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野下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联系与实践价值探讨论文

2024-06-14 10:25:39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精神教育,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的教育。美育对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创造性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实现,从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基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创造性游戏的实施策略,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摘要: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精神教育,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的教育。美育对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创造性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实现,从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基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创造性游戏的实施策略,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美育;创造力;创造性游戏;人格的形成
美育在人的心灵中起到了丰富和启发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和体验,并且更加关注周围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游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研究音乐课堂上各种游戏方法的效果,笔者提出了创造性游戏对美育的作用和影响。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从游戏中所学到的东西,既是一种游戏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工具。因为在游戏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束缚,更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游戏作为一种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调和力量,使人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1]
此外,游戏理论的发展得益于各国专家的贡献,揭示了创造性游戏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音乐课堂上,需要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感性和理性相融合,这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个性。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技巧和创造性灵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个人的活动决定了精神发展,这体现在需求、兴趣、理想和人生意义等方面。对艺术的热爱是个体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神经心理学的成果,选择和调整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能力与技能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它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某些特定属性,并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塑造。这些属性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因此,能力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形成能力需要有意识地、有选择地调整神经系统的属性,以适应不同任务的需求。从创造性活动对能力形成的影响角度来看,学生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习得以及行动的实践密切相关。巴甫洛夫的理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技能和习得的物质基础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的暂时联系。这些联系的建立速度、强度和灵活性取决于神经系统的特性,这些特性既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人特征的体现。
能力和技能虽然都是个体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表现出的水平,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技能是一种可以通过重复练习或模仿习得的操作方法,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工作领域或活动,即使是机械性的。然而,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将思维、感觉和创造性态度结合起来,针对某种类型的工作或问题,个体需要具备主动探索和解决的能力。如果只是形式化地处理问题,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创新思路,可能会导致能力的退化或隐匿。相反,如果对工作或问题具有创造性的态度,就可以提高能力的水平,并为成功的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科尔尼延科的观点,“能力”[2]这个概念包括三个特点:首先,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表现出的技能或水平,它是区别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其次,能力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征,还与成功完成任何活动或多种活动有关,它是影响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能力的内涵不仅包括个体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体学习和发展新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因此,能力是个体的心理特征,不仅涵盖了个体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还体现了个体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难易程度和速度。在音乐教育中,需要注意安排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以便根据个体的生理条件,充分发挥和提高音乐能力。
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人格的形成
音乐美育在创造力的培养和实践探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促进人格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其核心任务不是学习音乐技能,而是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精神世界。首先,美育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音乐创作、即兴演奏等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编写乐曲、改编音乐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造性的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还可以激发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创造性的音乐实践可以促进个性的形成。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在音乐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思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参与音乐团队或合唱团等活动,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音乐才能,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个性。通过音乐实践,发展自己的审美观、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此外,美育还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启发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小学生可以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进而影响他们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美育在创造力的培养和实践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创作、即兴演奏等活动,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创造性的音乐实践还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因此,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音乐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造性游戏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游戏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维果茨基所说的人类奇妙的能力,在创造性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游戏可以通过音乐表演、创作和互动等方式,让人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培养同情心和分享快乐的能力[3]。
首先,创造性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培养人的情感共鸣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在创造性游戏中,通过音乐表演和创作,可以尝试去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和生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和音乐表演,可以更好体验他人的生活并模拟其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苦难和快乐。这种情感共鸣的体验可以培养人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使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快乐。其次,创造性游戏在音乐教育中促进人社交能力的发展。创造性游戏通常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合作、沟通和协调,这促使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需要多位同学共同完成音乐表演或创作任务,通过互相倾听和交流,共同达成目标。这种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培养了人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创造性游戏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社交环境,让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和互助关系。此外,创造性游戏还能提升学习效果。通过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游戏活动,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音乐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创造性游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创造性游戏还可以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减轻学习的压力和焦虑。通过创造性游戏,小学生可以在积极的情境中学习音乐,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家维特卢吉娜强调了培养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以及接触多元刺激的重要性。她认为,对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4]。通过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赞赏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可以建立他们对音乐的自信心和兴趣。这种积极态度会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进而培养出独特的音乐能力。并且,小学生需要接触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和表现形式,以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通过引导小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鉴赏、音乐故事等活动,让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四、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游戏的实施与评估
在音乐美育中创造性游戏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涌现的几个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包括瑞士作曲家和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匈牙利作曲家和教育家佐尔坦•科戴、奥地利作曲家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意大利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以及日本小提琴家和教育家铃木史希,这些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高度重视创造力。以下将重点讨论如何实施和评估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游戏。实施创造性游戏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自由表达的环境。首先,教师应当营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材料和工具,如乐器、声音素材、绘画材料等,让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探索。同时,引导小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合作演奏和表演,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创意。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游戏。例如,可以采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思考和表达;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合作和交流;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自己决定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倡导跨学科的合作,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进行结合。
评估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游戏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发展。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小学生在创造性游戏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例如,他们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第二,评估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包括音乐创作、即兴演奏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可以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方式。第三,考察小学生在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表现。例如,他们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演奏、分享自己的创意,并倾听他人的想法。第四,评估小学生在创造性游戏中的发展潜力。可以观察他们的技能进步、自信心和自主性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音乐游戏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在继承人文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人的创造性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运用音乐游戏来达到这一目标是一种适当的方法。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创造力。通过将歌曲与游戏相结合,创造出情感丰富且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此外,这种方法也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5]。
人的音乐创造力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来培养,例如唱歌、听音乐和演奏乐器等。音乐创作过程对人的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行动能力、积极情绪和专业的音乐技能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游戏作为一种音乐和审美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音乐美育课程充分利用音乐游戏、各种音乐练习和舞蹈动作等元素。为了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创意游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设计游戏内容和规则,并准备相关的材料和视觉辅助工具。同时,对游戏的效果进行总结并突出教学效果。这些效果的评估不仅应由教师进行,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游戏活动是人的主动创造行为,他们通过艺术手段进行人际交流。这也是他们模拟社会关系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道德、智力和创造性意识。创造性的音乐演奏活动人在音乐美育过程中展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方式。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和观察科学文献,可以清楚地了解创造性游戏活动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在义务教育中应用创造性游戏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证实了在小学音乐和审美教育中使用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可行性和意义。
五、结语
创造力的发展需要将创新方法引入教育过程,其中游戏创意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和创意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证明,音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创造能力相互关联和影响。通过对复杂课程的审美化和智能化,学生能够获得深刻而扎实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民歌、经典曲目和现代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涵盖在不同阶段的课程中,在小学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塑造了审美和道德品质。在音乐审美中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绘画、历史、民族、舞蹈编排、戏剧动作的跨学科联系的作用。这提高了整个人文主义科目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对其他科目的情感和审美感受,加深了对现实艺术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谢嘉幸.角色在音乐美育中的作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23(04):02.
[2]КОРНІЄНКО.О.В.:《Матеріальноюосновоювміньінавичокєтимчасовізв'язки,якіутворюютьсявкоріголовногомозку》.опублікованавдругомуномері[J]"Українськогопсихологічногожурналу",2004:6-7.
[3]吴晶晶.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生活,2021(12):55-57.
[4]ВЕТЛУГІНА.Н.О.Музичнийрозвитокдитини[М].Київ.1968:90-91.
[5]马克.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音乐生活,2022(07):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