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思:绘本教学中的提问实践论文

2024-02-19 09:46:1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教师紧扣主题设计梯度性、思考性和实践性问题,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从阅读前内容铺垫提问、阅读中围绕主题提问、阅读后拓展性提问三个方面,研究如何运用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摘要
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教师紧扣主题设计梯度性、思考性和实践性问题,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从阅读前内容铺垫提问、阅读中围绕主题提问、阅读后拓展性提问三个方面,研究如何运用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绘本教学 思维品质 提问
在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明确,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和专家的关注重点。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标准。”学生的核心素养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迅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问题促思辨,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语言特点、建构英语新概念、学会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并采用交际策略传递信息与自我情感观点,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跨文化意识,发展多角度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绘本教学中以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理论依据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堂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对促进大脑和心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回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教授和王蔷教授均认为,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使用特定的语言结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绘本教学中以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实践
绘本以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特点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是世界各国教育家公认的最值得阅读的儿童读物。绘本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绘本A Special Adventure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中以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从阅读前内容铺垫提问、阅读中围绕主题提问、阅读后拓展性提问三个方面,研究如何运用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课例背景分析
在课前,教师必须详细阅读绘本,将绘本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实际语言水平、生活经历等相结合,来确定教学目标。
1.绘本内容
本节课是《翼渡英语分级阅读》Little Schoolbag系列中五年级下册Aspecial adventure的绘本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Tim做了一个去外星探险旅行的梦。在梦中,Tim被外星人朋友邀请,坐着宇宙飞船来到了外星球。外星人朋友热情地带领Tim参观了外星的教室、图书馆、街道和餐厅。主人公Tim看到了高科技感十足的外星生活后,感到非常震撼。参观结束后,Tim就和外星人朋友一起去餐厅就餐。在外星人朋友的推荐下,Tim喝了外星餐厅的魔法汤,发现自己变成了外星人,他害怕极了。最后,他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该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充满神秘色彩,学生对该故事非常感兴趣。
2.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了四年多的英语,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大致理解故事含义,并合理猜测故事走向。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绘本中一些课外的单词与词组仍需要教师进行新授。此外,绘本故事中所用语句的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五年级的学生均已学过,因此对他们来说理解故事较为轻松。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生能够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doing...”“Are they doing...?”等句型。
(2)学生能够体悟故事趣味,生动朗读故事。
(3)学生能够厘清故事的结构与发展经过,并在板书和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
(4)学生通过提问、推断、比较、评判和小组内合作学习等方式,锻炼自身的思维,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学生要能够厘清故事的结构与发展经过,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关注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class),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放在首位。
(二)以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通过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以下以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1.阅读前内容铺垫提问,唤醒学生思维品质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基于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在真实开放的语境中,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紧扣主题,设计了“Know more about you”环节,教师提问“How old are you?”“What subject do you like?”“What’s your hobby?”“What food do you like?”来询问学生的年龄、喜欢的学科、喜爱的食物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根据绘本故事所涉及的爱好、学科、食物等话题。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兴趣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同时可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为接下来“Know more about Tim”环节让学生来问主人公Tim相关问题做准备。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容易联想到在“Know more about Tim”环节需要提问哪些问题,如“How old is Tim?”“What subject does Tim like?”“What’s his hobby?”“What food does he like?”有了前面的铺垫,自主提问了解主人公Tim相关信息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发言。
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直接让他们提问的难度非常大,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通过课上的几分钟互动,能让学生更有自信地用英语进行提问,与老师进行自然交流,初步激发学生思维。有了前期的铺垫,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投入,应答灵活。
通过阅读前对内容进行铺垫提问,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例如,学生除了模仿前面教师关于爱好、学科、食物等话题的提问,还会拓展到以前所学过的关于家庭住址和交通方式的提问:“Where does Tim live?”“How does Tim go to school?”“Does Tim have many friends?”“What does Tim want to be?”正是教师前瞻性的提问,让学生有了学习自信和思考方向,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实践表明,绘本阅读前内容的铺垫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思维品质。
2.阅读中围绕主题提问,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在备课时就厘清故事发展的主线,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应把握故事主线,用具有梯度性、思考性与实践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此外,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符合绘本内容的相关问题或是切合生活实际的问题,与绘本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思考,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该绘本故事的主线是主人公Tim去外星探险旅行,故事从Tim被外星人带走进行探险旅程开始。在进入绘本故事后,通过问题“Whose special adventure?”引导学生用图片环游的方式阅读绘本,初步感知故事发展脉络,并回答问题。通过图片,学生自然能了解到“It’s Tim’s special adventure”。接着教师继续追问:“Where does Tim go?”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绘本故事,得出“Tim goes to a star”这一结论。在得出问题答案之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通过追问“Why is the adventure special?”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在这里,学生想到了这个冒险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是一次外星探险。
主人公Tim来到外星后,非常激动,他迫不及待地参观了很多地方。学生也非常希望了解故事中的外星是什么样子的,因此运用拼图教学的方式,以问题“What does Tim see?”和“What does Tim do?”为引线,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位组员都要介绍自己拿到的绘本图片,并厘清绘本故事的发展过程,将剩下的绘本故事图片进行排序。拼图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读完自己拿到的那部分绘本故事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思考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看过这个故事,不清楚故事发生的经过,因此,他们必须思考故事发生的逻辑顺序,根据教师的问题“What does Tim see?”和“What does Tim do?”来给图片排序。此过程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并通过学习和朗读绘本内容,推进语言能力的提升。通过图片环游和拼图教学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可以把握故事主线,理解作者用意。
阅读中,除了通过用问题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线,更好理解绘本故事,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例如,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外星人是如何看书的。学生发现他们在空气中看书。教师就用问题“Can we read books in the air?”来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让学生很诧异的答案,就是我们也可以在空气中看书。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观看关于虚拟现实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伟大的科学家已经发明了相关产品,人们已经可以通过VR眼镜,就像故事中的外星人一样在空气中看书。但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外星人在空气中看书是非常神奇与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在空气中看书只存在于故事或者想象中,不可能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技术,告诉学生这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这与他们的认知相反,自然就会感到非常吃惊,觉得非常有趣,思维发生转变,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培养其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让其不被原有知识和视野所局限,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契合绘本故事主题的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3.阅读后拓展性提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阅读绘本故事过后,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将绘本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并促进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对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在带领学生根据图片和一些句型提示复述故事后,利用“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教师通过问题“Is there anything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和“Which part of this story do you like?”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绘本故事。最后,教师通过问题“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ar in Tim’s dream and the Earth?”引导学生比较外星和地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他们思考故事中的这些新鲜事物在地球上是否存在,以及进一步思考外星科技实现的可能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
阅读后的拓展性提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也有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基于学生真实情况,立足绘本主题,巧用问题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深化对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程晓堂,岳颖.语言作为心智发展的工具——兼论外语学习的意义[J].中国外语,2011(1):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