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从卡什金到列宁:加切奇拉泽的文艺翻译观论文
2024-05-31 10:30:23
34
[摘要]:加切奇拉泽是格鲁吉亚著名翻译家,他的理论创新为丰富苏联文艺学翻译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加切奇拉泽早期对卡什金现实主义翻译的批判性继承及后期结合列宁反映论的理论构建过程,初步探究其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特点,以期挖掘出作为其理论核心的创造性原则所具有的重要内涵。
-
传统艺术鉴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2024-05-31 10:22:54
11
[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
场域理论视角下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以重庆市走马镇民间故事和广阳镇民间故事为例论文
2024-05-31 10:15:05
40
[摘要]:走马镇民间故事和广阳镇民间故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市民间文学类非遗的典型,二者虽然具有巴蜀文化的地域特性,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涵盖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俗语等多个门类,在民间文学类非遗中极具代表性。传承好民间文学类非遗,是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独特传承形式,使其在娱乐方式多样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时代浪潮下生存状况堪忧。郑土有教授指出:“民间文学类非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演述民俗场的消失,导致演述活动不能有效进行,演述能力下降,新的传承
-
保罗·克利绘画中的“童稚”因素论文
2024-05-31 10:10:26
26
[摘要]:随着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艺术语言不再 局限于传统的写实手法,相反艺术家更倾向于表 现主观、感性的非写实手法艺术。在新的绘画形 式中,艺术家擅长基于客观事物来表达内心和自 我潜意识的情感。艺术作品中具有“童稚”因素 的保罗 · 克利是西方现代绘画时期运用非写实手 法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保罗 ·克 利运用线条的自由性、形体的多样性、色彩的丰 富性来表现内心的童话世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 对生活的感悟。
-
《越人歌》的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论文
2024-05-31 09:58:26
443
[摘要]: 《越人歌》为民歌文学体裁,是春秋时期的作品,与楚国时期的其他民间诗歌共同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此作体现了春秋时期各民族间的和睦共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抒发。如今,我国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文化宝藏,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以刘青作曲,邓垚、白栋梁编配的《越人歌》为例,对《越人歌》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特点、诗词特点进行解读,通过演唱情感与技巧对《越人歌》的演唱实践进行分析。
-
《雾都孤儿》中人物形象的重塑与局限论文
2024-05-31 09:53:27
73
[摘要]:通过文本语言学和社会分析的方法分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各个角色背后的引申义,探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伦敦的社会不公、阶级差异、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等不同主题。首先来看济贫院这一象征空间,揭露了19世纪伦敦弱势群体面临的严酷现实,狄更斯巧妙使用了反讽语气,打碎了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福利制度的虚假滤镜,抨击了济贫院中固有的腐败现象。小说以奥利弗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揭示了他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这也是他实现个人转变、超越社会阶层的关键因素。还通过对比南希和罗斯的社会规范和个人行为矛盾点,重新定义
-
《金色笔记》安娜的“自由女性”之路论文
2024-05-31 09:45:47
30
[摘要]: 以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关女性的“他者”理论作为基础,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金色笔记》中主要女性人物安娜生活方方面面困境的描述,以及她为争取自由女性地位做出的各种努力,剖析安娜因其性别身份在婚姻、爱情等方面被他者化的处境,分析现代女性失去主体性成为“他者”的原因,探讨女性摆脱“他者”身份寻求自由之路。
-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风景写生“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论文
2024-05-31 09:40:54
10
[摘要]:风景写生课程在各省市地方高校普遍开设,是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强化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地方高校开展风景写生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落实“三全育人”机制,推行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讲授、技能训练、素养提升相统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综合育人效果。
-
“复古”还是“普鲁斯特时刻”:《美国丽人》对美之捕猎的辩论论文
2024-05-31 09:37:04
10
[摘要]: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American Beauty中译名为《美国丽人》,Beauty一词狭义上是丽人,广义上或可扩展为生活之美,这种美亦可被理解为生活之意义。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两种猎捕美的方式,即把握消费的“复古”和把握过程的“普鲁斯特时刻”,并以男主人公莱斯特之死为句号终结辩论,宣布了普鲁斯特时刻的胜利。结合《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有关自我认同的内容和《追忆似水年华》中有关时光重现的内容来分析“复古”与“普鲁斯特时刻”在电影中的具体展现与本质内涵。
-
遵从理想的游戏美术——《艾尔登法环》艺术风格论文
2024-05-31 09:15:20
136
[摘要]: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游戏在视觉效果层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然而于2022年初由日本游戏开发商From Software制作,万代南梦宫发行的现象级游戏《艾尔登法环》,相比同时期其他厂商制作的游戏,在画面表现上并没有给人留下“精美”或“逼真”的印象,甚至在发售之初因“画面不够次世代”而遭人诟病。这在一方面是受到游戏开发引擎老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制作人宫崎英高承认并没有把打造极致模仿自然的画面作为目标,也就没有必要为了提升画面的“真实程度”而投入过多。他们明确了游戏的美术风格应为传达游戏理想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