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设计研究论文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设计研究论文

9

2024-07-26 09:42:17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加速,非遗要从历史走向当代,必然要汲取科技,融入生活。本文在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价值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表达方法,深刻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通过数字化设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加速,非遗要从历史走向当代,必然要汲取科技,融入生活。本文在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价值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表达方法,深刻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通过数字化设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展示方式,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围绕“文化数字化”的整体战略部署和各地助力“文化数字化”的细化配套政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安徽省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安徽剪纸、凤阳花鼓、宣纸传统制作工艺、徽墨制作工艺、徽州三雕、徽派建筑、徽派粉画、徽剧、黄梅戏、皖南花灯、花式腰鼓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展示和推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然而,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失去传统的生存环境和载体。其次,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老师傅和传人较少的问题,导致传承环节出现空白。最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还存在不足,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文化市场的发展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安徽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保护政策、培训传承人员等方式,努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渠道,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做出了努力,由于年轻一代对学习的兴趣降低,许多传统技能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公众仍然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而数字化可以把最原生态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实现更广泛的跨距离、跨时空的传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以保护这些文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会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二、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设计实践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数字化设计有助于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通过数字化媒体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技艺、传统习俗和礼仪等,即使在时间推移和环境变迁的情况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能够得到保留和传承,有助于后人了解和学习。

  第二,数字化设计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通过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虚拟空间或者现实场景中,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此外,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应用,也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进而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第三,数字化设计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的创意和技术相结合,促成创新和融合。创作出具有现代元素的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四,数字化设计有助于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数字化设计,可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推动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化设计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其认可度和价值,同时也为其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三、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策略

  数字化技术正在成为全方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也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高质量的传播效果。近几年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非遗借力数字化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最初助力保存、记录、展示的辅助性工具,正在逐渐成为助力创新和发展的支撑手段与科学动力。

  在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设计中,可以创新形式,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一)数字化档案与数据库

  整理收集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将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与非物质遗产相关的资料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图形和动画,以更直观和有趣的方式展示遗产的特点和演变,有利于增强用户对遗产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3D扫描与建模

  可以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建模,这样能够准确地捕捉物体的形状、细节和纹理,将其转换为数字模型,方便保存、展示和研究。基本满足提取文化遗产相关物体的轮廓线、特征线及特征点,再进行正向设计修复。

  (三)虚拟现实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更加智能的景观模拟可视化技术,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场景和体验,提供交互性和沉浸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三维虚拟的形式呈现,能使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通过VR头戴设备或增强现实技术(AR)应用程序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参观传统村落、参与非物质文化相关的活动,或者观察传统手工技艺的操作方法,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体验传统手工艺等。让人们以虚拟的方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互动性和沉浸感。

  (四)增强现实应用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实世界相结合,能提供用户交互的信息和体验。如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现实世界中的遗产场景,并且获取相关知识、故事和技艺的详细介绍,有助于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技艺的过程和技巧。

  (五)人工智能交互解说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中,让AI助手能够提供自动化的交互解说和问答服务,结合互动展览技术和应用程序,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观众与数字化展品可以进行互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故事,参与到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中。

  (六)融合数字艺术创意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码艺术相结合,通过数字音乐、动画、影像等形式,创造出新型独特的艺术作品,以及运用虚拟交互装置等方式,将遗产的美学和价值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现代的方式传达和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

  (七)云端共享学习平台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数字化传承和推广。通过视频教学、在线直播、在线讨论和互动学习等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社交媒体传播和推广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数字化作品和内容,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还可以通过发布短视频、微博话题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同时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image.png

  这些数字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易于传承、普及和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设计中展现了更大的魅力和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和保护中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四、安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设计的未来趋势

  根据相关报告,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节庆活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项目、元素、产品成为节庆活动消费的核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注重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注重社交化互动的体验,注重教育和传承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数字“添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生活,拓展应用场景。数字化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观众展现徽风皖韵中的文化魅力,正在为徽州文化传承注入活力。我们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串接徽州的历史进程与风土民情,让更多传统文化“活”起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提供了新思路、新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