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论文
2024-06-07 10:41:44
20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验。在中职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组文策略论文
2024-06-07 10:36:22
18
[摘要]:如今,群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中学都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丰富了语文知识和其他课外知识,但群文阅读的组文安排不够完善,因此,本文针对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组文进行了策略研究,为今后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开辟道路。
-
中学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6-07 10:25:01
1
[摘要]: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书法素养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育活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不仅能够直接地影响学生书法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的书法修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授课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提升自身书法理论基础的同时,可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重视课堂板书的示范引领作用、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通过以上举措来提升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推动中学语
-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课堂教学论文
2024-06-07 10:19:27
1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学科性质要求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点培育。悲剧性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和情感价值,对落实好学生情感意志的培育以及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现实意义以及课堂教学开展进行探究分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及其价值论文
2024-06-07 10:07:50
7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发展状态,其内容丰富,中华文化既是通过文献经典和文化器具等客体体现出来的,也在思维理念、意境特点、行为举止、风尚习俗等方面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族同胞一起创造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间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性。正是这种不同和共性的同时存在,才能让不同民族在不同中互相容纳,在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逐渐地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民族认同等。各族人民在相互交流借鉴、互相融合的进程中,取长补短、汲取精华,构筑起一种共有的价值观。
-
《何去何从》中的暴力美学论文
2024-06-07 09:56:13
15
[摘要]:《何去何从》是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最受欢迎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在一个星期天下午,15岁的女孩康妮独自一人在家,被陌生人阿诺德和同伙埃利用暗含暴力的语言诱惑并威胁她走出家门的故事。以《何去何从》中的暴力情节为研究契机,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深层原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施加于康妮身体之上的语言暴力与规训。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康妮无法在空间化的规训策略中抵御陌生人的诱惑,最终走向未知的危险。
-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与“作者之死”论文
2024-06-07 09:38:54
19
[摘要]:古代文论中,作者的中心地位被强调,文本的功能却被忽视,直到十八世纪“作者之死”之后,文本才获得了独立地位,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文本与作者本人是一体两面,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文学活动。这段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极为丰富。保障读者自由的同时,文本的独立性也为作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诠释方式。
-
“台”字及“台”部件之新探论文
2024-06-07 09:30:46
6
[摘要]:“台”属于形声字,小篆字形,从口,(以)声,本义为喜悦,读yí。笔者通过查阅《说文解字注》《汉字形义手册》《说文》等工具书,了解到汉字“台”不光可以独立成字,作为部件时也不只一种功能。
-
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路径论文
2024-06-06 13:56:07
15
[摘要]:中华经典文化十分丰富,有利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现如今,人们对于中华经典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使其具有了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本文分析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通过在节目主持、新闻播音、朗诵、配音、直播带货等形式中融入中华经典文化进行艺术创作的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方法论文
2024-06-06 13:46:51
7
[摘要]: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广泛开设,以转变现有教育思想,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然而课程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西方以技术为主的创新创业理论而忽略了道德根本。本文在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