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纳西族传统艺术在丽江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5-23 09:28:44
33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将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纳西族传统艺术应用于丽江高校美术教学,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教学模式和创新方法。探讨纳西族传统艺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研究和重构纳西族传统艺术的形式、内容和风格,在宣传和弘扬纳西族传统艺术的同时,实现其在现代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复兴。该项目进一步开发了相关的公共教育课程,将传统的东巴艺术融入现代艺术教学,在教学和研究的同时,起到弘扬纳西族文化的作用。
-
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2024-05-23 09:21:47
16
[摘要]: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长河中,各民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生产劳作条件和生活方式中,共同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舞蹈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姿多彩,56个民族风貌迥异、色彩纷呈、形式各异。比如汉、藏、蒙、维、朝等民族地区舞蹈风格就具有典型特点。汉族、壮族、朝鲜族等以农业文化型民间舞为主,其动律主要是对农业劳作生活方式的描述,舞蹈形态也有着农业文化型优美的特点。蒙古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藏族、羌族等以传统农牧文化的民间舞为主,其动律是农牧业劳动生活的写照,也正是因为少数民间舞蹈以高原和草原环境
-
论清末民初书法泛文化传统之变论文
2024-05-22 15:03:07
30
[摘要]:中国古典文化语境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从内部开始解体,以儒学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由此带来书法泛文化传统的裂变,包括书写工具的更迭与古汉语结构的变化。钢笔与白话文的普及使得该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面临着实用范围的缩减与书写文本“去雅入俗”的挑战。文章拟从文化语境这一角度出发,探究清末民初现代书写工具与现代汉语结构对书法生长环境的影响。
-
量体裁衣形神具——三字词牌名的翻译策略论文
2024-05-22 14:42:42
25
[摘要]:词牌名是诗词之目,关乎读者对一首诗词的第一印象,恰当的词牌名翻译是诗歌英译的点睛之笔。纵观上千个词牌名,以三字词牌名最为常见。本文将三字词牌名进行分类,结合许渊冲、卓振英等翻译家的译作,探讨不同词牌名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翻译方法在不同类型词牌名中的应用和可行性,旨在以词牌名翻译为窗口,挖掘诗歌翻译的美学价值。
-
历代湘南游记类石刻书法中的家国意识与文化正统观论文
2024-05-22 14:12:48
24
[摘要]:湘南地区碑刻存留较多,能较好反映该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湘南地区有一部分游记类碑刻看似写景抒情,实则体现了不同的作者对地区文化与家国文化的认同与赞扬,此类碑刻体现家国意识与文化正统观从以下方面展现:以景物描写引发文化思考;纯哲理类题词反映文化;从官员自身角度反映文治;以景物写元结、柳宗元、颜真卿的忠烈等。
-
理想信念教育视域下陈树湘革命精神及其历史启示论文
2024-05-22 12:00:47
39
[摘要]:以传承和弘扬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革命精神为例探索如何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注入生机。从“在苦难中成长、英雄浩气贯长虹、铁血师长留青史”三个维度,综合对陈树湘革命精神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深度挖掘。长征路上的铁血师长陈树湘能攻善守有智略,在不幸被俘后视死如归忍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遂英勇牺牲。陈树湘为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英勇献身,其革命精神不但丰富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而且鼓舞了新时代大学生奋进新征程的昂扬斗志。
-
口头程式理论下的云南彝族史诗论文
2024-05-22 11:43:53
9
[摘要]:云南是中国彝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数据显示,云南彝族人口约有504万。在云南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长篇叙事史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云南彝族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记录书面文学的基础上保留了大量的口头叙述文学特点。“口头程式理论”也叫“帕里—洛德理论”,源于美国学者帕里对《荷马史诗》演唱和创作传统的理论总结,它由三个结构性单元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作为重要的民俗学理论,对民间文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彝族史诗将从口头程式理论的三个方面出发,从程式、主题以及故事类型来解析彝族民族史诗特征以及彝族的民族特
-
基于艺科创融合的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与推进模式创新以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为例论文
2024-05-22 11:31:38
38
[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科技之间创新式的交叉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着眼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群创新改革的需要,帮助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进行扩展和延伸,实现同审美文化与艺术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通过艺科创融合式集群基地的建设、艺科创融合式课程的开发、艺科创融合式教材体系的构建、艺科创融合式实践资源的积累,可以更好地为提升工科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提供支撑、更深入地探索传统文化的数
-
基于五育并举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2024-05-22 11:27:13
11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文章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出发,强调其自由和创造性的核心,推崇个体的发展和自主学习,以激发参与者内在潜能。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五育并举的音乐教育评价方法,包括情感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体魄教育和美学教育,旨在提高参与者的音乐素养水平和音乐能力的培养。通过该研究,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评价体系构建和实施提供参考。
-
基于生态美学视域的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论文
2024-05-22 11:21:19
12
[摘要]:在人们对美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美学视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书法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对美学的影响不容小觑。自古以来,中国人理解的书法,不光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就是书法史上备受瞩目的书法大家,它的作品不光体现了“中和”之美,也为后人研究书法提供了珍贵的艺术欣赏资源。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资料,立足王羲之书法的艺术风格,基于生态美学视域,对王羲之书法进行相关的艺术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