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对策探究论文
2024-04-19 11:06:38
7
[摘要]:现代化、技术化是现阶段教育实践的趋势,是使课堂教学由传统教育逐步向“智慧教育”转变的驱动力。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究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的策略。聚焦智慧教育的实践特征,帮助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以生为本的初中生物分层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2024-04-19 11:03:50
13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个性化的分层作业设计成为当前作业设计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文章遵循以生为本理念,从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梯度设置、模块作业及作业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探究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
-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论文
2024-04-19 11:00:20
3
[摘要]: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逐层递进、设置悬念的提问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与引导性的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夯实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
-
以儿童发展理念指导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路径论文
2024-04-19 10:57:26
3
[摘要]:儿童发展理念主张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自主性,强调户外自主游戏在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交技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儿童发展理念开展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路径,提出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石,引导儿童自主创设游戏场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展现个性与创造力的机会,激发其在游戏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其成长为更加自信、独立和富有创造力的个体。
-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的策略分析论文
2024-04-19 10:55:59
9
[摘要]: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巩固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课文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支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文对话为立足点,应用角色扮演法,创设角色扮演活动,促使学生扮演角色,体验活动,应用所学,做到学用结合,增强语言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师现有经验,阐述了在小学英语课文对话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的策略。
-
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2024-04-19 10:52:32
11
[摘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外活动与资源、教材与教具的选择。通过实践分析,探讨相关策略在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
依托校园实践活动落实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究论文
2024-04-19 10:51:40
7
[摘要]: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习得相应阶段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发挥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本文依托校园实践活动,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爱心义卖校园实践活动中班级摊位的实际问题,旨在以任务为驱动,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在情境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新时期农村高中生心理素质提升策略探析论文
2024-04-19 10:47:54
4
[摘要]:农村高中生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高中生有着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农村高中生产生某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析农村高中生可能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系统阐述干预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新时代农村高中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究论文
2024-04-19 10:44:47
6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概述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接着阐述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总体设计,最后论述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
医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以“入学第一讲”为例论文
2024-04-19 10:43:44
7
[摘要]:为了探究医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文章以参加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入学第一讲”的102名2022级研究生新生为研究对象,将课程思政引入“开学第一讲”,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分析思政融合度与课程满意度、思政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入学第一讲”较好地融合了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满意;思政融合度与课程满意度、思政效果均呈高度正相关,最后于讨论部分提出了“三经三纬”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