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戏宇宙》戏曲数字化传播形式研究及建议论文
2024-06-11 14:19:41
28
[摘要]:文章选取了创新性戏曲表演节目《戏宇宙》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并探讨了观众对该节目的看法。在分析过程中,详细剖析了《戏宇宙》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戏曲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创新和提高艺术表现水平,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推动戏曲艺术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牡丹亭》中人物角色的美学思想在公共美育课程中的传播论文
2024-06-11 14:12:22
8
[摘要]: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文件中的内容可以看出,现阶段对大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已经到了极为重要的时期。然而,公共美育教学一直是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校美育教育的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对于美育教学还存在着课程不够重视、师资配备不齐、课程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牡丹亭》作为中
-
“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进路论文
2024-06-11 11:33:41
10
[摘要]:作为育人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生活为源头、以人的生活为归宿,是遵循教育源于生活的要求。面对学科的“知识化”,形式的“单一性”,价值的“工具性”等困境,应坚持理念为先:基于学生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应坚持内容为王:融通学生生活,构筑鲜活的教育内容;坚持方法为要:聚焦生活场景,创设具有实践性的方法。
-
“空巢青年”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论文
2024-06-11 11:23:56
55
[摘要]:根据2017年阿里的数据,中国目前有超过5000万名“空巢青年”,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孤独感问题。这是因为社交媒体的普及和青年群体对其频繁使用,成为他们缓解孤独和寻求情感支持的主要途径。本文将重点研究社交媒体对“空巢青年”孤独感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访谈和在线数据收集。经过深入访谈,我们观察到,那些独自外出努力的“空巢青年”经常经历孤独的时刻。单身状态、情感支持的缺乏、社交圈子的局限性导致的伴侣支持不足,以及性格、社交技巧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都是影响“空巢青年”孤独感的重要因素。微信朋友圈、抖音、
-
“课程思政”理念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融合论文
2024-06-11 11:16:37
7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也为育人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实施路径。从“课程思政”理念入手,探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并提出教学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
“非遗”的“在地化”观瞻与探研论文
2024-06-11 11:08:04
20
[摘要]: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非遗”是对日常生活中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表现,它不是某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整体存在状态,相反某些“非遗”代表作项目还是对整体传统文化部分的抽离和放大。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模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非遗”的“在地化”的根本目的是极为鲜明的,既为在校生获取地方性知识或技能开拓途径,更要维护“非遗存续力”,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仅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撑,还要在“在地化”的制度设计中深化在校青少年对“非遗”传承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
作为时代隐喻的欲望书写与人性叙事论文
2024-06-10 09:03:47
13
[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部关于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也是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缩影,其中的叙事艺术也初步展露出现代人性叙事的端倪:将非道德的“人性”作为书写对象,揭示“欲望”与“想象”的关系。那么,福楼拜的叙事是如何揭示人的“本性”、潜意识以及表现人性背后欲望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过程?其笔下的人物的欲望书写又展现了作者怎样的关于时代、社会和文明的认知?我们早已告别了爱玛和包法利先生的时代,到了现在这个世纪,我们该如何对待该部作品?而上述命题与当代小说创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纠葛和精神关联?
-
重压之下,凄美陨落论文
2024-06-10 09:03:24
18
[摘要]:以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格里姆夫人为对象,以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为理论基础,重点考察格里姆夫人的斯德哥尔摩症状及其原因。20世纪初期女性遭受各种歧视造成了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对等,人性的冷漠和关系的疏远,以及格里姆夫人幼年遭受亲生父母的遗弃、养父母无情的剥削,以及生活中的颠沛共同导致了格里姆夫人性格软弱,过度依赖丈夫和儿子的畸形心理,尽管他们对自己造成了身心的双重压榨。借此,安德森表达了其对所处时代弱势女性生存现状的担忧,小说所设置的格里姆夫人唯美之死作为一种理想,寄托了安德森对此类女性美学的拯救。
-
日本动漫中的反乌托邦意识与自我建构论文
2024-06-09 10:29:34
5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安定的国度,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压榨和剥削,财富公有,所有人都按照公共管理规定参加劳动,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17世纪后,“乌托邦”的身影在众多西方小说中闪现着,如法国作家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中的“黄金国”,在黄金国里,有着受民众爱戴的贤明君主,没有宗教的狂热,也没有法院和牢狱,是个仙境般的极乐世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制度和卢梭所著的《社会契约论》都在探索理想的社会模式。伴随着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乌托邦
-
品德评价在高校学生评奖评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6-09 10:24:01
5
[摘要]:高校学生评奖评优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认可和鼓励,其中品德评价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品德评价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可,也是综合评价学生品质和贡献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评奖评优的方式激励学生用学习成果和行动回馈社会,使学生有更好的道德自觉。品德评价还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与学业成绩、科技竞赛、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同等重视,落实学校评奖评优的宗旨。品德评价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参与社会建设的基础,通过重点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对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