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研究进展论文

7

2024-06-15 15:05:0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褥疮的治疗手段逐年增加,中医药有效性得到更多的验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共同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大大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治疗经济负担。遂笔者对近十年来中医、西医多种方式治疗褥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褥疮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更多褥疮临床诊疗思路。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褥疮的治疗手段逐年增加,中医药有效性得到更多的验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共同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大大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治疗经济负担。遂笔者对近十年来中医、西医多种方式治疗褥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褥疮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更多褥疮临床诊疗思路。

  【关键词】褥疮;压力性损伤;压疮;中西医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dsore/WANG Yueping,LI Day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7):159-16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and medical technology,the treatment method of bedsore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more verified.With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 rate,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wound healing time,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treatment.Therefore,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bedsore in the past ten years,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bedsore,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deas.

  [Keywords]Bedsore Pressure injury Pressure ulcer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irst-author's addres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

  褥疮,古亦称“席疮”,相当于西医中的“压疮”“压力性损伤”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和深部软组织的局部损伤,按疾病分期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伴或不伴疼痛。在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将疾病重命名为“压力性损伤”,分期为1期、2期、3期、4期压力性损伤及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损伤和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另外增加了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和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定义[1]。

  近些年来,随着脑卒中、恶性肿瘤晚期等易致卧床的疾病的增多,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同步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统计学研究表明我国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褥疮发病率>25%[3]。患有褥疮疾病的患者大多伴随多种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肾功能不全等,均不利于创面的修复,因此存在着病程长、花费高、预后差等问题,急需临床工作者解决。笔者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近十年来中西医治疗褥疮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褥疮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研究前景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1中医治疗

  “褥疮”之名首见于唐代许仁则的《子母秘录》一书,后清代各医籍记载该病多称“席疮”。此病属“疮疡”范畴,“席疮”病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医家申斗垣所著的《外科启玄》,书中述:“席疮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故该病总结发病内因为患者久卧于床,气血虚弱,外因局部长期摩擦、压迫,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久肉腐,故不论内治还是外治,亦不论哪个临床阶段,均应将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思想贯穿治疗的始终[4]。

  1.1中医内治法

  褥疮初期,主要为气滞血瘀之证,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5]。高冬等[6]通过实验表明其作为活血化瘀经典方,在改善缺血,促进血管新生,创面快速愈合上具有独特优势。此外张卫等[7]以活血、消肿、利水法治疗中风患者初期褥疮,在活血利水方药的基础上又加用了清热利湿的药物,故可在改善缺血的同时,又阻止了湿热之邪内结,大大降低了褥疮发展为溃腐期、后期的可能。

  褥疮溃腐期,可见皮肉溃烂,腐肉已成,脓水较多,方可选用生脉散、透脓散加减治疗[5]。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清代汪昂《医方集解》[8]详细叙述其方义,言:“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故曰生脉也。”可见其益气滋阴,收敛之效专。关于透脓散,顾红等[9]实验结果表明,透脓散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

  褥疮后期,疮口腐肉已脱或难脱,疮色淡,创面难以收口,愈合缓慢,方可选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5]。托里消毒散补虚、活血、解毒,服用本方可使其腐肉易脱,新肉自生,故有祛腐生肌之效。元建中[10]研究中治疗组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内服配合外用之法治疗气血两虚证褥疮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3.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褥疮后期患者气血两虚显著者,可加减八珍汤以益气养血,加快疮面愈合。靳楠楠等[11]在临床观察研究中证实运用八珍汤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3期、4期压疮效果优于单纯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可以降低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减少换药次数(P<0.05)。

  综上所述,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式为褥疮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治疗思路,但是根据现有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发现,褥疮的治疗如果仅靠中医内科法,服用汤药治疗是极少能达到康复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内服中药的同时需联合多种治疗方式治疗。

  1.2中医外治法

  因为内治法的局限性,褥疮的治疗外治法至关重要,现存中医外治法丰富多样,中医外治疗法均应遵循祛腐、生肌、收口等原则,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近些年来众多研究证实了各类中医外治法的有效性。

  1.2.1单味药治疗(1)龙血竭:龙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敛疮生肌等功效,及抗炎、抑菌、促进创面愈合、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黄正梅等[12]临床研究表明,试验组将龙血竭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用于治疗,结果显示,Ⅲ期压疮平均愈合时间、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芦荟:芦荟清热解毒,外用可治癣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消炎镇痛的作用,另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增生,促进肉芽生长和改善微循环以加快创面愈合[13]。陈月明等[14]观察鲜芦荟汁用于治疗Ⅰ期压疮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珍珠粉:珍珠粉可外用于疮疡久不收口,具有解毒生肌等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珍珠粉具有营养创面,扩张血管,预防组织水肿以保证肉芽组织生长健康,抗菌,降低血管渗透压的作用[15]。胡飞娥等[16]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涂抹2︰1配比的蜂蜜加珍珠粉混合液,结果表明珍珠粉吸附分泌液,可控制感染扩散,增强抗感染能力,观察组伤口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1)。另有长于消肿排脓的白芷、长于止血补血的三七、清热凉血的牡丹叶等单味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单味药具有显著的简、便、效、廉的特点。

  1.2.2中药复方制剂治疗(1)紫草油:紫草油是黄连、紫草、黄芪、当归、地榆、冰片、珍珠粉、血竭、煅石膏等药按一定比例经特定工序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油作为油剂对皮肤黏膜刺激小,通过迅速吸收创面的脓性分泌物,进而有效控制创面感染,还具有营养创面的作用[15]。高红等[17]将复方大黄煎剂联合紫草油用于重度难愈性压疮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达73.2%,总有效率96.7%,远高于对照组(P<0.05)。(2)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膏源于《医宗金鉴》,具有活血化瘀、敛疮生肌、消肿止痛之功。根据其药物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膏可缓解炎性充血,调节创面pH值,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生长因子表达与分泌,缩短愈合时间[18]。李旻等[19]研究表明加用生肌玉红膏的试验组骶尾部Ⅳ期压疮患者住院时长短,PUSH得分、感染指标例如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生肌玉红膏其方药和剂型的不断优化,出现治疗起效快、生物利用率高、愈合期短等趋势。(3)一效膏:一效膏是由一效散[主要成分为朱砂,炉甘石(煅),冰片,滑石粉]以适量香油调制成膏剂。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朱砂外用有抑菌、杀死寄生虫的作用;炉甘石外用能吸收创面的渗出液,形成保护膜保护创面,并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冰片外敷祛腐止痛;滑石粉具有吸附和收敛的作用,可形成被膜保护创面肉芽组织、另可促进结痂[20]。王宇等[21]临床研究提示,一效膏可明显上调压疮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从而增加新生血管和基质细胞生长,明显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组织愈合,缩短治疗周期。

  1.2.3针灸治疗钟萍等[22]用扶正祛邪针刺法,针刺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气海、关元扶正,丰隆(双侧)祛邪,配合创面围刺,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费用低、控制感染所需时间、愈合时间偏短(P<0.05)。林诗雨等[23]详细介绍张家维“火灸疗法”在压疮治疗中的经验,张家维教授通过辨证论治,分期治疗,Ⅰ期选用铺棉灸,现在研究表明其能消水肿,抗炎,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同时能有效缓解瘙痒,减轻不适感[24]。Ⅱ、Ⅲ期岭南火针围刺法,运用火针热证效应,可使微循环通畅,增加对炎症物质的吸收,并降低其分泌[25]。对于Ⅳ期及深部褥疮以太乙神针,隔附子饼灸治疗,以此予大温大补,以立正气。

  综上所述,将传承古方古法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疗效更加有理有据,这为当今褥疮的中医外治法提供了众多选择方案,将其发挥的作用更加细化,有助于褥疮的分期对症治疗。

  2西医治疗

  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机制、创面特点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西医治疗上提出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TIME(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E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模式为指导的各种治疗方式,例如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湿性敷料、手术治疗、干细胞疗法、生长因子等多种治疗手段,将创面以往被动修复的方式向主动修复发展。

  2.1清创治疗

  清创是首选治疗方法,当患者身体状况支持时,应首先清除创面及疮周坏死组织,及时降低感染。目前除采用无菌刀片或金属镊常规清创方法外,夏效泳等[26]研究蛆虫清创疗法,发现蛆虫具有清除大量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抑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将古法清创焕发出新的风采。丁涛等[27]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VERSAJETⅡ水刀清创系统在压疮治疗中,具有精确性高、保护性强、高效、经济、易推广等特点,采用VERSAJETⅡ水刀结合VSD联合皮瓣治疗4期压力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

  2.2 VSD

  2020年更新的创面负压疗法国际共识指南中,VSD在各类感染性和慢性难愈性创面中均可应用[28]。VSD通过负压吸引力,持续吸引创面分泌物,可有效清除病原菌,消灭其繁殖条件,促进创面新生血管形成,有效保护新生创面,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为后续治疗提供无菌条件。曹闽军[29]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换药相比,研究组使用VSD在创腔缩小程度、换药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VSD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创面愈合。吴斌等[30]研究表明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慢性创面效果好,能够有效促进新生肉芽生成,减轻细菌感染,适用于临床治疗选择。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3湿性敷料

  在临床上,常见的防护与治疗压力性损伤的敷料具体如下: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敷料和藻酸盐敷料等[31]。陈汝专等[32]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安全有效,可缩短压疮的康复时间,值得广泛推广。李文甜等[33]研究表明水凝胶敷料可以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同时还具有缓释药物的功能,能促进创面愈合。梁康等[34]发现水凝胶敷料还拥有温和的冷却作用,可以明显缓解手术后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并能加速压疮的愈合。夏同霞等[35]研究表明,对于临床上的Ⅲ期压疮并感染的患者,使用软聚硅酮敷料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炎症反应。银离子敷料是一种抗菌吸收覆盖敷料,杀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敷料,可以有效防止伤口感染[36]。杨先红[37]研究还发现,银离子敷料吸收透气性能强,能有效促进创面上皮组织愈合。汪涛等[38]的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海藻酸钙敷料可以增加创伤皮肤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加快创伤肉芽组织的生成,从而有利于创伤的愈合。于丹妮[39]研究表明海藻酸盐敷料的抗感染、促吸收功效是明显强于普通纱布敷料的。

  2.4手术治疗

  在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经前期治疗,创面清洁,患者全身状态支持,即可行手术治疗完成一期愈合,如果创面已经被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则可行植皮术封闭创面,而对于有窦道及暴露骨质及肌腱的创面,可以采用转移肌皮瓣、游离皮瓣、随意皮瓣等方法进行覆盖[40]。现进行带蒂肌皮瓣在治疗压力性损伤创面上较为临床认可,其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性、供血性好、转移方便等特点,能够有效覆盖受损创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1]。尤涛等[42]采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岛状肌皮瓣,结合手术前后运用封闭负压吸引进行修复,结果显示此类皮瓣成活率高,所有病例都是一期愈合,应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2.5其他治疗

  现还有许多仍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研究,证实了多种新型方式的有效性。例如,费益等[43]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泡沫敷料联合应用治疗各部位压力性损伤创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愈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吴佳倩等[44]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高压氧联合传统治疗对压力性损伤的疗效,结果表明,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高浓度的氧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使成纤维母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多,提高组织抗菌、抑菌能力[45]。施景源等[46]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其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创面愈合水平。另还有电刺激、表皮干细胞、骨髓或脂肪或脐血干细胞等生物工程等,仍处于研究阶段,逐渐应用于创面修复,压力性损伤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现西医关于创面修复的治疗较为全面,在治疗进程中创面予以保持无菌化,为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创面上皮化提供多种治疗手段,且众多研究表明,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

  随着中国老年人增加,褥疮发病率也随之提高,现褥疮治疗仍存在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患者生存质量低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中医内服汤剂和中医外治法的继承和发展,多种新型治疗方式,外用药物、材料的开发,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使未来褥疮临床治疗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褥疮治疗研究成果,以期为褥疮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临床方案。

参考文献

  [1]褚万立,郝岱峰.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年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和分期解读[J/OL].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1):64-68.

  [2]张静华,白阳娟,代静.黄金万红膏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39,141.

  [3]徐立明,张致远,张建顺,等.紫芪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5):173-175.

  [4]姜德友,蒋钱福,李文昊,等.褥疮源流考[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3):46-49.

  [5]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6.

  [6]高冬,焦雨欢,武一曼,等.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缺血区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224-228.

  [7]张卫,王开莲,贾其娟,等.活血消肿利水法用于治疗中风患者初期褥疮的理论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0):51-52.

  [8]汪昂.医方集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6.

  [9]顾红,陈红锦,陈超钟.透脓散对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1):81-83.

  [10]元建中.托里消毒散加减内服配合外用治疗压疮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0):962-963.

  [11]靳楠楠,胡丹华,程永华.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3期、4期压疮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5):458-460.

  [12]黄正梅,刘丹.龙血竭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Ⅲ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66,183.

  [13]杨大庆.芦荟的药用机理研究[J].陕西中医,2004(7):641-642.

  [14]陈月明,龚丽丽,张丽丽.鲜芦荟汁用于1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105.

  [1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42-243.

  [16]胡飞娥,谭丽霞,黄仲如,等.天然蜂蜜联合珍珠粉用于压疮伤口换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22,14(7):426-428.

  [17]高红,程红.复方大黄煎剂联合紫草油治疗重度难愈性压疮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8):96-97.

  [18]赵小乐,梁勇,王微,等.生肌玉红膏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运用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2):170-172.

  [19]李旻,王娜,贾岩.封闭负压引流配合自制生肌玉红膏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伴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23(4):253-257.

  [20]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50-451.

  [21]王宇,王海波,王艳华.一效膏治疗压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6):1101-1103.

  [22]钟萍,谢艳敏,袁礼洪,等.中医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瘫痪患者2期压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5):85-88.

  [23]林诗雨,韦永政,肖青娥,等.张家维“火灸疗法”治疗压疮经验撷菁[J].中国针灸,2021,41(12):1379-1382.

  [24]李雪薇,左甲,黄卫玲,等.铺棉灸操作规范及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10,30(3):218-220.

  [25]李茜,林诗雨,李晶晶,等.岭南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4):600-603.

  [26]夏效泳,范媛媛,史宗新,等.蛆虫清创疗法在难愈性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6):7186-7189.

  [27]丁涛,崔会新.VERSAJETⅡ水刀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对4期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23,44(2):155-157.

  [28]KIM P J,ATTINGER C E,CONSTANTINE T,et al.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instillation: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update[J].Int Wound J,2020,17(1):174-186.

  [29]曹闽军.负压封闭引流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3):20-21.

  [30]吴斌,李荣.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2):64-67.

  [31]吴芳芳.敷料防治压力性损伤证据数据库的构建及循证护理信念与实施水平调查[D].兰州:兰州大学,2022.

  [32]陈汝专,谢春燕,谢小芳,等.水胶体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226-227.

  [33]李文甜,涂计,高飞,等.凝胶敷料用于骨外露创面的修复:创新与发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0):1617-1622.

  [34]梁康,赵利敏,农玮,等.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J].微创医学,2021,16(1):90-92.

  [35]夏同霞,蒋中艳,周爱婷,等.生物胶体分散剂联合软聚硅酮敷料治疗Ⅲ期压疮合并感染临床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7):1116-1120.

  [36]刘媚丽.银离子敷料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效应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13):1596-1597.

  [37]杨先红.银离子敷料在慢性伤口疗效及炎性因子变化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A03):125-126.

  [38]汪涛,刘芳,顾其胜,等.海藻酸钙敷料对大鼠创面愈合影响的组织学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14,15(3):154-157,193.

  [39]于丹妮.藻酸盐类敷料在Ⅱ期皮肤压疮中的抗感染作用及不良反应[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44-1147.

  [40]李琰光,刘锐,魏莹,等.老年压疮研究的新进展[J/OL].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3):226-229.

  [41]罗旭超,欧昌良,邹永根,等.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4):366-368.

  [42]尤涛,王福安.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16例骶尾部褥疮[J].广东医学,2012,33(2):233-234.

  [43]费益,胡哲清,应锡玫,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压疮愈合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5):937-939.

  [44]吴佳倩,黄素群,李敏,等.高压氧辅助治疗压力性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J].天津护理,2022,30(4):418-421.

  [45]YIP W L.Influence of oxygen on wound healing[J].Int Wound J,2015,12(6):620-624.

  [46]施景源,崔祯杰,赵鸿.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4):3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