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例论文

2024-04-22 10:51:5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美术教师需挖掘当地传统艺术,开发校本课程。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地方民间美术融入小学教学,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例,分析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课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教学策略,丰富小学生的艺术体验。
[摘要]美术教师需挖掘当地传统艺术,开发校本课程。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地方民间美术融入小学教学,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例,分析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课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教学策略,丰富小学生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地方特色;小学美术;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提出,融入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将苏州的民间艺术纳入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外,结合现代社会的新观念,可以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
一、地方传统艺术课程资源纳入小学美术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的地方特色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曾经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桃花坞木刻年画使用雕版印刷工艺,距今历史悠久,由绣像图慢慢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到清代发展最为鼎盛。桃花坞木刻年画色彩通常以红、紫、绿、蓝等色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鲜明、欢快的视觉感受。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精细秀雅,主要表现吉祥喜庆、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的故事;还有花鸟等传统的艺术内容。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地方特色美术课程实施条件
1.物质方面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也是传统艺术的瑰宝。为了让这项古老艺术继续流传并焕发新生,桃花坞木刻年画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进行了广泛的展示和推广。在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众多精美作品得以展出,同时,学生们还能有幸学习到非遗传承人亲手传授的刻版与印刷技术,亲身体验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苏州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也开放给公众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快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播速度,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并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人文方面
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显著提升。桃花坞木刻年画及其文创产品的推出,让这项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设计师们通过对桃花坞年画元素的再创作,以新颖、夸张的艺术手法吸引着公众的目光,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光彩。自媒体的兴起为非遗文化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平台,让桃花坞木刻年画更容易被人们所了解和喜爱,预示着这门古老艺术将在未来赢得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二)桃花坞木刻年画成为地方特色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1.当代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需要
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新要求强调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此要求的完美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感性体验,还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通过学习桃花坞年画独特的造型、色彩和深厚的寓意,学生们可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美的情感和艺术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化含义,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传承苏州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能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创新。以《大运河》版画为例,学生们使用传统的桃花坞木刻技艺,展现了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的景象,并融入了对现代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的作品既体现了技艺的传承又符合现代审美,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典范。
2.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艺术的需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尤为关键。苏州桃花坞年画以其独特的色彩、造型、纹样和象征意义,成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历史和江南文化的绝佳媒介。这种富含地域特色的非遗艺术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传统,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将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学校美术课程,不仅有助于传播非遗文化,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未来的非遗传承者。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点面结合,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欣赏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传统艺术得以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续性和活力。
二、传统艺术资源在校园里、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体现
桃花坞木刻年画就是苏州的一大特色,从古至今,积累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为了让校园里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开发了适合本校学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课程,还成立了木恪—版画工作坊。学生在学习桃花坞木刻年画这种传统艺术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色彩、造型等美术方面的知识,也要体会作品背后的含义。
比如《花开富贵》这张作品,作品中的“瓶”谐音“平”,寓意“平平安安”,牡丹象征着富贵,石榴代表多子多孙,寿桃是长寿、健康的祝愿。花瓶的周围散落了一些杂件,琴棋书画告诉人们要修身养性,茶壶代表着饮食要清淡,鸡毛掸子是人们要勤劳,如此,我们的平安富贵之花才能开得长长久久。作品蕴含了极深的人生哲学,学生感觉非常有意思!
所以,合理运用地方特色艺术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对桃花坞木刻年画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二)桃花坞木刻年画引入学校美术教学的课程开发
1.课堂教学渗透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引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将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例如:低年级以了解桃花坞年画的故事、画画年画里的事物为主;中年级学习在胶版上刻年画里的故事;高年级学会在木版上表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将桃花坞木刻年画这样的传统艺术渗透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感受桃花坞年画历久弥新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2.美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对平时美术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选取合适的地方艺术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校成立的木恪—版画工坊,围绕桃花坞木刻年画设计了一系列版画课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与,在这里他们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工坊的学生像民间艺人那样,抱着守正创新的态度,不断创作出一张又一张优秀的作品,参加了各级各类的比赛、展览,为推广桃花坞木刻年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在这里有着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当然,开设美术特色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能促使老师不断钻研,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让传统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最终形成有体系的艺术特色教学。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学校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苏州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苏州博物馆、美术馆、民间艺人工作室等,近距离接触桃花坞木刻版画。为此,学校聘请苏州版画家顾志军作为学校版画工坊的指导老师,到学校来和孩子们共话桃花坞版画艺术,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创作时的技巧、方法等。孩子们也到顾志军老师的版画工作室参观、学习,收获颇丰。
三、桃花坞年画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在内容设计上主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一)欣赏与感受
1.历史、人文内涵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懂得传统艺术背后的深意。在学校里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桃花坞年画作品,学生沉浸在传统艺术中,共同探寻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和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来认识年画的艺术、文化价值。比如桃花坞年画的代表作《百子图》,刻画了孩子们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像舞龙灯、斗蟋蟀、学绘画等等。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氛围,千姿百态,内容非常的多,令人目不暇接。作品蕴含着美好寓意,象征着家庭幸福美满,这也是中国人一辈又一辈延续下来的美好寄托。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认知也在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了解姑苏版画艺术,我们鼓励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孩子们走进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美术馆或者老街,更进一步感受桃花坞年画的精湛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
2.色彩运用
桃花坞木刻年画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色调,基本用套色制作而成。色彩层次丰富,非遗工匠经常以红、黄、绿、紫等颜色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喜庆欢乐的感受。老师可以利用代表性的年画作品,如一开始所提到的《花开富贵》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色彩,在这张作品中运用到了藤黄、玫瑰红、大红、宝石翠绿、紫罗兰等颜色,运用我们以往学的美术色彩知识寻找年画中的对比色、邻近色等,分析作品中的颜色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给我们的心理又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拉近桃花坞年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民间美术和平时学的知识都是相辅相成的,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图案寓意
桃花坞年画的图案纹样是苏州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平时课堂中,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感受这份美好。大家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书籍,共同探讨、研究,从而发现这些图案纹样大多有着祈福迎新、吉祥如意、长寿平安等寓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去探寻桃花坞木刻年画内在的奥秘,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设计与应用
1.古今结合有新意
传统桃花坞木刻年画自宋代以来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变化,到明代,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艺术流派,建立起了非常完整的年画体系,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情。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我们既要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传统,也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入学生熟悉的元素,创作更有孩子气息的作品。
比如: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是一大特色教育,机器人比赛市、省、全国,乃至世界都获得过佳绩。我就想到了设计传统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门神与机器人相结合的课程,与学校的科技特色紧密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在保留传统门神的基础造型上,把古代的将军门神的样子,变成了机器人门神,手里拿着的也不一定是武器,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设计的机器人门神手里拿的是学习工具,传统门神有骑马门神,学生设计成了滑板门神,非常有趣,各种各样的门神应运而生,经过学生的大胆设计,他们既了解了桃花坞年画传统门神的形象,又有了自己不一样的门神,为他们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的美好愿望也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2.艺术、生活不分离
小学美术教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创作具有桃花坞年画风格的艺术作品,用来美化平时生活、学习的环境。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作品要与生活紧密相连,把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帮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具有桃花坞年画风格的作品,设计成书签、手包、贺卡、班牌等实用性的衍生品,以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想法。
教师通过相关美术课程拉近生活与传统艺术的距离,让学生发现原来遥不可及的传统艺术也是近在咫尺的。学校经常为学生举办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主题的展览,展览中既有传统的年画作品,也有富有新意的文创衍生品。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来参观的老师、同学们,大家都非常喜欢,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和人文情怀,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与生活密切相连,会更有乐趣,从而促进桃花坞年画传统技艺的传承。
综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之美带给学生。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还能在传承中促进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传统文化向着更加多元和创新的方向发展。通过在学校中的系统性教学,我们能够确保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播,让下一代继续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沈泓.桃花坞年画之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曹彦婷,畅申易.桃花坞木版年画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4):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