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初中美术中速写手帐应用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2024-06-11 15:47:29
19
[摘要]:随着教育部进一步推进学生艺术测评制度,推进中考美术改革,美术教学改革逐渐在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过程,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其中艺术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艺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对于日后成为美术生的高中生来说,速写也是一门需要长远学习的美术必修课。美术高考的速写科目对美术生的绘画要求也正在
-
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
2024-06-11 15:41:07
7
[摘要]:教师在美术课上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并在欣赏和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教法等,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
池州诗意文化的城市符号建构与城市形象传播论文
2024-06-11 15:35:19
36
[摘要]:从符号视域探讨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构,有助于生成具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形象,凝聚城市文化共识和建立城市文化自信。研究以池州城市诗意文化为背景,探究城市形象符号化的表意实践,以及符号传播方式,并提出城市符号再生产方式,以诗意的自然景观符号、文化景观符号、人物符号为基础,融合城市形象元素,为城市文化形象传播提供符号化路径与传播思路。
-
沉浸式艺术疗愈在老年临终关怀领域的设计策略论文
2024-06-11 15:27:09
87
[摘要]:在老龄化背景下,针对临终关怀服务中精神关怀层面的缺失和人们对于“优逝”需求,探讨沉浸式艺术疗愈在老年临终关怀领域的设计策略。文章结合老年患者在临终阶段面临的身心挑战,综合多种疗愈方式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艺术介入临终关怀,帮助老人更为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
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及后现代反思论文
2024-06-11 15:20:18
66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带来了当今文化世界的繁荣。除了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导文化,还有活跃于大众之间的流行文化、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盛行的精英文化、青年群体所钟爱的亚文化均于文化场域中百家争鸣。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近年来许多新的亚文化形式和原产于国外的亚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国内,并引起大量年轻人的追捧。文章通过分析《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从三个方面对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中的“风格”“抵抗”与“收编”等关键概念的形成与解构进行了分析。
-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实习指导方法探讨论文
2024-06-11 15:12:10
12
[摘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主要去向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工作岗位职责对实习生进行具体指导。但是,由于具体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实习生自身业务基础、能力水平有着较大差异,无论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具体负责实习工作的指导老师都不太容易用一种模式开展实习指导。文章集合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等不同岗位和角度,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进行实习开展系统性指导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悲剧和希望论文
2024-06-11 15:03:39
10
[摘要]:英国马*思*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对悲剧理论颇有研究,在他的多部悲剧著作中,替罪羊成为其理论的核心问题。他指出替罪羊净化共同体的罪恶,它既恐惧又神圣,既是越界又是救赎,具有崇高的双重结构。文章通过分析伊格尔顿关于古代替罪羊、现代替罪羊以及替罪羊痛苦的身体的论述,阐明其悲剧替罪羊理论中包含的希望意蕴。
-
奥尔夫音乐法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作用论文
2024-06-11 14:50:36
15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源于德国著名音乐作曲家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杰出理念,以即兴发挥为核心要素。其特色在于师生乃至家长均可参与其中,通过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共同开展研究与创作。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不仅有助于正常儿童的综合素质提升,更能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自信走向康复。其独特的音乐疗法从多个角度关爱自闭症儿童,实现深度的治疗与成长支持。
-
40年改编热与老舍大众化叙事论文
2024-06-11 14:41:20
27
[摘要]:老舍文学作品影视剧改编长盛不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无论数量、类型、持续时间都是现代作家里首屈一指的。老舍作品的魅力来自作家通过情节控制、人物个性化及思想物化等手段实现大众所乐见的叙事“视觉化”,更在其作品用生动语言,以“大众”情感、“大众”视角关切文化、关怀生命。
-
《云》的悲剧感与荒诞效果论文
2024-06-11 14:32:28
6
[摘要]:阿里斯托芬的《云》一向被大家认为是喜剧,本文从两个维度,即悲剧角度和喜剧角度来进行探究,运用戏剧本质论、黑格尔戏剧论来探究其中的悲剧性,突破传统认知。此外运用荒诞派尤奈斯库的理论来探究其中的间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