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头疽研究进展论文

2024-06-15 15:11:1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有头疽具有临床常见且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者可引发脓毒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认定为中医外科重症之一。因此在临床中探寻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来针对有头疽治疗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就中西医治疗有头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有头疽具有临床常见且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者可引发脓毒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认定为中医外科重症之一。因此在临床中探寻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来针对有头疽治疗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就中西医治疗有头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有头疽;痈;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ANG Shijie,LI Day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5):158-162
[Abstract]Cephalic gangre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fficult to heal,it can lead to sepsis in severe cases and even endanger the patient's life,therefore,i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severe c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Therefore,exploring cost-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clinical work.This article collected,summarized,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in recent years,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Keywords]Cephalic gangrene Carbuncl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
有头疽临床中归属于疮疡类疾病,较为常见[1],其名称源自中医“疽”病。而“有头”一词则来源于“有头而生疮”之意,指在发病初期局部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以此作为主要的发病特点。病变部位红肿疼痛结块,若治疗不当,感染向深部扩散,表面脓头溃烂后形成蜂窝状皮损,范围常达9~12 cm,更有甚者超过30 cm。相当于西医的“痈”病,感染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日益年轻化的同时,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2]。若治疗不当引发内陷,则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些年来,有头疽的治疗方法随着当今中西医疗法的进步,也在不断创新,治疗方案逐渐呈现出高效便捷、患者顺从性更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本文对近些年来针对有头疽治疗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就中西医治疗有头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治疗有头疽研究进展
古代医家对本病研究颇深,有头疽之病名始见于《灵枢·痈疽》[3]。有头疽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外感风热毒邪,内脏运毒凝聚肌面,造成经络不通,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生痈肿。年老体弱者脏腑空虚、气血不足,患有糖尿病者阴液不足,二者更易为外邪所乘,正气不足又难以驱邪,使其发病或加剧,甚至发生疽毒内陷。
1.1中医内治法治疗有头疽
从古至今许多医家在治疗有头疽方面颇有建树,一些医家“因人制宜”,根据患者自身差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一些医家以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证型;而有些医家将本病“分期论治”,以此确立不同的治疗方案。
现代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提出对有头疽的治疗,应运用托法[4]。顾老的辨证用药特点,可概括分为以下几种。(1)清热托毒:适用于正气不虚而邪毒炽盛者,风热湿热之毒蕴集皮肉之内阻滞经脉气血而至气虚血瘀之证,治以清热除湿、托毒和营,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2)扶正托毒:适用于正气虚弱不易达邪者,或出现内陷逆症者,治以益气养荣,清热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八珍汤加减;(3)养阴托毒:适用于年迈阴液不足或兼有消渴证者,治以养阴清热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相关研究表明,仙方活命饮可促进健康小鼠的免疫机能,病理状态下对其机体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抗炎”的药理效应得到证实[5]。临床应用中,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研究所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临床研究中,认为临证均应以扶正托毒、透脓达邪、托毒外出为宗旨,机体自能化逆为顺,正盛邪却,并且以清热行血、益气扶正托毒为治疗大法,取得满意疗效[6]。
金起凤教授强调“疽者止也,皆为气血壅闭,遏止不行之义”[7]。金老临证常用行气消痰药物以软坚化痰,兼用益气健脾养胃之药以达托毒之效,以资缓图。同时结合辨证要点灵活辨治,皮损红肿灼痛,或兼黄稠样脓,伴烦热、口渴、小便黄赤者,以清热解毒、祛湿消痰、和胃托毒为治疗思路。若病变色灰暗、肿势平坦、闷肿而胀痛,大多由于患者年老,素体正虚,畏风、舌淡苔白,按毒未聚而脓未成势,应当运用清化和胃托毒治疗方式,并以温经通络益气。为了防止内陷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病机大多由于寒邪客于经络,脓毒发于肉里,部位深而不显露于外,可加穿山甲、皂角刺等,目的是将疮面显高突之肿势,提深就浅。疾病后期毒热显著减轻,正气未复,全身症状明显,神疲体倦乏力,饮食减少。疮口脓出较多,四周肿硬渐消,疼痛显著减轻,此时则应注重轻清养胃,用以益健运脾胃之药。
王东等[8]将本病分为三期行辨证论治,初期: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仙方活命饮加减以达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用,又可益气活血化瘀,达到祛除热毒,和血通脉,消散疮肿的疗效;中期:透脓散加减,达扶正托毒与消散通透并用之效;后期:方用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又可消肿溃坚以清解余毒,兼以益气养血。黄宣东等[9]亦分三期辨证论治:初期:营卫不和致气血凝滞于经脉,络脉涩滞,此时应“以消为贵”,兼以益气活血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中期:邪热之毒尚内消亦不能外解,热毒化腐成脓,治以透脓散托里透脓,清热解毒,化瘀祛痰;后期:此时脓腐尽,邪去正虚,加之消渴之人本气阴两虚之体,病后更甚,气血不足,甚至阳气衰微,新肉难生,方用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综上,诸位医家将有头疽辩证为不同的证型以及不同的分期论治,在方药的运用中不尽相同,关于有头疽的治疗,辨证论治至关重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准,才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2中医外治法治疗有头疽
有头疽乃疮疡重症,中医外治法是极为重要一环,《疡科纲要》中记载“凡轻浅之证,专恃外治,固可以收全功;而危险大疡,尤必赖外治得宜……”[10]。临床证明,中药外用通过直接作用于疮面,有良好的止血、消肿及抗菌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2.1箍围药《医学源流论》中提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11]”箍围药的粉剂可使创面范围箍聚,使用时用蜂蜜或饴糖等调成糊状敷于疮上。一般根据病程来决定箍围药敷布的方式,如用于肿疡初期,则箍围药宜满摊,甚至超过肿胀范围;用于毒势已然聚成或溃后余毒尚未消退者,宜空出中央,四周皆摊敷箍药,围敷箍毒达到消肿的作用。唐汉钧认为有头疽早期初起未溃肿势局限之时,金黄膏合千捶膏外敷箍围聚肿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临床使用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12]。实验证明金黄膏具有抗菌作用:在体表感染模型中可抑菌并且提高溶菌酶含量以达到去腐生肌的作用[13]。千锤膏为纯中草药制剂软膏,色呈草绿色,气味轻薄;有解毒生肌、消肿止痛等功能[14]。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用油调膏,用400 g黄柏、500 g煅石膏共研细面,100目筛其粉末,混合均匀,用香油调和成膏,研究其药理学表明:小檗碱取自黄柏,为其抗菌有效成分,对化脓性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15]。黄景华等[16]通过96例油调膏外敷治疗有头疽的临床观察,认为油调膏可以有效防止毒邪向周围蔓延,将其积聚,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值得推广。
1.2.2掺药法掺药法是根据辨证将药物制成极细药末,掺于膏药或油膏之上,配方不同,其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消散药:外科之法,以消为贵,肿疡初起时外用于肿块可直接发挥药力,疮疡壅结之毒可以移深居浅,以达到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临床常用内消散、红灵丹等。(2)提脓祛腐药:有头疽在破溃之初,脓水若不能透肌表,向组织深处攻蚀,腐肉不去新肉难生,必须先用提脓祛腐药。提脓祛腐传统制剂升丹[17],由水银、火硝和明矾炼制而成。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升丹具有提脓祛腐作用,其作用机制为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与汞离子相结合使皮损处的蛋白凝固坏死,与健康组织剥离脱落,达到所谓的“祛腐”作用,临床使用常与石膏相配。(3)生肌收口药:有头疽后期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使用,具有收涩、收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临床中常用生肌散、白玉膏、一效膏等,若创面肉色灰白而缺少红润,新肉生长亦缓慢,此时应酌情配合内服补养气血之品以助新生。
1.2.3其他中医外治法(1)火针疗法:火针治疗是将火针烧红、灭菌后,迅速扎进病灶,以达到排脓畅通的治疗方法。王翠娟等[18]记录1例初患有头疽采用火针治疗的有效案例,其认为火针治疗有头疽可直达病所,借火力散其痈,引邪透达肌表。(2)熏药疗法:临床中可用药物熏蒸洗涤,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能够驱逐邪毒,温通腠理,涤脓祛腐。(3)手术疗法:若有头疽疮**限,确已成脓,触诊应指,可视疮疡脓肿范围切开,尽量保留皮角,既不破坏护场,又有利于早日生肌长肉;李鑫等[19]认为本病应及时切开排脓,防止毒邪内蓄扩散,并采用蚕食法祛除腐肉,但应注意不可用鲸吞式清创,防止气血暴失,引发内陷。(4)复方成药外用:徐旭英等[20]运用纱布条浸泡于黄柏液中外敷于伤口感染处或脓肿破溃处,选择104例有头疽患者开展临床试验。结果: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溃疡的愈合率可达85.51%,疗效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西医治疗痈进展
西医治疗痈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消炎止痛,积极抗菌,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症状,促进组织修复。
2.1药物治疗
2.1.1全身治疗首先通过对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并尽量避开耐药的抗生素。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在整个过程中积极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或药物治疗糖尿病。
2.1.2局部治疗早期应清除感染病灶及坏死组织,彻底引流。适当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查创面基底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等冲洗,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油膏封闭创面。
2.2手术治疗
如局部肿块表面有明显的脓液渗出,则需切开,将脓液排出,可采用“十十”型或“十”型切口引流。手术切口长度不必超出炎症区域,但要深入筋膜层。若筋膜出现坏死或有脓液积聚,可以沿着筋膜分离,直到到达正常组织,以便于充分引流。坏死组织应尽可能多地切除。如果患者感染范围较大,可以分阶段清除坏死组织,避免过度清创,影响整体情况。
2.3恢复期创面治疗
2.3.1湿性敷料湿性愈合是指当伤口接触到潮湿的环境时,伤口中的肉芽组织会对伤口进行生长和修复,并将其作为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伤口边缘的上皮细胞将会取代坏死组织成为新生的肉芽组织。该理论最早被动物生理学者Winter[21]首次提出,并发表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伤口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为了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往往要将某些敷料和药物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藻酸盐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纤维素样多糖,其成分包括海藻酸钠和氧化钙。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菌繁殖,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22]。藻酸盐敷料尤其适用于痈切开术后初期,腐肉较多、高度渗出的创面。
水胶体是由水胶体、纤维素和纤维等材料组合成的半透性、吸收性敷料。水胶体可吸收痈术后创面渗出液,并保持创面湿润,减少伤口周围组织的水肿,促进创面愈合。许多文献报道,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以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23-24]。
银离子的抗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胞壁,抑制细胞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另外,银离子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阻碍膜上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转运,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从而减少伤口感染概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25]。
朱莹泉等[26]将30例糖尿病合并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感染初期使用银离子敷料优拓S.S.D,感染控制后再使用安普贴膏。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无菌换药治疗,于治疗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0%,治疗组为57.30%,得出结论:痈的患者早期运用银离子治疗,感染控制后使用安普贴膏促进创面生长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
2.3.2负压封闭引流术德国WinFleischmann医生等建立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将其用于各种急、慢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7]。负压持续、均匀的吸引,搭配敏感抗生素冲洗达到清除创面及腔隙的分泌物及坏死物质的功效,使创面愈合速度显著加快。痈属于化脓性疾病,术后无法立即缝合,需进行多次的清创和无菌换药,一般时间较长,预后效果并不理想,而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预防创面感染。刘文静[28]选择56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改善头疽成脓切开引流后的临床症状,缩小创面面积。另外,在手术操作中,切口切开后即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明显减少了切口引流后创面的换药次数,大大减少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2.3.3植皮修复术某些痈重症患者,感染部位表面皮肤变黑坏死,术后创面范围较大、破溃不愈者,待创面肉芽组织恢复良好后,可采用植皮修复以促进创面愈合。在临床中常见的植皮修复术包括邮票皮植皮术、Meek植皮术、自体微粒皮植皮术等。(1)邮票植皮:邮票植皮常规大小为0.5 cm×0.5 cm~1.0 cm×1.0 cm,完成后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区制动避免皮片移位。(2)Meek植皮:电动取皮刀取厚度为0.1~0.3 mm,以真皮层向上放置于软木板上,放入Meek植皮机中切割,然后将表皮层黏附于聚酰胺双绉纱上,然后将微型皮片真皮层向下黏附于创面上,予以加压包扎[29]。(3)自体微粒皮植皮:以滚轴刀取厚度为0.1~0.3 mm的皮片,剪成1.0 mm×1.0 mm的微粒皮,去除微粒皮表皮后,将其黏附于异体真皮上,最后将异体皮真皮以向下的方向黏附于创面上,进行固定后加压包扎[30]。刘磊[31]根据观察120例接受大面积创面修复治疗的患者,对比3种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发现A组(邮票皮植皮术)与B组(Meek植皮术)患者创面一期愈合率、植皮存活率和病死率均优于C组(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邮票皮植皮术、Meek植皮术及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为修复大面积创面患者的理想植皮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邮票皮植皮术、Meek植皮术相对于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来说效果更为理想。
3小结与展望
西医治疗痈,主要以抗生素和清创手术为主,这种治疗方案忽视了患者全身状况的调整,也忽视了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联合中医中药针对不同时期患者的证型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更好地掌握病情,进一步缩短病程的目的。有头疽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尤其平素不规律应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在临床中,常能见到某些有头疽患者否认糖尿病史,但随机血糖却高达20 mmol/L以上,可见患者对日常血糖检测及对此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更有甚者自行挤压,极易造成“走黄”“内陷”,甚至危及生命。另外糖尿病患者切口不易愈合,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术后创面愈合情况,中西医联合治疗,以达到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期望此文能提高患者对于有头疽的认识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能为医者临床治疗有头疽提供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6.
[2]柏学顺.糖尿病并发有头疽的中医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154-155.
[3]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55.
[4]唐汉钧.著名老中医顾伯华治疗重症有头疽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8-9.
[5]崔红梅,王子威.仙方活命饮在阳证痈疡疾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23):4362-4364.
[6]阙华发,唐汉钧,邢捷,等.扶正托毒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62例[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0):1065-1067.
[7]赵海婷,李建红,赵丽丽,等.金起凤应用清化和胃托毒法治疗有头疽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54-5557.
[8]王东,陈宏伟,李敬林.从消渴并有头疽论治糖尿病合并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48-1550.
[9]黄宣东,谢晓兰.中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消渴并有头疽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3):63-65.
[10]周岐鸣,郑烈,戴彦成,等.张山雷《疡科纲要》治痈疡学术思想再认识[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2):317-319,360.
[11](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M].刘洋,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
[12]阙华发,刘晓鸫,向寰宇,等.唐汉钧教授治疗重症有头疽的经验[J].陕西中医,2004,25(3):245-247.
[13]陈宝元,常文萍,王红,等.金黄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天津: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
[14]王建春,张云,李振海.千锤膏和玉红膏对感染伤口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6):120-121.
[15]梁莹.黄柏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46-2747.
[16]黄景华,黄学军.油调膏外敷治疗有头疽9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55-856.
[17]王希,易军,许来宾,等.金黄膏等三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在中医外科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8):59-61.
[18]王翠娟,王珑,李冬杰.火针散刺治疗初期有头疽验案一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9):854-854
[19]李鑫,吕延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32-433.
[20]徐旭英,杨博华,李友山,等.复方黄柏液治疗104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19):2227-2230.
[21]WINTER G D.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z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J].Nature,1962,193:293-294.
[22]高仪轩,周彪,巴特,等.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J/OL].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2,17(1):68-71.
[23]BRADLEY M,CULLUM N,NELSON E A,et al.Systematic reviews of wound care management:(2).Dressings and topical agents used in the healing of chronic wounds[J].Health Technol Assess,1999,3(17 Pt 2):1-35.
[24]BOUZA C,SAZ Z,MUÑOZ A,et al.Efficacy of advanced dressing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a systematic review[J].J Wound Care,2005,14(5):193-199.
[25]顾蓥璇,胡蕖,黄林峰,等.银离子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8):2941-2946.
[26]朱莹泉,李博一,张玲,等.银离子敷料联合安普贴膏治疗糖尿病合并痈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5):61-62.
[27]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2.
[28]刘文静.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有头疽切开后愈合的回顾性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29]牛雪涛,赵举辉,李子标.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3,34(5):646-649.
[30]栗申,郭素娟.邮票皮、meek微型皮与微粒皮三种植皮方式在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81-83.
[31]刘磊.3种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