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资源赋能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2024-06-14 10:30:3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清水江文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蕴含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守*、艰苦奋斗、尊老孝老、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敬畏生命、担当精神等等。清水江文书资源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把这些资源赋能于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贵州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从中汲取到养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摘要:清水江文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蕴含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守*、艰苦奋斗、尊老孝老、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敬畏生命、担当精神等等。清水江文书资源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把这些资源赋能于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贵州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从中汲取到养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
清水江文书,又叫“锦屏文书”,是散存于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人民保存的民间文献资料。元明时期,由于皇木的采运,木材贸易的发展,契约文化在清水江中下游得到迅速发展。清水江中下游的人民但凡买卖山林、土地,或者租佃山林等,大多都会书写契约文书为证,因此,契约文书大量产生。土地契约是其最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包含有:碑刻、告示、族谱、讼词、*件、账簿、婚书、休书、风水书等等。清水江文书主要收藏在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家中,数量庞大,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社会形态。清水江文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蕴含着清水江流域人民群众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社会伦理道德等等,对当地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清水江文书中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把他们挖掘并利用起来,赋能于贵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推动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清水江文书的价值
(一)诚实守*
清水江文书包含大量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就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们在交易中产生,由交易双方相互约定、达成共识而形成的,它的核心就是诚*精神。这些契约文书多数是没有官方认定的文书,但当地人默认其具有法律效力,契约双方及相关人员会共同遵守。这些契约文书可以规范当地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守诚*,若有不守诚*的情况,这些契约还可以解决纠纷。如:
1.亲手所卖,日后不得异言。一卖一了,父卖子休。今恐无凭,立此断约存照。(《清水江文书•第一辑•姜生龙断卖山场与山木约(嘉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1]
2.自卖之后,不得异言,今人不古,空口无凭,立有卖契存照为据可凭。(《九寨侗族锦屏文书辑存》)[2]
这些契约文书里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双方自愿缔结文书,契约一旦形成,不得反悔,有问题以文书写内容为依据。在清水江文书的长期影响下,诚实守*成了当地的主流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水江文书的核心价值就是其传达的“诚*精神”。
(二)尊老孝老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尊老孝老包括对老人活时的赡养和死后的葬祭。清水江文书记录着清水江流域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尊老孝老传统文化,主要从分关文书、立嗣文书、租借文书、阴地买卖转让文书、村规族规等等得到体现。一般来说,儿女尚未成家时,由父母来管理家庭;但当儿子都成家立业后,父母逐渐年迈无力,不再能管理家庭。那么,大家庭就会分散形成几个小家庭。这个时候,人们会订立分关文书,对家里的长辈的赡养以及财物、田地、山林等进行分配,在对田地等进行分配时,会留有长辈的养老田地。如:
立分关字人吴如英兄弟四人,情因人丁繁行,难以集聚,亦如大树分枝,先年祖父遗有祖业山场、田地、屋基、园地产业等件,我弟兄今请族戚人等在场,不得以大压小,以强欺弱,照股拈阄均派,四股平分……其余母亲之养老田兄弟共存,地名凸定田一丘,又地名毫墓田大小叁丘,又地名上变滥田大小四丘,又共存井边田一丘……
凭房族:吴恩求、吴立斌、吴宏得、吴立瑞、吴登明、吴立焕、吴运吉,
凭亲戚:王口清、罗来发、龙爵禄,
请妹丈文笔:王吉瑞,
癸亥十二年阴九月初三日房房发富发贵发子发孙富贵两全立。(《九寨侗族锦屏文书辑存》)①
又如:
立除(出)养老田字人龙用君、龙用整、龙用之兄弟三人,为因弟兄分居、有姑母、父母在堂,年老无靠,弟兄三人自愿除(出)养老之田。……其田生养死葬,不许弟兄三人外借银两,当在典在。此田之内,弟兄三人每年各【出】粮谷柒石与三老度合,弟兄三人心平意愿。如有待(怠)慢老人等情,任凭族证执字公,自至不便。恐后无凭,立此除(出)养老田丘字样为据。
凭族:龙明彰、龙明波
代笔:龙明蛟
嘉庆廿贰年(1817)二月廿二日立。(《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篇•龙用君兄弟出养老田字》[3]
从上分关合同及出养老田字中,可以看出,虽然兄弟分家了,但为确保家中长辈的生活有保障,留给他们养老田。清水江文书中体现出来的尊老孝老品德,不仅仅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过继自己的养父母,也会孝敬无所依靠的亲戚。在《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中就记录有石发元等三兄弟,因为他们的伯父已经故去,没有留下后嗣,他们主动照顾年迈的伯母,为她耕种田地,让她老有所依。
清水江流域的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生时赡养,死后葬祭,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尊老孝老的优良传统。
(三)环境保护
清水江文书又被称为“锦屏林业契约”,因为其不仅记录了混农林业的经营方法,还大量记录了保护山林、栽杉种树、保护农田、培植风水碑等的规约。主要见于租佃山场契约、村规民约等中。如锦屏县文斗苗寨“六禁”碑,其产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碑刻内容有:“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艮十两”;“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艮五两。”又如锦屏平略镇甘乌村寨的《公议条规》碑,其内容包括:“我等地方全赖杉茶营生,不准纵火毁坏山林,察出,公罚;不准乱砍杉木。如不系自栽之山,盗砍林木者,公罚。”
这些关于保护山林、农田等的规定,具有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因此,在清水江流域中下游的人们会时代世代栽树、护树,建设了绿色、宜居的良好环境,对我们当今建设美丽乡村很有借鉴作用。
(四)艰苦奋斗
木材贸易在清水江流域繁盛后,人工造林兴盛起来。清水江流域及其周边人们大量栽杉造林,进行贸易;又在林间种植粮食来养家。此外,还有许多人为生计发展,向山林主人租佃荒山进行栽种,满足生活需求。清水江文书是因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兴起和繁荣,使得山林及田地等的买卖、租佃变得频繁而产生的契约文书。买卖、租佃山林的文书,大多写有“缺少钱用”“缺少银用”“缺少费用无出”“缺少用度”等等原因,既是对卖家情况的描述,也说明他们确实遇到了困难,生活艰苦,想方设法要维持生活。如:
立断卖山场杉木约人姜之舜,为因缺少用度,情愿将山场杉木一块……立此断卖,永远存照。
凭中:姜乔保,
代笔:姜之模,
嘉庆三年三月初十日立。(《清水江文书•第二辑)[4]
租佃山林的文书,会在约定好所佃山场的地理位置,还有山主和佃户的股份分配。一般而言,作为山地拥有者的山主占大股,而租佃之人占小股。如:
立佃字人,文堵寨姜昌泰、姜通义二人,今因佃到姜之模、姜开明、姜钓渭三人之地一块,坐落土名皆□,种地栽杉植木,日后长成林,五股半分,地主占四股,栽手占一股半,恐后无凭,立此佃字为据。外批山之土股,钓渭占一股,之模占一股,开明占二股。代笔姜世培,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三日立。(《清水江文书•第一辑•姜昌泰、姜通义佃山场字》)②
从上图可知,租佃之人是栽手,既要栽种嫩木,又要年复一年的修剪和管理杉木,直至杉木长大成林卖出。栽手辛勤劳作,但是在山林卖出时所获收益却不到总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租佃之人的辛苦和心酸,但是他们仍然辛勤劳动,努力奋斗、积极生活。
在清水江文书中,见到了明清时期生活于清水江流域人们的生活艰辛,但是他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五)民族团结
清水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活着苗、侗、汉等多个民族人民,清水江文书反映了苗、侗、汉等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生活的记录。文化上,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由于受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含有共同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精神*仰等在内文化认同基础,促进了民族团结。语言上,清水江文书展现的是汉语、苗语、侗语等多语融合的语言环境。契约文书中出现了大量用汉语记录苗语、用汉语记录侗语的情况,还有文书中同时出现苗语和侗语的情况。如:《九寨侗族锦屏文书辑存》中的《雷它得美松更》,就是用汉字记得侗语,为上山伐木祷告词的意思。又如:《姜番保冲故景田卖契》中的“冲故景”这个词,它其实就是苗语中的一个侗族地名[5]。
清水江流域有多民族共同聚居,和谐生活,经常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语言接触多,文化交流活跃,因而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二、清水江文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清水江文书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工作,二者相互融合,既能让清水江文书得到发扬和传承,又能促进贵州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青年大学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欠款不还、欺骗朋友师长等的缺乏*用问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缺乏责任心,不尊敬长辈、不孝顺父母、不知道感恩的问题等等。清水江文书蕴含着很多资源,如诚实守*、艰苦奋斗、尊老孝老、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敬畏生命、担当精神等等,这些资源具有很好的育人价值。把清水江文书资源与贵州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创新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实守*意识,提高艰苦奋斗毅力,培养感恩意识,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深入挖掘清水江文书的丰富内涵,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好清水江文书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
三、清水江文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难
(一)缺乏重视、认识不足
清水江文书是我国清水江中下游苗族、侗族人民自明清以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木材贸易等契约记录。这类契约文书一般都是珍藏于当地人民家中,确实有需要时才会拿出来,因此,很长时间内不为外界知晓。直到1964年才被发现。到目前,清水江文书虽然被大量的征集、抢救,受到政府、很多学者的重视,但是贵州高校大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贵州很多高校不重视清水江文书在高校里的传播和利用,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导致了大学生对清水江文书认识不够,也不能受到正能量的影响。
(二)内容少,形式单一
清水江文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贵州有部分高校认识到它的育人价值,把清水江文书资源带到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也促进了清水江文书的传承。但是,高校设置清水江文书选修课,把清水江文书资源融进课堂时,存在课堂内容少,上课形式单一、讲解不深刻等问题,没有挖掘出清水江文书的优秀文化精神,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文化内容和吸收精神内涵。
(三)融合研究少,效果不明显
清水江文书自被发现以来了,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研究内容包括清水江文书本身的收集整理点校研究,还有木材贸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方式、语言使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把清水江文书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利用清水江文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少,所以清水江文书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还不明显。
四、清水江文书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重视,扩大宣传,增强文化认同
清水江文书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育人元素,贵州高校应该重视对清水江文书,把清水江文书资源赋能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清水江文书资源与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对清水江文书资源的宣传,创造短视频、短电影等,放在学校网络平台使。通过宣传,将其优秀文化内涵植入大学生心中,增强文化认同,加强文化自*,促使大学生资自觉践行正确价值观。
(二)重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感染力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场所。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把清水江文书资源利用起来,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感染力。如可以在思政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增加清水江文书内容,把清水江文书中的诚实守*、艰苦奋斗、尊老孝老、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敬畏生命、担当精神等等展现出来,采用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三)拓展育人途径,多渠道发展,增强育人实效
为使清水江文书更好的赋能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也要深挖清水江文书内涵,采用网络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渠道共同育人,增强育人实效。
五、结语
清水江文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包含有优秀的育人元素。清水江文书资源赋能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清水江文书的传承和发展,还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应强,王宗勋.贵州清水江文书(第一辑)[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一册第10页.
[2]谭洪沛.九寨侗族锦屏文书辑存[M].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9;第二十二册第30页.
[3]高聪,谭洪沛.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3,第256页.
[4]张应强,王宗勋.贵州清水江文书(第二辑)[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第一册第16页.
[5]史光辉.多语和谐视野下的清水江文书语言研究[J].贵阳:贵州民族研究,2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