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探析论文
2025-01-24 15:06:15
34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的发展完善是必然趋势,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共情能力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共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的维度为基础,依据教师和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提出教师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以及完善自身情感建设的相应实践策略,以此来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共情机制。
-
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
2025-01-24 14:56:46
8
[摘要]:民族器乐鉴赏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新时代对高校的民族器乐欣赏课程提出了新的美育要求,也促使教师对赏析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文章介绍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概况,阐述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高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的优化路径。
-
浮华与虚无:解读小荷尔拜因《大使们》之谜论文
2025-01-24 14:41:06
52
[摘要]:小荷尔拜因的油画《大使们》堪比达·芬奇密码,画中巧妙隐匿的“标记”构成了荷尔拜因在作品背后的宏大叙事。文章以图像描述与解读的方式,从微观细节至宏观视野,融合整体架构与局部元素的关联,深入剖析画中物象的功能与意义。通过物象解读《大使们》中的谜题,对深入了解荷尔拜因绘画特色及其绘画背后隐含的英法两国的政治关系、欧洲宗教改革的时局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
奋斗主题纪录片的时代融合与再造—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例论文
2025-01-24 14:32:22
11
[摘要]: 纪录片《我的青春我做主》选取了从事自然保护、考古研究、国际救援、音乐教学、非遗传承等领域的10位年轻人,以纪实手法,跟踪拍摄他们在工作中展现的智慧、激情、自信与勇气,深层挖掘年轻一代勇于挑战、坚守使命背后的精神内核,向受众呈现了持续奋斗、乘风向前的青春模样。适应融媒语境下影视作品的新媒体传播特性,《我的青春我做主》定位为微纪录片,由10个独立的人物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时长5分钟左右,在主题设置、题材选取、人物选择、创作手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系列的合集思维进行传播。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呈现形式更具创新性,传
-
非遗歌舞之安徽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及创新途径论文
2025-01-24 14:20:11
41
[摘要]:花鼓灯是安徽地区的非遗民间歌舞,主要有“兰花”和“鼓架子”两个重要角色。该文以花鼓灯中独具风韵的“兰花”表演角色,根据其表演基本素养与标准、舞蹈动作与歌唱风韵、风格流派与艺术特点,旨在探索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的传统继承与未来创新、途径,以实现非遗歌舞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董其昌艺术思想“淡”的表现形式探讨论文
2025-01-24 14:08:16
8
[摘要]:明代中晚期画坛,吴门画派、浙江画派形式僵化、活力减弱,而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即今上海松江人)打破了这一时风,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的“淡”。他的山水画笔致清秀中和,用墨明洁隽朗,青绿设色,古朴典雅,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并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
-
东北亚弦乐器的比较性研究——以中国古筝与韩国伽倻琴为中心论文
2025-01-24 13:58:42
4
[摘要]:东北亚各国山水相连,同处儒家文化圈,其中,中国、韩国、日本、蒙古等邻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不断发展,在传统文化、社会生活、音乐艺术等领域中形成了本国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古筝艺术与韩国的伽倻琴艺术相互交融,又合而不同,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国乐乐器。本文将从历史考察与发展,乐器构造,调式等进行比较性研究,为国乐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作出贡献。
-
德雷珀的绘画艺术风格解析论文
2025-01-24 13:43:51
7
[摘要]:维多利亚时期,一位画家凭借一幅古希腊神话题材的画作《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一举成名。西蒙·托尔评价他成为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时代、一个华丽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宏大叙事绘画的最后立场的学术浪漫主义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就是19世纪末英国古典主义画家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
-
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研究论文
2025-01-24 11:52:16
15
[摘要]: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日益注重民族特色的融入与展现。随着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的普及与发展,许多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曲,这类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也为全球观众呈现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从钢琴音乐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的价值入手,分析当代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运用建议,旨在展示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文化自信,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探索和尊重。
-
大单元视域下扬州清曲走进校园实践初探——以教唱歌曲《声声慢》为例论文
2025-01-24 11:40:13
15
[摘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与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扬州清曲这一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曲艺非遗文化面临传承危机。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致力于探索扬州清曲在校园中的创新传承路径。通过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并以扬州清曲的演唱技巧教授流行歌曲《声声慢》为切入点,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环境。此举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扬州清曲的独特魅力,培育他们对地方曲艺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弘扬与民族声音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