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多元化舞台表演及训练研究论文
2023-05-17 08:57:14
26
[摘要]:广西聚居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民俗传统和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多声部民歌成为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对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多元化舞台表演形式进行分析与梳理,开展系统化研究。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拓展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样式,对广西少数民族合唱表演中多元化训练手法进行开发研究。在新时代、新社会中以新的手段面对新的挑战,进行民族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合唱训练探究,使训练方法与舞台表现形式精准契合,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歌仔戏传承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论文
2023-05-14 11:35:24
222
[摘要]: 歌仔戏具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深受闽南地区人民喜爱,该戏曲艺术以宜兰、厦门、泉州、福建漳州芗江及台湾地区为代表,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广泛流行。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歌仔戏这种古老小剧种在多元文化和西方话剧艺术的冲击下受到了冷遇。然而,歌仔戏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文化魅力和公共艺术教育作用意义重大。如何通过丰富的戏曲形式满足观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更多人看到歌仔戏,是当下传承和保护地方传统剧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
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艺术研究论文
2023-05-14 11:26:04
46
[摘要]: 瑶族民歌是一种集文化特质与曲艺韵味的文艺形态,具有原生态的乡土文化精髓和中国地方民歌特色。广西贺州瑶族民歌用传统瑶族方言予以演绎,以世代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在长期迁徙和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性。本文结合瑶族民歌的源起特征,基于广西贺州瑶族民歌的文化历史,探究其表现手法、唱腔特征、语言风格和内容情感等艺术特征,重点追寻了广西贺州瑶族民歌作为地方民族音乐的独特风姿。
-
高职院校基本乐理课程创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023-05-13 12:59:22
5
[摘要]: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占据重要位置,是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基本乐理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能力不足、学生乐理知识水平不一等,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基本乐理知识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可行性、合理性的教学对策,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途径,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性提升。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意义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探究高职院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对策。
-
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论文
2023-05-13 12:44:02
14
[摘要]: 高校舞蹈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舞蹈理论、舞蹈表演技艺、群文文艺理论、舞蹈历史知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重点发展的是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思维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在“文化强国”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为芭蕾舞表演人才、现代舞表演人才、中国舞表演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广大舞蹈表演团体、舞蹈艺术院校、舞蹈科研单位等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文就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切入,概述了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施方略。
-
跨地域粤乐演奏风格差异研究论文
2023-05-10 09:22:27
30
[摘要]:从不同地域来观察粤乐演奏,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乐器选择上来说,本土粤乐社呈现出对西洋乐器以及其他民族乐器的偏爱,而他乡粤乐社则是把传统“五架头”与“七架头”的乐队配置放在重要位置;其二,从乐谱使用状态上来说,本土更偏爱脱离乐谱全身心投入到演奏中;而他乡却更喜爱看谱演奏时的规范状态;其三,从演奏目的上来说,本土是为了自娱自乐,而他乡是为了传承。通过对跨地域的粤乐社演奏风格之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看到身处不同空间的粤乐发展趋向。
-
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 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论文
2023-05-10 09:14:45
196
[摘要]:黄自是我国近代极其重要的一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极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影响最大。黄自在出国留学时,学习了西方的作曲方式,回到国内后,结合传统的民族音乐,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注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究字韵平仄和逆平仄的处理,是一个风格独特且极具“诗意”的作曲家。本文从黄自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下笔,分析了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蕴和独特风格,探究了黄自在近代音乐史上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
合唱作品《牧歌》的艺术特征论文
2023-05-10 09:08:59
128
[摘要]:合唱作品《牧歌》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本文首先分析了《牧歌》的创作背景,接着从《牧歌》这首合唱作品的曲式解构、艺术特色、歌词表达、写作手法、合唱织体五个方面,重点分析其艺术特征,再次分析作品的指挥特点,并总结出这一歌曲的艺术风格、曲式结构、和声使用情况,根据旋律、歌词以及各个部分的演唱,经由上述对该作品的全面分析,使听众能够感受到《牧歌》这首作品的艺术内涵,体会到《牧歌》歌唱的魅力。
-
汉乐府民歌《长相知·上邪》音乐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论文
2023-05-10 09:03:18
140
[摘要]:汉乐府民歌最根本的艺术特点是其作品具备叙事性,而石夫先生根据《上邪》创作的优秀声乐作品《长相知·上邪》既保留了诗词古朴典雅的叙事性文学特质,同时又融入我国民族传统剧种昆曲的独有风韵,在演唱时将戏曲唱腔与民族唱法相结合,不仅古典韵味十足,而且平添了现代艺术美感。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优秀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我们应该像石夫先生一样与时俱进,勇于推陈出新,让千百年前的民族文化再次光彩熠熠。
-
高职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探索研究论文
2023-05-10 08:56:53
6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声乐》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的传承。本文主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融入声乐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