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旅沪韩国作家朱耀翰上海时期的创作考察论文
2024-06-09 10:19:40
4
[摘要]:朱耀翰作为韩国近代诗歌的先驱者之一,曾从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发行的机关报《独立新闻》的编辑工作。朱耀翰旅沪期间不仅以《独立新闻》为阵地积极开展以诗歌为主的创作活动,在韩国国内杂志上也发表了一系列诗歌、随笔和评论。值得一提的是朱耀翰发表在《独立新闻》和韩国国内杂志上的作品风格迥异,而上海和首尔两座城市不同的政治温度是造成这种写作风格差异的根本原因。
-
口述史视域下非遗传播人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影响与启示论文
2024-06-09 10:12:42
16
[摘要]: 以四川盐亭非遗桃子龙传播人陈永兵的生平为切入点,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通过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以此了解陈永兵在传播非遗文化过程中的艰辛和执着,以及他对非遗文化桃子龙传承的贡献,也借此纵向揭示四川盐亭桃子龙的传承过程和保护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层阐述:首先以陈永兵的生平,深入了解其与桃子龙结缘、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其次分析陈永兵对桃子龙传承与传播的影响,以及他对桃子龙传承的贡献;最后以笔者的视角分析盐亭非遗文化桃子龙的保护现状和未来趋势。
-
课程思政背景下“UI界面设计”课程探索论文
2024-06-09 10:05:49
11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UI界面设计变得越发重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回顾已有研究,界定核心概念,分析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问题,以及探讨如何在高校“UI界面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价值,为未来社会作出贡献。
-
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微介入设计论文
2024-06-09 10:00:51
15
[摘要]:家传统村落保留了相对典型和完整的地方传统乡村景观,但正在加速走向解体、无序和碎片化状态。以客家传统村落广州市增城区岗埔村为例,探讨通过微观干预的空间设计策略来恢复和重建乡村的时空秩序,并提出在传统村落实现乡村再生策略的可能性。
-
金庸和梁羽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对比——以黄蓉和厉胜男为例论文
2024-06-09 09:57:23
35
[摘要]:新派武侠小说在20世纪后半期掀起了广泛的阅读热潮,梁羽生和金庸可以说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和集大成者,同时二人的武侠小说在旧派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受传统文化和男权视角的影响,又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性的影响,体现了金庸和梁羽生复杂的女性观。通过对黄蓉和厉胜男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二人的出身、性格和行为方式,来看黄蓉和厉胜男二人“小妖女”形象与男权社会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
-
结构·意象·情志: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述评论文
2024-06-09 09:50:58
17
[摘要]:《唐宋词名家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是叶嘉莹先生的词学著作,面世十几年来,令无数古典诗词爱好者受益。全书二十五万余字,论述详实、字字珠玑。书中先生依据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南唐二主等十六位名家的词作,通过精密的逻辑思维在梳理词风演变的过程中穿插差异性对比,向我们展示了一部完整的唐宋时期词风演变史。在进行词作评述的过程中,叶先生善于运用词中精微的意象感发读者意趣,进而引发生命的触动,透过文字与读者进行生命的交流,传递生命的思考。以下分别评述此书的结构、意象、情志等方面的特点,并依照
-
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艺术价值论文
2024-06-09 09:44:32
12
[摘要]:简要介绍嘉峪关魏晋墓6号墓壁画的题材;开展嘉峪关魏晋墓6号墓壁画的艺术性分析:从构图、线条、纯色设计三个方面揭示该壁画的艺术性表达形式,从文化、极简美学、绘画创作指导三个角度阐述该壁画的艺术价值;聚焦案例墓室的“农作”绘画题材,梳理其造型表达的艺术特点,以此揭示魏晋时期人们农作的辛劳,具有历史纪念、造型设计创作指引的艺术价值。
-
“心安理得”的拉德布鲁赫公式解论文
2024-06-09 09:39:05
18
[摘要]: “心安理得”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个人正义观的最高追求,在每个具体个案的正义与否的判断中都能达到这一理想状态,是减少内耗与促进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规范—分析层面的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本意在于解决法的概念问题与法的效力问题,也即探究文化相对主义和伦理学相对主义下“法”的有关问题,本文语境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主要是在描述层面展开,也即探究其在因果命题和免责命题下的产生原因。本文意在通过解构“心安理得”的法哲学概念,解读“心安理得”在拉德布鲁赫公式下的逻辑传导,讨论“心安理得”与个人正义观的互动,最终说明“
-
综艺“韩化”对于中国的影响论文
2024-06-07 14:11:33
28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综艺节目在传统的娱乐方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中国对于韩国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文化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引发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韩流”文化在中国的现状,以及它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人和青少年。本文主要从“审美”和“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年轻一代的观众身上。通过对韩国综艺节目、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审美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年轻人对韩国文化的热衷。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这种文化
-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译本的文化再现论文
2024-06-07 14:01:05
13
[摘要]:《庄子》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之一,哲学与文化内涵深刻隽永,语言瑰丽诡谲,想象丰富,是文学、哲学,以及审美学的典范。介绍林语堂先生的选译本,选择《庄子》部分片段进行分析,运用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的结构框架,分析并研究林语堂选译本中的词汇和修辞现象及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