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展论文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展论文

11

2024-06-15 14:29:0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困扰卒中患者最主要的后遗症之一。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措施有很多,包括现代康复训练、器械矫正、物理治疗及西药治疗等。中医治疗脑卒中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医学的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辨证施治,因人制宜,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针刺治疗是应用最广、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每种学说和治疗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故今后在临床施治时应当注意取长补短,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特别是要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困扰卒中患者最主要的后遗症之一。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措施有很多,包括现代康复训练、器械矫正、物理治疗及西药治疗等。中医治疗脑卒中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医学的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辨证施治,因人制宜,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针刺治疗是应用最广、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每种学说和治疗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故今后在临床施治时应当注意取长补短,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特别是要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痉挛;康复;针刺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Spasm after Stroke/ZHANG Tong,LI Ji’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5):175-179

  [Abstract]Limb spasm after stro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quelae plaguing stroke patient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measures to treat limb spasm after stroke,including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instrument correction,physical therapy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Different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adopt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clinical practice.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ans.However,each theory and treatment method has its shortcomings,so in the futur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especially to learn from moder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ncepts and treatment methods,with the tim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better service for patients.

  [Keywords]Stroke Limb spasm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Graduate School,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残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致死率逐年下降,但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脑卒中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2]。肢体痉挛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达60%以上,与多数患者早期康复意识不强,忽视了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或未正确地康复治疗有关[3]。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属中医“筋病”“偏枯”“痉证”范畴,如《素问·调经论》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4]。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原因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对下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引起随意运动障碍[5]。痉挛是运动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并伴有腱反射亢进,为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所导致。正常肌张力的维持是通过皮层脊髓束,锥体外系的抑制性指令和脑干脊髓束的易化性指令共同对脊髓γ-反射环路进行调控来实现的。当脑损伤发生在皮质或内囊部位时,使皮层下行抑制作用受阻,而脑干下行易化作用正常甚至增强,导致γ-反射活跃亢进,使肌张力异常增高而出现肌痉挛[6]。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机器人的使用、口服药物及手术治疗等。而口服药物副作用高,手术治疗风险大,其他康复疗法耗时长,花费多。中医学在此方面的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风险低,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7]。笔者主要对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旨在系统认识针刺疗法治疗此病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1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其将中医针刺和西医解剖力学的原理及手术相结合,可以直接松解相关部位的粘连,降低肌张力,效果立竿见影。刘宇恒[8]研究发现,在肢体中重度痉挛时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在患者痉挛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现代康复训练。文辉等[9]曾选取12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行针刀与针刺治疗,发现针刀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降低,且针刀组低于普通针刺组。所以,在为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偏高的患肢做康复治疗时,特别是痉挛严重阻碍其康复训练时,可以单独选择针刀做局部松解,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降低肌张力,为其后的康复训练打好基础。特别注意的是:针刀治疗创面大,需要严格消毒器械及无菌操作;偏瘫患者的感觉功能多有减退,不能及时反馈,故在操作过程中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切勿进刀过深,避免医源性损害;在治疗后保持治疗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2针刺治疗

  针刺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最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有报道显示,脑卒中早期应用毫针针刺治疗可以促进氧自由基清除,促进侧支循环生成,提高脑血流量的供给,起到改善脑代谢、缩短神经功能恢复周期的作用,早期脑卒中患者及时应用毫针针刺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降低患肢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0]。故当患者无明显禁忌证时,应当尽早予针刺治疗介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方法较多,如醒脑开窍针刺法、夹脊穴针刺法、靳三针刺法、巨刺法、拮抗肌针刺法、芒针透刺法、阴阳平衡针刺法、温针、电针、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临床普遍采用的是多种针刺法联合应用,达到作用互补的目的。

  2.1醒脑开窍针刺法

  本方法由石学敏教授所创立。常选用内关、水沟(或印堂)、三阴交为主穴,配合极泉、尺泽、委中、风池、肩髃、合谷、八邪、阳陵泉、丘墟透照海等。醒脑开窍针刺法除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外,还能够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肢肌张力。孙定炯[11]研究发现,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因痉挛导致手功能障碍的患者,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故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尽早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降低致残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时,需要注意部分穴位不必留针,留针反而会引起患者不适,或影响其他取穴,如水沟,委中等,可在相应的穴位适当提插捻转1 min左右即可;施针后嘱患者立即活动肢体,可有立竿见影之效。高龄且正气大虚的患者,应用此法效果不甚明显,临床施治时应当注意甄别,切勿盲目。

  2.2夹脊穴针刺法

  针刺夹脊穴可调理阳气、疏通筋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现代医学认为该刺法可能与刺激脊神经,抑制反射亢进有关。廖明轩等[12]曾随机对照治疗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夹脊穴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夹脊穴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降低患肢肌张力。郭银珠等[13]曾研究发现,针刺夹脊穴或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普通针刺、单纯现代康复训练等,故可尽早使用该针刺法。在使用该针刺法时务必要注意进针的深度、角度和部位,尽可能地远离胸腔,避免造成气胸。该刺法主要在背部取穴,故多采取俯卧位和坐位,在联合其他刺法施治时限制了部分取穴,故应当谨慎辨证,切勿盲目施针,造成后续治疗的不便。

  2.3靳三针刺法

  该方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及其弟子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所创。其中的颞三针专治脑卒中后遗症,挛三针专治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该法取穴以患侧为主,可疏通经络、清肝泻胆、调和阴阳,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方颖等[14]曾随机对照研究11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对照组予中药方剂口服配合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靳三针刺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该刺法虽然取穴精炼、经典,然脑血管病往往复杂多变,实际运用中如果取穴过少,难以完全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靳三针刺法常联合康复训练或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比单纯地应用此刺法疗效更佳。故在运用该法时不必墨守成规,应当灵活运用。

  2.4巨刺法

  为“九刺法”之一,又称“对刺法”。该刺法主要是对侧取穴,即针刺健侧肢体。中医认为,人体两侧经气互通,通过刺激健侧肢体,驱动健侧之正气将患侧邪气驱逐体外,以调节阴阳、驱邪活络,达到治疗目的[15]。王素香[16]曾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在临床应用中,巨刺法除了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外,还常与艾灸治疗、中药治疗及其他刺法相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该刺法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时患者正气已弱,无力驱除外邪,亟须巨刺法推动正气,驱邪外出。如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肢体痉挛患者,出现畏寒,患侧尤甚,排便无力,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在予服用补阳还五汤时联合巨刺法,能促进患者阳气的提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脑卒中急性期,此刺法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配合拮抗肌刺法,效果明显。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2.5拮抗肌针刺法

  该刺法利用了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多选取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上巨虚、解溪等穴位。刺激痉挛肌群的拮抗肌,刺激拮抗肌的主动收缩,完成主动运动,对抗痉挛模式。该刺法在临床应用普遍,对比单纯应用康复运动疗法,针刺拮抗肌更能抑制牵张反射,在治疗中起到立竿见影之效[17]。如能在针刺后即开始相关的运动疗法,可明显降低运动疗法的瞬时效应,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梁伟财[18]曾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拮抗肌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比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要明显。临床上可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艾灸治疗、运动疗法、透刺法相结合使用,达到取长补短的互补效果,并发挥拮抗肌刺法的最大效应,使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拮抗肌刺法时在针刺一段时间后,可适当休息数日,让拮抗肌“劳逸结合”,避免高频率刺激带来的“疲劳效应”,导致事倍功半;拮抗肌刺法虽能立竿见影,然治疗过程中亦不能只顾本刺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轻柔的手法点刺痉挛肌群,不予留针,并配合红外线照射,效果更佳。

  2.6芒针透刺法

  该刺法是以一根长针由一个穴位刺透另一个穴位的治疗方法。透刺可以同时刺激多个穴位,充分发挥针刺疗法的作用,同时减轻患者痛苦。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常用的穴位透刺组合有合谷透后溪,外关透内关,曲池透少海,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透承山,太白透束骨,交信透跗阳,悬钟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太冲透涌泉等。赵卫锋等[19]经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时,芒针透刺法比常规针刺法更能使患者获益,疗效更佳。临床应用透刺法时,一般不单独使用,应联合其他针刺方法如阴阳平衡针刺法,治疗效果更佳。在应用该刺法时因针刺过深,且大多需要反复进针,一定要注意卫生消毒;需要掌握正确的透刺方向,缓慢进针,切忌针刺速度过快,用力过猛,同时要避开重要的器官、血管与神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7阴阳平衡针刺法

  该刺法多与透刺法相结合使用。中医认为,中风属于“阴阳失衡”,如上肢屈肌痉挛属阳缓阴急,下肢伸肌痉挛属阳急阴缓。针刺治疗时当从阳经穴位透刺至阴经穴位,以调节阴阳,使阴平阳秘,达到解除肢体痉挛的作用[20]。桑瑶等[21]经临床研究发现,阴阳平衡针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该刺法部分理论与巨刺法相吻合,即交叉取穴,故在临床应用时,不应只注重患侧肢体,亦当关注健侧肢体的治疗。由此理论产生了两大学派,一派认为应遵循“治委独取阳明”,重点针刺阳经穴位;而另一派则认为应当以阴经为主。两派所做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临床应用时可全面参考,因人制宜,不必拘泥于一派学说[22]。使用阴阳平衡针刺法时,需要注意在患者痉挛肌取穴时,避免手法太重、留针时间过长,有时甚至予毫针点刺不留针,否则极有可能会加重患肢痉挛。特别注意的是,当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严重时,针刺痉挛肌穴位的提插幅度及捻转角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出现滞针、弯针等现象,加重患者的痛苦。

  2.8温针疗法

  中医认为中风后患者会出现阳气不足,阴阳失和之证。温针通过加热的方法,使针刺的时候将温热之气渗入穴位,从而达到温经补阳,活血通络之效,能够强化普通针刺的效果。李峰等[23]曾对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故使用温针治疗,可以改善局部供血,促进微循环,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可以起到舒筋解痉之效。也可联合推拿等方法协同治疗,使其发挥更大治疗效应,温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使用温针治疗时应当注意针尾缠裹的艾绒不要脱落,也可在施针穴位附近外敷毛巾,避免皮肤烧烫伤;偏瘫患者患侧温觉多有减退,故应注意施针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有破溃、出血倾向、皮肤感染及肿瘤患者禁用此法。

  2.9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利用电针机在针刺完成后,给针通电的一种治疗手段。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采取高频率电针刺激,效果更佳。电针刺激穴位可以增强针感,增加感觉输入,刺激肌肉收缩,提高刺激效果。张心知[24]研究发现,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电针治疗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比单纯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效明显。除对改善神经功能有帮助,电针对改善患者理化指标也有很大帮助,亦可间接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使用电针疗法时应当注意对电流的控制,不得突然增强电流;在人体薄弱部位,比如风府穴等取穴时尽量避免使用电针,如必须使用,需将电流适当调弱;体质虚弱、过于紧张、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电针疗法。

  3刺络拔罐疗法

  此治法为点刺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放血与拔罐相结合,比普通的点刺放血舒经通络效果更强,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可以促进痉挛的缓解,改善神经功能[25]。奚马利等[26]曾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予普通针灸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显示观察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刺络拔罐法不常单独使用,一般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治疗。如配合普通针刺、穴位埋线、口服降低肌张力的药物、现代康复训练等方法,均能取得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使用刺络拔罐法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放血后及时消毒,避免放血时发生感染;对于严重糖尿病、血小板减低、凝血障碍患者,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刺络拔罐法。

  4穴位埋线疗法

  该疗法是将可吸收线植入穴位进行治疗,一般放置于皮肤层和肌肉层之间。优点是温和、长效,可持续作用于特定穴位,降低针刺频率,减轻患者痛苦,易于接受,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崔莎莎等[27]曾选取8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特定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时,穴位埋线疗法亦不常单独使用,通常联合康复训练、口服中药、电针、透穴疗法等共同使用,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在使用穴位埋线疗法时,应当注意避免发生感染,治疗当日尽量不洗澡;患者埋线期间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对于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埋线的时间,如有不适,尽早就诊。

  5小结与展望

  目前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十分普遍,临床治疗手段也是种类繁多。现在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针刺疗法,其疗效已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然而现阶段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西医临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中医辨证施治上也是各抒己见;针刺治疗操作标准、疗效评估尚未能统一,可视化证据不足;又限于临床医师诊疗水平的不同,理念的差异,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这类疾病的研究机制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值得临床医师及治疗师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应尽快建立完整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中医评估标准,统一针刺治疗的操作标准流程,完善针刺的疗效评价标准,多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增加更多的可视化证据,探索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更多的获益点。在施治时,一定要中西医结合,与时俱进,切莫忽视西医解剖学知识与康复理论,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无论如何,只有将中医特色疗法特别是针刺治疗,与现代康复医学治疗理念和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136-144.

  [2]MICERA S,CALEO M,CHISARI C,et al.Advanced neurotechnologie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motor function[J].Neuron,2020,105(4):604-620.

  [3]李焕芹,李彬,孙敬青,等.卒中后肢体痉挛针刺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4217-4219.

  [4]邢晓东,杨金山,宋聪琳.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上肢肌张力高[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56-58.

  [5]钱旭,马良宵,孙天祎,等.“形神共调”在针刺论治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价值及思考[J].中国针灸,2022,42(7):803-806.

  [6]刘维红,刘涛.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康复治疗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15(1):61-66.

  [7]于建荣,南青山,颉旺军,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2):371-374.

  [8]刘宇恒.透刺法结合针刀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53,55.

  [9]文辉,聂容荣,苏涵,等.针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图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2,35(2):142-145.

  [10]舒含娇.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854-2855.

  [11]孙定炯.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7):1656-1657.

  [12]廖明轩,黄国付.针刺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29-130,132.

  [13]郭银珠,禹江琳,马慧敏,等.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5):120-126.

  [14]方颖,李劲,杨畅.靳三针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3):19-22.

  [15]贺帅,周鸿飞.巨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6):64-67,70.

  [16]王素香.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4):487-488.

  [17]李盛楠.艾灸痉挛肌联合针刺拮抗肌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26):168-169.

  [18]梁伟财.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9):1185-1186.

  [19]赵卫锋,任媛媛,曾保霞,等.芒针阴阳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1,41(7):711-715.

  [20]朱金妹,庄任,何俊,等.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7):697-701.

  [21]桑瑶,陈叶芳,胡斌.阴阳平衡透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8):168-171.

  [22]谢青,顾力华,王世弥,等.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取穴研究与手法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22,15(1):159-164.

  [23]李峰,陈劲松,涂美,等.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2):14-17.

  [24]张心知.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7):3232-3234.

  [25]张鹏,陈欲晓,代伟,等.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的效果观察及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75.

  [26]奚马利,周国平,罗梦,等.刺络拔罐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11):1145-1149.

  [27]崔莎莎,王东新,樊瑞震.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2):3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