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民族声乐演唱分析论文
2025-01-24 15:55:55
33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段旋律的组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这首歌曲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做了融合,以音乐的形式传达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邃意境和情感表达。本文主要对《凤求凰》的民族声乐演唱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民族唱法进行分析。在民族声乐演唱表现上,《凤求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它所包含的演唱技巧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独到之处。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又有对现代审美的创新和探索。这种情感表达风
-
工笔人物画中都市青年题材多元化的现状研究论文
2025-01-24 15:46:45
12
[摘要]:康定斯基曾说过“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儿,每个时代的文明必定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进入21世纪,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自我个性的抒发,他们的作品都倾向于描绘现代都市生活现象。当代青年画家将展现时代进步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素材作为创作的灵感和来源,在绘画风格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都市潮流。正是都市化的不断发展,才使得都市青年题材工笔人物画逐渐形成多元化面貌。
-
歌剧《图兰朵》中的异国情调元素分析论文
2025-01-24 15:43:39
44
[摘要]: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异国情调的“真实性”在艺术创作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们纷纷不遗余力地寻找和搜集来自异国的“文化素材”,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然而,在对“真实性”的追求过程中所得到的文化素材往往是片段式的,它与其发源地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关联往往因为缺乏文化交流经验而不被重视。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以一个关于中国的童话故事为基底创作而成的。对于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的追求,不只是普契尼作为艺术家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这一时期历史和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图兰朵》是普契尼的绝笔之作,也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探究论文
2025-01-24 15:16:40
6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在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主渠道,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其中,实践课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思政实践课的重要作用、思政实践课现行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略作探讨,以期望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
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探析论文
2025-01-24 15:06:15
17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的发展完善是必然趋势,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共情能力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共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的维度为基础,依据教师和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提出教师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以及完善自身情感建设的相应实践策略,以此来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
-
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
2025-01-24 14:56:46
7
[摘要]:民族器乐鉴赏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新时代对高校的民族器乐欣赏课程提出了新的美育要求,也促使教师对赏析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文章介绍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概况,阐述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的优化路径。
-
浮华与虚无:解读小荷尔拜因《大使们》之谜论文
2025-01-24 14:41:06
18
[摘要]:小荷尔拜因的油画《大使们》堪比达·芬奇密码,画中巧妙隐匿的“标记”构成了荷尔拜因在作品背后的宏大叙事。文章以图像描述与解读的方式,从微观细节至宏观视野,融合整体架构与局部元素的关联,深入剖析画中物象的功能与意义。通过物象解读《大使们》中的谜题,对深入了解荷尔拜因绘画特色及其绘画背后隐含的英法两国的政治关系、欧洲宗教改革的时局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
奋斗主题纪录片的时代融合与再造—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例论文
2025-01-24 14:32:22
8
[摘要]: 纪录片《我的青春我做主》选取了从事自然保护、考古研究、国际救援、音乐教学、非遗传承等领域的10位年轻人,以纪实手法,跟踪拍摄他们在工作中展现的智慧、激情、自信与勇气,深层挖掘年轻一代勇于挑战、坚守使命背后的精神内核,向受众呈现了持续奋斗、乘风向前的青春模样。适应融媒语境下影视作品的新媒体传播特性,《我的青春我做主》定位为微纪录片,由10个独立的人物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时长5分钟左右,在主题设置、题材选取、人物选择、创作手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系列的合集思维进行传播。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呈现形式更具创新性,传
-
非遗歌舞之安徽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及创新途径论文
2025-01-24 14:20:11
15
[摘要]:花鼓灯是安徽地区的非遗民间歌舞,主要有“兰花”和“鼓架子”两个重要角色。该文以花鼓灯中独具风韵的“兰花”表演角色,根据其表演基本素养与标准、舞蹈动作与歌唱风韵、风格流派与艺术特点,旨在探索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的传统继承与未来创新、途径,以实现非遗歌舞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董其昌艺术思想“淡”的表现形式探讨论文
2025-01-24 14:08:16
5
[摘要]:明代中晚期画坛,吴门画派、浙江画派形式僵化、活力减弱,而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即今上海松江人)打破了这一时风,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的“淡”。他的山水画笔致清秀中和,用墨明洁隽朗,青绿设色,古朴典雅,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并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