公文化,使用一些传播性的载体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好现代社会媒体平台和短视频自制平台。为了扩大影响力,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制作短片宣传广西上林渡河公,以便提高公众号和抖音账号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宣传“上林+渡河公”旅游,提高上林县的旅游文化知名度。拍摄“上林+渡河公”的旅游宣传片,可以讲解渡河公的来源及精神内涵,以及具体节俗活动,吸引旅客前来感受渡河公这一节日习俗。利用互联网,制作“上林+渡河公”旅游公众号,公众号内有直接购买旅游景区门票功能,以及查询渡河公主题民宿,渡河公节日文化简介查看功能、短片介绍功能;在抖音、快手等视频社交媒体上实时直播祈福活动,记录下大家祈福许愿的时刻,让更多人通过直播了解渡河公节俗,从而慕名而来。
民俗文化与旅游渗透相结合。上林县生态优美,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成功开发了大明山、大龙湖、三里•洋渡、鼓鸣寨、霞客桃源、不孤村等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也逐年增长。在上林旅游的各个地方,与大型景区相互联合,共同打造渡河公特色旅游以宣传渡河公。过去只在上林三里镇某个河畔举行大型的“渡河公”节日活动,现在如若能拓宽举办地点,如上林的大明山、大龙湖等其他山水景区,想必渡河公的宣传会有很大成效。让“渡河公”不仅只是在端午节举办,还可以在旅游旺季时的各个景区定期举办放渡祈福活动,旅客们可以祈福许愿,表达追求健康、富足、美好的心愿,感受到渡河公的魅力。在当地售卖渡河公香囊、挂件、摆件,以及传统渡河公节日时使用的中草药泡澡袋等,吸引旅客前来观赏以及购买,还可以开展渡河公主题民宿。以渡河公为媒介,可以宣扬壮族人民几百年来的节日风俗,感受上林这一地区的美好传说,同时可以增加上林旅游发展的多样性,为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促进上林经济的发展,改善上林经济困难现状。
依托学校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地方高校,能借助地方高校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文化资源库,渗透“渡河公”有形文化资产和无形文化资产,达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目的,促进非遗之花在地方高校上空绚丽绽放,并且依托地方高校最有优势的博物馆、图书馆馆藏资源为阵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知识普及提供大量相关信息,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素养,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同时在中小学校积极宣传渡河公文化,把非遗思想与地方课程结合起来,力求学生有所了解,也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或文艺演出,搭建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纪录片传播。近些年,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传播当地的文化、风俗越来越多,如《舌尖上的美食》《国家宝藏》等,人们已经习惯通过影像来获取知识,未来若能将渡河公节俗与上林三里镇的壮族文化相结合,以诸如非遗纪录片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一定能扩大渡河公的影响力。
开设非遗培训班。渡河公节俗包括制作渡河公这一项非遗技艺制作,虽然有渡河公制作的技艺传承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亲手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应该在当地定时定点开办制作渡河公的培训班,固定几个渡河公非遗传承人为培训班师傅,定期教授,使渡河公的手艺不断传承下去。
现代旅游文化衍生品与渡河公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上林县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不断扩大了上林县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上林旅游。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通过将景区旅游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景区的魅力,又能学习到当地的特色文化。现上林渡河公的历史背景基于远古的传说,积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精髓。同时,现代文化衍生品也越来越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威胁下,将上林优秀的文化衍生品渡河公加以创新应用,不断探究各种有效的渡河公文化衍生品开发模式,具备的自身信息价值和内在知识可以与渡河公结合显现出不同于往常发展的形式,可以为上林县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得以利用,对上林公众的精神文化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加强上林县本土的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