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究论文
2024-05-07 09:48:37
2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它的使命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更是社会和国家的问题。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将深入探究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可行性,旨在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倡议和指导。
-
当代大学生舞蹈训练机制的实效研究论文
2024-05-07 09:43:18
3
[摘要]: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和舞蹈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参与度日益增加。优化大学生舞蹈训练机制,可以培养更多具有舞蹈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青年人才,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证研究,提高大学生舞蹈训练的质量。
-
大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S-G-U-F”因素模型构建论文
2024-05-07 09:34:50
8
[摘要]: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个体价值观的生命起源,大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对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当下大学生存在民族文化认知内驱力不足化、传承意愿平淡化和学习行为及动力薄弱化的问题。因此,文章构建大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S-G-U-F”因素模型,阐明该模型的内涵和价值,提出该模型主要是由“S-G-U-F”的独立运行方式与四方联动、全员、全过程、全时间、全方位协同的运行方式组成的。倡导运用该模型整合多元教育系统资源,铸牢大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则需在民族文化传承理念中做到观念更
-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2024-05-07 09:29:07
4
[摘要]: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又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文章在阐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推进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协同发展、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探索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的协同机制、搭建艺术实践平
-
创意写作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2024-05-06 14:44:18
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文写作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其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创意写作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意写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文章以创意写作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归纳总结了创意写作的定义与特点并评估其对个人发展的价值,探讨梳理了创意写作对中文写作课程教学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创意写作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中文写作教师设计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促进中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
创新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数字美育创新模式研究论文
2024-05-06 14:31:43
10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后,高等教育中的美育工作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在高校美育中融合德育,如何进行形式创新?文章提出高校“双育双创”的数字美育理念,以创促学,将江西红色文化作为德育内容融入高校美育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形成产教协作、主题实践、数字内容创作和服务社会四位一体的数字美育工作坊新模式,探讨通过主题协同实践培养全面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
传统手工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2024-05-06 14:20:40
25
[摘要]:传统手工艺技术凝聚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应用传统手工艺,有助于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品位及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促进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传承优秀传统手工艺、增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以云浮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为例,指出云浮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并阐述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融入传统手工艺技术,加深中小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及发展,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云浮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的全面发展。
-
传统乐曲赏析课程思政融入探究论文
2024-05-06 14:14:59
4
[摘要]:《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重要的琵琶古典名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春白雪”一般认作雅的代表,“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对举,一般认作俗的代表,二者形成雅俗对比。目前相关论文多研究乐曲的演奏手法、乐曲结构、演奏分析等方面,较少探究乐曲赏析教学时的课程思政融入。文章立足于乐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研究教学时如何在乐曲赏析中对学生进行融盐入水的思政教育,探讨乐曲赏析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
传播与转译——以维米尔图像为例展开的思考论文
2024-05-06 13:51:25
6
[摘要]:艺术传播在近现代艺术行为中位置愈发重要,渠道的传播对艺术品本身意图的展现产生影响。原因在于艺术传播通过不同的渠道中建立不同的场域。场域给予的影响改变了观者的判断,判断的变化直接导致观者对作品产生了误读。由不同的场域下的误读致使相同的作品演变为不同精神的传播。艺术传播行为中,观者在接收图像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传播渠道的影响。因此,由审视艺术图像衍生出的审视艺术传播渠道就具有了研究意义。文章以维米尔作品为例,分析不同传播渠道下图像的呈现方式以及在传播渠道中精神表达的改变。
-
川剧旦角分类及表演艺术分析论文
2024-05-06 11:28:08
26
[摘要]:川剧(又称川戏)起源于唐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一代代戏曲工作者不断发展和完善,川剧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其发展对于巴蜀文明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川剧唱腔由“昆”“高”“胡”“弹”“灯”五种不同的声腔组成。其中昆腔、高腔、灯调为曲牌体,胡琴和弹戏为板腔体,五种声腔各有其独到之处。川剧行当分生、旦、净、末、丑,其中又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称著,川剧中的旦角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其表演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与其他戏曲类型的旦角相比,川剧旦角有着独特韵味。基于此,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