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迟子建“生态乌托邦”的覆灭与重构——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群山之巅》论文
2024-11-08 13:48:03
116
[摘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男女两性共生共荣,是迟子建小说中不变的自然情怀与坚守的生态信仰。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作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以自然诗意的生存环境、自在的生命状态与圆融的两性之爱所构建的生态乌托邦;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于《群山之巅》中的艰难守护与无所适从,以及作者对重建美好和谐社会家园的关怀与呼唤。
-
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材料组织论文
2024-11-08 13:46:14
12
[摘要]:布鲁克纳是晚期浪漫派集大成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交响曲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为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布鲁克纳将数理关系的主题材料、空间转换的音响材料作为重要的动能因素,进而铺设在整套交响曲的各级主题结构。这一极富个性的材料组织方式,不仅折射出作曲家深邃的数理观念,同时也彰显了作曲家超前的音响立场。
-
播音主持艺术的个性化创作论文
2024-11-08 13:43:36
22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媒体播放形式呈现多样化,这让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更大。此时主持人的个性化创作就变得更具竞争力和更有价值意义。播音主持个性化创作,能够有效地消除观众的视听疲劳,激发观众的收看、收听兴趣,增加栏目品牌的黏性,提高产品收视率。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播音主持已经成为栏目的特色代表,不同个性的主持形式,能够直接影响栏目内容的呈现态度和价值方向,所以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创作也会对品牌栏目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探究了播音主持艺术中的个性化创作,就个性化创作的意义、创作原则以及创作途径等进行分析讨论,为相关从业人
-
AI趋势下的数字化对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研究论文
2024-11-08 13:41:35
126
[摘要]: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化工具如人工智能等正逐渐融入流行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当中,对该领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所特有的算法和魅力正在转变着流行音乐的制作方式及传播途径,为从事这一领域的音乐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以当前流行音乐的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领域中应用的意义和效果,旨在为流行音乐创作者们提供理论观点和支持,并推动其发展。
-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及现实启示论文
2024-11-08 13:38:56
17
[摘要]: 艺术文化是党和人民的关键领域,艺术文化战略性队伍也是党和人民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导的艺术工作原则,着重强调了“艺术服务于谁”“如何服务”的问题。这一原则清晰定义了艺术是服务人民大众的,阐释了如何为广大人民奉献艺术,以及如何权衡艺术工作中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等。
-
《雪崩》赛博朋克世界的生命伦理论文
2024-11-07 17:28:49
11
[摘要]:尼尔·斯蒂芬森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赛博朋克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雪崩》对未来人类生存的双重空间——超元域和现实世界进行了真切演绎,揭示了高科技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危机。生命伦理一直以来都是科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丧失主体性的人类和无法建构身份的赛博格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小说中赛博朋克世界的生命伦理危机,表达作者对高科技时代下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切担忧,和对生命伦理危机的反思。
-
《xxxxxx》中的汉日英引用范畴对比论文
2024-11-07 16:52:33
3
[摘要]: 引用修辞现象的出现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表示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从汉日英引用范畴的主要要素出发,对引用进行全方位的描写。通过语法功能描写,对比汉日英语言特质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xxxxxx》汉日英引用范畴相关实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异同点,阐释在三种语言交际功能方面引用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
2024-11-07 16:31:41
18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视为“新时代观念卓越初现的首份著作”,在xxx理论体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构筑了xxx理念的根基。全面把握其中所阐述的关于实践的观点、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
-
《草房子》的叙事视角研究论文
2024-11-07 16:10:24
37
[摘要]: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每个作家在创作文章时,都会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采用的是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每种不同的视角都带给了读者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以及全知视角。本文将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视角分类,并分析各自的审美效果。
-
“寻觅乡音不朽瑰宝”——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研究论文
2024-11-07 15:59:36
39
[摘要]:山东大鼓号称“北方大鼓的皇祖”,是我国北部地区现有的最古老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在明朝末期就已经形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以山东省菏泽为主,在鲁、苏和豫一带的地域地区广泛流行,最初被称为犁铧大鼓,是因为山东大鼓的伴奏乐器是犁铧碎片,故有此名。从《老残游记》开始,人们就把山东大鼓叫做“梨花大鼓”,20世纪后期之后,山东大鼓渐趋式微,仅存少量艺人在进行演出活动,至20世纪末,山东大鼓由盛转衰,甚至已经走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国家对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山东大鼓于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