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新文科背景下广西管弦作品融入高校管弦专业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论文
2024-05-30 09:41:21
13
[摘要]:面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应以新文科理念践行教学改革,并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时代使命。依托民族区域优势与艺术实践平台,以广西管弦作品融入高校管弦专业教学实践为抓手,聚焦教学优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改革路径,从而为新时代高校管弦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样本和理论参考。
-
中国艺术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论文
2024-05-30 09:40:45
34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歌曲创 作达到空前繁荣,主题紧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与传唱性。本文 以中国艺术歌曲为切入点,分析中国艺术歌曲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美育与思想政治 教育相融合,探索中国艺术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 育的多种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5-30 09:32:57
9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文章将深入探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内部审计学课程为例分析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并据此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中国纪录片形象的镜像反思与跨国传播策略论文
2024-05-30 09:27:28
31
[摘要]:中国形象文化跨国传播的困境在于,中国纪录片的影像意义生成机制天然的具有 极强的自然地域性与特定的群体接受性,当纪录片遭遇到跨国传播的文化洗礼后,观众群体特 性的变化势必导致其无法传达原初性的政治理念。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呈现则是面向国外 观众意识形态的镜像表达,其作为一种西方性的“他者”时空表象而被呈现。因而对外国纪录 片中国形象“镜像反思”的意义就在于,纠正西方视野中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以期寻求客 观而普遍的中国形象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意大利纪录片《中国》的文本细读, 挖掘出《中国》文本
-
行政职能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影响论文
2024-05-30 09:22:24
13
[摘要]:大学常被比作“象牙塔”,其承载着教育和造就高质量人才的任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书馆则是“象牙塔”里的“精神殿园”,它既具有文化导向、文化宣传和文化行为教育等功能,又是大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新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图书馆正经历着由传统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转型,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员认识到自身行政职能,确保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文章以城大为例,重点从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等四方面分别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
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论文
2024-05-29 15:30:16
26
[摘要]: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历史过程,其中涉及的原因和因素众多,不同的历史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文章从荆州的局势出发,阐述了荆州的战略地位,从各方位辨析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
-
融合专业知识,突出实践取向论文
2024-05-29 15:23:57
4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合专业课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取向,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职语文教师可将语文课文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依托课文内容,为学生虚设职场问题情境,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学生的教学路径。所以,教师要搭建教学支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范式和变式练习,助力其能力迁移与提升;为学生搭建课堂实训平台,明确实训活动组织流程和评分规则,验收学习成果并促使学生关注自我成长。
-
人类意志之殇——《少数派报告》中的科技伦理与选择困境论文
2024-05-29 15:12:11
21
[摘要]: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的作品《少数派报告》描绘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当局利用科学技术与赛博人类“先知”构建起一套能够预知未来犯罪的系统。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理论视角切入,剖析了小说中科技实践所引发的多重伦理问题,包括“未来罪犯”一词所隐含的伦理困境,科技至上主义社会下的道德危机,与赛博格的伦理身份诉求。
-
区域特色文艺作品与新时代主旋律切合的可行性探索论文
2024-05-29 15:05:27
2
[摘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时代风貌,引领社会风气。一部地域特色丰富、价值内涵厚重的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实现城市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文章以淮安市广播电视台(下称:淮安台)打造文艺精品实践为例,从方向原则、传播路径及资源统合三个方面,探究区域特色文艺作品与新时代主旋律切合的可行性路径。研究认为,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把区域特色文化放在大文化观背景中考量,可以有效打造具有“国家高度、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赋能,可以有效实现文艺精品传播的叠加效应;推进文艺资源统合,可以实现区域特色文艺精品生产持
-
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 音乐形态的比较论文
2024-05-29 14:56:30
11
[摘要]:土族的婚礼仪式与仪式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它源自土族的传统,但也受到了时代的演进、地理的差异、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宗族的融入,使得它们更加丰富、多元、更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2006年2月,青海土族的传统婚礼被列为第一批全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通过对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音乐形态的独特性、应用方式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