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16

2024-04-22 09:47:2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理念强调的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旨在超越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化发展和多元化成才。文章通过分析五育融合理念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意义,考察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探究了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路径。

  [摘要]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理念强调的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旨在超越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化发展和多元化成才。文章通过分析五育融合理念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意义,考察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探究了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五育”融合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实践研究

  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教学课堂和育人方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方案和目标强调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求教师改进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尽管如此,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创新性,化学实验缺少趣味性,化学作业不够实用,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推动“五育”融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关于“五育”并举的相关政策研究

  关于“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重要政策和论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教育方针政策;一方面是来自文学界的教学思想或学说。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以来党的重大教育方针。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四育”的提法加上劳动教育,上升为“五育并举”,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层级教育机构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改革创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一方针被再一次强化。

  二、“五育”融合理念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促进学生理性分析

  实验、归纳和推理,正是高中化学学习思维的精髓,亟须培养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学习化学知识。“五育”融合理念实施背景下,教师可以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切实突破原有的认知思维模式,重新建构具有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维化学构架。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立体,循序渐进地助力学生达到螺旋式的发展进步。同时,需要在强逻辑、强推理性的高中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链”,这样能够助力他们身临其境感受高中化学的知识魅力。

  (二)构建学生正确“三观”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的持续改革创新,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如STEAM教育理念、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和项目式教育教学理念等。这些新型教育理念的有效加入,不仅对高中化学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还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系统思维。而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教育方针不仅涵盖了多类型的教育理念,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五育”、“三观”引导的素材,能够实现学生跨学科式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化学学科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聚焦前沿科技,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探究实验,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等。

  三、“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明确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方向和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出现了多种教学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一)构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化学课堂体系

  一是新的教学方案和标准执行不到位。许多高中教师在课堂改革上只是走过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一些教师在口头上强调五育并举、协同发展,实际上却过分追求分数,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突出重难点,导致化学课堂氛围乏味,学生只能掌握到片面化、单一化的教材理论知识,这限制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化学实验缺乏趣味性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下。通过有趣且内容丰富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现象和结果,这不仅提升了他们对化学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实验的内在价值,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得化学实验课缺少趣味性。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演示实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仅限于短暂的演示,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有效结合。

  此外,管理上的疏忽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化学药品的使用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这不利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和实施。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实验课堂的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三)化学作业缺乏实用性

  化学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是高中化学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自我检查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然而,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且同质化严重,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化学视野和思维,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和进步。一些教师受限于传统的题海战术,认为学生成绩未提高是因为练习量不足,而忽视了盲目做题可能消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构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化学课堂体系

  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需要因地制宜与学生共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化学高效课堂体系,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转化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充分发挥“五育并举”、协同发展理念对高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价值,授课教师要遵循转变教育思想、精准教学定位,增强学生意识、强化“五育”氛围,学生为本等教学原则,切实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融入并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为例,授课教师需要在明确此章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四维目标的培养(见图1)。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活动的热情,与他们携手共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高效课堂。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观念、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宏观辩证与微观探析以及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可以分别从化学的实践基础、思维核心、学科特征和价值立场四个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理性认识和精神价值,着力增强他们绿色科学的化学态度和担当作为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和“五育并举”、协同发展的相辅相成。

  以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为例,授课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分类法的思想,构建化学学问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拓展和丰富,形成化学学科学习的根本模式。同时授课老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分析角度,感受分类法的优点,明确分类法需要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会有差异;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借助小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感和成就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探究物体性质,通过观看、分析等方法获得结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辅助学生建立分类观,用其探寻物质转化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三)丰富实验操作,营造五育融合氛围

  实验是验证化学现象的核心手段,通过多元的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实验习惯,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但是面对现阶段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堵点问题,教师要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方案为依据,切实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的转型升级,真正发挥实验育人的核心价值。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中的“乙烯”为例,授课老师通过两条主线,引导学生分别进行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见图2)。通过对生活实验——水果催熟的解密,让学生领会化学实验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分组实验,借助视频动画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把握,降低他们对有机物质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四)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增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面对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如形式的单一化、忽视层次性以及缺乏实用性,教师需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发展需求,教师应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为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作业效率,教师应创建丰富有趣的课堂和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应具有高质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验技能。

  教师还应关注作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及通过研究型、探究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方法,化学作业将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复习,而是成为学生个人成长和学习发展的有力工具。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的理念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需要勇敢面对教学中的挑战,深入挖掘化学教学的新优势,积极探求融合五育理念的教学实践路径。这要求化学老师在遵循学科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创新教育方法,强化实验趣味性和作业实用性,丰富教学内容,以及优化教学手段,构建一个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化学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样的教育不仅传授了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他们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柏昌,刘晓凡.论“五育融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22(1):86-94,104.

  [2]方婷.“五育”融合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2023(8):79-81.

  [3]陈霞.“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113-115.

  [4]胡天娇,王后雄,帅佳宏.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劳动者形象塑造及其育人价值[J].教学与管理,2023(16):52-56.

  [5]于琛.以“五育并举”落实全面树人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的实践案例[J].学周刊,2022(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