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论文

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论文

11

2024-04-22 10:51:5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迭代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文章围绕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意义与原则,对具体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提出聚焦复习、注重联系、善用迁移和加强反思等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摘要:迭代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文章围绕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意义与原则,对具体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提出聚焦复习、注重联系、善用迁移和加强反思等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关键词:迭代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实践

  迭代教学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调整,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逐步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迭代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一、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意义与原则

  1.应用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迭代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个体差异,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帮助每个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同时,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反思和调整,让他们逐渐成为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者,不仅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而且能强化其思考力。

  二是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知识。迭代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全面探究,通过反复思考、讨论和调整,帮助学生逐步巩固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每一次迭代中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经过一系列反思及调整,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思维意识,能更加善于审视问题并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

  三是持续成长意识。基于反馈和调整,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学习中都有进步和成长。这种持续成长的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持续追求和发展。

  2.原则

  一是渐进性原则。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性,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节奏,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二是反馈纠错原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纠正错误。通过观察、听取答案、批改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提供正确的指导;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回顾解题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反思和调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三是实践应用原则。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实际问题、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运用,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路和方法,让思维充分碰撞,不仅可以找到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法,还能够强化其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迭代教学法,可以更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并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批判思考能力。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二、迭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实践

  1.聚焦复习,夯实知识基础

  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复习旧知识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巩固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新知识学习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复习,学生巩固旧知识,并将其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和融合。

  以复习“运算定律”相关知识为例。运算定律是指一系列规则或法则,用于指导和简化数学运算。复习旧知识中的运算定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加法交换律规定了两个数相加时,其顺序不影响最后的结果,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通过复习这个定律,学生可以再次确认无论数字的顺序如何变化,其和保持不变。加法结合律规定了三个或更多个数相加时,它们相互之间的计算顺序不影响最后结果,即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c)。通过复习这个定律,学生可以理解在多项式相加时,可以按照任意组合方式进行计算。乘法交换律规定了两个数相乘时,其顺序不影响最后结果,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通过复习这个定律,学生可以再次确认无论数字顺序如何变化,其积保持不变。乘法结合律规定了三个或更多个数相乘时,它们相互之间的计算顺序不影响最后结果,即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c)。通过复习这个定律,学生可以理解在多项式相乘时可以按照任意组合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反复复习和练习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可以巩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也能够将这些运算定律与新知识相联系和融合,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注重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不仅是知识内容上的联系,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也有一定联系。应用迭代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对这种联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点。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多个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督促学生善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将新旧知识结合,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要注重梳理和整合各个阶段教学内容。通过反复回顾和巩固旧知识,教师将其与新知识相联系和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形成完整而连贯的数学思维模式。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结构化。教师可以合理组织知识的呈现顺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通过提供清晰而有序的教学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化认知。

  以“分数除法”相关知识为例。教师要思考和把握分数除法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结构化。首先,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分数除法转化为相应的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当遇到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的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将被除数乘倒数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已有的分数乘法知识,并将其与分数除法进行联系和融合。其次,分数除法也与整数除法有一定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异同点来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例如,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必须能够整除,而在分数除法中,则需要将被除数转换成等值但更简单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除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最后,分数除法还与比较大小有一定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两个分数进行除法运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来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例如,当遇到两个分数相除时,可以让学生先将它们转化为小数形式,然后比较大小。

  3.善用迁移,强化综合能力

  迭代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方法,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实践,从而让其经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实现迭代发展的目标;同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合作,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首先,在迭代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已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重点是帮助他们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原来不太明确或错误的观点,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这种循环的反思、实践、修正过程就是迭代发展。同时,迭代教学还强调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在迭代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尝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互相借鉴和分享经验,他们可以共同进步,不断迭代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以“小数乘法”为例。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入手,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和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上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解决小数乘法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经验的迭代发展。首先,引导学生将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方法与小数乘法进行联系。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并将分数乘法中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乘法上。其次,在整数乘法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则和技巧,可以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中的经验运用到小数乘法上。例如,在计算小数相乘时,可以让学生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形式,然后按照整数乘法规则进行计算,并最后将结果转化回小数形式。最后,通过迭代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小数乘法问题的策略。例如,当遇到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情况时,将整数转化为小数形式,并运用小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4.加强反思,实现深度学习

  总结反思环节是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时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内化。在总结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梳理关键概念和思路,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和分享彼此的理解。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和组织已有的知识,然后与新学习到内容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充分尝试应用新知,以巩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环节在学生理解掌握每节课学习内容并将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适当引导和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并培养其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迭代发展能力。

  三、结语

  迭代教学旨在通过反馈、调整和反思,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不断成长与发展,不仅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传忠,曾木英.小学数学迭代教学:意义、价值及实践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61-63.

  [2]张秋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3):98-100.

  [3]方少杰,柏莉莉.聚焦迁移能力背景下的主题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22(26):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