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论文
2024-05-21 11:42:32
5
[摘要]:帕金森病作为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氧化应激、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约为1.7%,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1]。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主要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为病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早期诊断疾病,予药物、手术等治疗,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延缓疾病进展[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临床检查脑血管疾病常用方案,其可观察脑血管狭窄、动脉畸形等情况,明确病变类型[3]。
-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
2024-05-21 11:40:15
13
[摘要]:盆腔脏器脱垂(POP)是产科常见的分娩后遗症,泛指盆底器官脱垂于阴道内外。妊娠和分娩是导致POP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年龄增长、腹压增高和手术创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POP发生率[1]。早期症状轻微,表现为不同程度腰骶酸痛和下坠感,多伴排尿困难和压力性尿失禁等,对患者健康、心理和家庭均造成较大困扰。对此,做好产后POP预防治疗尤为重要。凯格尔运动是目前临床治疗POP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方式简单、安全,对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有较大帮助[2]。但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盆底锻炼方法较多,加上部分产妇认知有限,对锻炼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论文
2024-05-21 11:36:58
5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在结直肠中高发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多表现出腹痛、腹泻、乏力、脓血便、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对UC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但大量临床试验发现,UC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氧自由基损伤等变化,因此一致认为治疗UC的关键之处在于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内部微生态环境,抑制致病病毒、病菌侵袭肠道,改善肠道功能[2]。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宫腔镜术用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价值论文
2024-05-21 11:29:29
2
[摘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是由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子宫内膜微环境遭到破坏等原因引起的以月经量增多或减少及月经周期不规律为表现的妇科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1]。宫腔镜术(HS)广泛适用于围绝经期AUB的治疗,此术属于妇科微创手术技术,能确切观察到患者子宫内的情况,通过切除增生内膜来减少患者出血情况,手术创伤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价格昂贵、术后可能出现宫腔感染、水中毒等并发症,而且容易复发[2]。
-
认知-预警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2024-05-21 11:26:49
11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的气道疾病之一,按照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报道,COPD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第三大伤残调整寿命的重要诱因[1]。随吸烟率上升及人口老龄化发展,COPD患病率预计2060年每年可达540万人,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至关重要的防治疾病[2]。临床针对COPD治疗主要以改善呼吸系统症状、运动耐量及健康状态,避免疾病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的危险认识浅显,增加治疗期间不安全风险,且康复依从配合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影响整体康复情况,不
-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论文
2024-05-21 11:23:56
6
[摘要]:在全球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于前列,且在全球总病例中,我国占50%以上[1-2]。其中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异质性强,且对治疗的水平要求较高[3]。现阶段,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手术治疗是全球范围内最广泛推荐的重要治疗方式,而对于不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同步放化疗成为标准的治疗手段[4]。常规调强放疗(C-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病灶的效果并不理想,极易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是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实现肿瘤加量和预防照射同时进行的一种放疗方
-
孟鲁司特钠与西替利嗪及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效果论文
2024-05-21 11:21:01
4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儿童常见哮喘类型,目前临床上可采取布地奈德控制哮喘的症状,减轻咳嗽、气喘等不适感受[1-2]。但该激素类药物长时间使用会引起某些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如免疫系统失调、生长缓慢等。而学龄期儿童易受到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心理影响,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迟春天等[3]发现,在布地奈德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可以尽快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
-
空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4-05-21 11:18:04
17
[摘要]:空鼻综合征(ENS)简称为空鼻症,最早由Eugene和Stenkvis于199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有部分或全部下/中鼻甲切除史的患者在鼻腔影像学上的表现[1]。现认为是由于鼻甲组织过度缺失引发的一种衰弱性疾病。根据被切除鼻甲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ENS-下鼻甲,ENS-中鼻甲及混合型ENS,其中相比于中鼻甲,下鼻甲切除更易导致空鼻症[2]。有学者提出行鼻甲切除时下鼻甲应保留至少50%的天然黏膜,以减少ENS的风险[3]。近几年随着空鼻症发病率的上升和国内外学者对空鼻症的研究的深入,对空鼻症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4-05-21 11:14:19
1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此外由于RA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加之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的应用,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感染不仅是参与RA发生的因素之一,亦在其发展预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RA活动期与RA合并感染患者可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不适、多关节痛、肌痛等),常规实验室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也很相似,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
-
精细化护理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论文
2024-05-21 11:05:49
10
[摘要]: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宫腔内的息肉。手术需要全身或局部麻醉,这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手术后可能会在子宫内形成瘢痕组织,这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生育能力。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会引起激素水平的改变或不规律的阴道出血[1-2]。随着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护理依然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