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2024-01-18 09:13:46
5
[摘要]:初中德育教师应结合教育目标及任务,精心创设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重点论述初中进行生活化德育的策略。
-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2024-01-17 09:55:35
4
[摘要]:如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明确主题意义;利用问题有效串联,理解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梳理主题意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拓展主题意义等,旨在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
初中 “灵 · 悦 ”课堂构建路径探析论文
2024-01-17 09:49:42
3
[摘要]:本文联系教学实践,围绕师资力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校长主观能动性、校园管理制度几方面深入挖掘校长教学领导路径,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切实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育质量。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论文
2024-01-17 09:47:55
64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课程理念,使教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教学方向,明确了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唯有聚焦“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充分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结构、系统化学习中,使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此,分析大单元教学内涵,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大单元教学具体开展路径展开详细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
班级文化提升小学德育质量策略探析论文
2024-01-17 09:41:02
3
[摘要]:班级环境是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本文针对班级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德育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点,提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质量,优化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策略。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需做好学生思想认知引领、创新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积极组织主题性班级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系统全面的班级文化建设,为提升学生德育质量提供保障。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4-01-17 09:40:09
6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各学科教师的广泛关注。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出发,对有关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
对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一道含容导杆问题的定量研究论文
2024-01-17 09:30:33
2
[摘要]:对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一道含容导杆问题进一步定量研究,求出电容器两极板电荷量q、金属杆中的电流i以及金属杆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本题的定性解答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体现高考命题的科学性.
-
基于“三维五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探究论文
2024-01-17 09:11:08
8
[摘要]:本文探究基于“三维五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该模式以“三维”和“五元”为基础,以课程整合和任务型教学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论文
2024-01-16 09:51:27
8
[摘要]:百年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思政教学与党史教育的融会贯通,对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有积极帮助。本文阐述了高中思政课渗透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营造党史学习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党史资源、创新党史教育方法等建议。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2024-01-16 09:43:04
10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基于新课标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相关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教学全过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渗透、合理分配劳动任务、布置课后实践作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