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珀的绘画艺术风格解析论文

2025-01-24 13:43:5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维多利亚时期,一位画家凭借一幅古希腊神话题材的画作《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一举成名。西蒙·托尔评价他成为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时代、一个华丽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宏大叙事绘画的最后立场的学术浪漫主义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就是19世纪末英国古典主义画家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
一、艺术家生平
维多利亚时期,一位画家凭借一幅古希腊神话题材的画作《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一举成名。西蒙·托尔评价他成为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时代、一个华丽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宏大叙事绘画的最后立场的学术浪漫主义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就是19世纪末英国古典主义画家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
德雷珀186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从事珠宝商行业,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德雷珀先后就读于英国伦敦附近的布鲁斯城堡贵族学校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888—1892年,他多次前往罗马和巴黎进修,并于1889年获得皇家学院金奖和旅行学生奖学金。1890年,27岁的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定居伦敦。1891年,德雷珀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他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热衷于古希腊神话题材,将神话中英勇的英雄、曼妙的仙女、威严的神祗以及脍炙人口的传说融入画中,为他的艺术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奇幻氛围,其名作有《对伊卡洛斯的悲叹》《水的孩子》《奥德修斯与塞壬》等。其中《对伊卡洛斯的悲叹》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牌,被英国泰特美术馆珍藏。
由于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市场的主要消费需求是被中产阶级用于装饰住宅,因此这一时期英国画家的作品从题材上来看开始趋向居家装饰性。其中,45%是风景画,其次是风俗画和动物画,而传统的历史、神话、宗教主题则不再受到欢迎。因此,20世纪初,当大众品位逐渐变化时,德雷珀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具有一定家装效果的肖像画上。
二、德雷珀的绘画风格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德雷珀的艺术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历史画卷、神话叙事以及个人肖像,但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对古典神话的诠释。古典主义美术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因此强调理性,寻找人与自然与历史的理性逻辑,追求理想化和理性化的社会精神。德雷珀的绘画风格受古典主义影响较深,这是他艺术生涯的一块基石。在构图方式和主题内涵上也受到沃特豪斯的影响。他运用色彩和构图来强化作品的意境,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氛围。他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丰富而和谐,既有新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融入了象征主义的神秘感,画布上流淌着神话的魔力,散落着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英雄、仙女、海上女妖、人鱼等故事。他的一笔一画,仿佛是在唤醒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让那些古老的神话在现代的视觉艺术中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他的作品主题大多取自那些悲剧与浪漫交织的故事:《对伊卡洛斯的悲叹》,描绘的是伊卡洛斯坠海后,海宁芙环绕其尸体的场景;《奥德修斯与塞壬》,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怪,以歌声迷惑水手,导致过往的船只触礁沉没的故事;《阿里阿德涅》,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阿里阿德涅给帕修斯线团其进入迷宫杀怪,但是事后帕修斯抛弃了她的悲惨故事;《水妖》,讲述的是关于苏格兰民间传说,Kelpie可以诱惑使人投水死亡的故事。
德雷珀的创作选择,无论在主题还是内涵上,都显示出他对古典美学的崇尚和对人文精神的深刻领悟。使得它们在跨越时空后,仍能走进观者的内心,让其产生共鸣,展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剖析这些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雷珀的艺术语言和他如何在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注入个人的创新与情感。
(二)艺术语言的表达
德雷珀在对古典神话的挖掘中,并非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是以个人的艺术视角去解读与创新,通过巧妙的构图、光影的处理、色彩的运用,以及人物姿态上的微妙变化,使这些远古传说富有活力。使他的作品既体现出对古典主义传统的尊重,又彰显出他个人艺术风格的鲜明特色。
以《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为例,贾斯汀·霍普金斯博士说道,德雷珀将伊卡洛斯与“拉斐尔前派和象征主义者的其他英雄联系起来,他们像半个世纪后的詹姆斯·迪恩一样,设法活得很快,英年早逝,留下了美丽的尸体”。
在构图上,德雷珀并未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另一位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那样描绘伊卡洛斯起飞的场景,而是选择描绘悲剧的高潮——伊卡洛斯坠落后的场景。这样的创意安排赋予了画面深度和张力,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采用竖构图和中心式构图,将伊卡洛斯尸体被三个海宁芙环绕在画面中心,形成一个视觉焦点,这种构图使得悲剧的气氛更加浓烈,同时赋予画面一种强烈的叙事性。
在色彩上,该画作以暖色调为主,阳光柔和而充满温情。这种暖色调的巧妙运用,与故事中伊卡洛斯的悲剧性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用这种对比来弱化画面的哀伤氛围,反而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德雷珀将神话赋予个人特色,对其进行美化,并非如传统故事中那样,他所呈现的伊卡洛斯形象翅膀完好、未受蜡融之苦,且并未表现出因蜡落而徒劳拍打双臂的绝望姿态。画面中的伊卡洛斯皮肤黝黑,象征着炽热与接近太阳的危险,而远处悬崖上的夕阳则以明亮的暖色来对比画面中心的人物和暗示生命的脆弱。伊卡洛斯翅膀的模样似天堂鸟的图案,与画面的整体色调和主题相呼应,也体现了德雷珀丰富的个人想象力,使人联想到伊卡洛斯死后仿佛进入天堂的意象,赋予画作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在线条上,德雷珀以流畅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尤其是伊卡洛斯和三位仙女的肢体,它们在视觉的旋律中相互缠绕,营造出一种静谧中的生命力流动。线条的运用,既在构图上维系了视觉的平衡,又赋予作品一种古典主义的娴静与张力。这种对线条的掌控,使得人物与背景、情感与叙事在艺术的场域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与平衡。
综上所述,德雷珀在艺术创作中对构图的精心处理、色彩的巧妙运用以及线条的独特表达,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分展示了他在这些方面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见解。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对伊卡洛斯的悲叹》,更是这一艺术实践的典范之作。在这幅画中,德雷珀运用了精湛的绘画手法,将对古典主义的尊重与个人艺术风格的独特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通过对构图的精心安排,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与情感;通过对线条的独特表达,使得画面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切都使得《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不仅成为德雷珀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成为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德雷珀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不仅是他的扎根之所,也是他作品的发芽之地。他的作品深受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的欢迎,尤其是在宫廷艺术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古典主义画风对神话故事进行了进一步地解读和创新,在艺术界内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也引起了英国皇室的关注。例如,伦敦的德拉波展厅屋顶就是他创作的《普洛斯彼罗召唤宁芙和女神》,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德雷珀对古典神话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大型壁画创作方面的卓越才能。他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普洛斯彼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暴风雨》中的主角,这部作品讲述了英国殖民世界的海上远航。
1901年,维多利亚时代结束。到了20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也不再受到欢迎。20世纪初,主流艺术评论的风向转向了法国艺术。法国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和先锋艺术都开始成为现代艺术的典范。新一代的“现代艺术家”受够了18、19世纪传统学院派的艺术形式,他们基于新的主题、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开创了“现代绘画”的先河。20世纪上半叶,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艺术一直被现代主义的画家和评论家忽视和嘲笑。这也使德雷珀的创作风格在公众审美趋势的变迁中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市场对古典主义的回溯,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重新引发关注。挪威社会理论家乔恩·埃尔斯特用德雷珀的画作《尤利西斯与警笛》的名字作为他1979年关于理性和承诺的书的标题;2010年,《海之少女》的出售,引发了关于艺术作品处置的热议,证明了德雷珀作品的持久魅力。回看德雷珀的艺术生涯,从维多利亚时代到20世纪初,跨越了时代变迁,尽管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德雷珀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并未因此而消逝。他的作品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成为研究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四、结语
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古典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对历史、神话故事的再现,体现了他对古典美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诠释。《对伊卡洛斯的悲叹》作为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在当时获得了国际认可,更有象征意义和深远意境。他的艺术在今日仍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力。他的艺术实践和哲学思考,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古典与现代,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也为艺术史平添了独特的篇章。总之,回看西方艺术史,德雷珀的绘画艺术,是维多利亚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风格和遗产将继续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