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探讨论文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探讨论文

11

2024-03-16 15:52:2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钢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分支。钢琴演奏本身对于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为此,本文首先针对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含义进行阐述,客观分析了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特点,并且探究了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构建路径,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钢琴演奏者提高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也为其构建方式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钢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分支。钢琴演奏本身对于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为此,本文首先针对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含义进行阐述,客观分析了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特点,并且探究了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构建路径,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钢琴演奏者提高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也为其构建方式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

  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通过声波的方式进行音乐的呈现,所以人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同时音乐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与环境更是会直接影响音乐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对于演奏者来说,如果其本身会受到音乐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就会在自身的演奏过程中被情感所左右,进而影响到演奏的实际效果。为此,针对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加强心理素质的构建尤为关键。在这里,所谓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包含表演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则包括其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技能体现,为此,也可以充分展现出音乐表演者的心理能力,对其人格特点具有一定的体现。一位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靠的从来都不是运气之说,人们或许会惊叹于他超长发挥的幸运,但请记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除了夜以继日地练习弹奏技巧,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质疑、有嘲讽、有轻蔑,但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是弹奏水平,还是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含义

  依据音乐表演过程中关于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定义,可以将心理素质构建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表演情感素质的构建方面、表演个性素质的构建方面、表演认知素质的构建方面以及表演角色的适应性构建方面。针对上面所提到的诸多心理素质的构建情况而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情感素质的培养与体现。情感素质,一方面体现为情感表达,另一方面体现为情感体验。所谓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将表演者的音乐感染力发挥出来,从而针对整个的演奏过程加以协调处理。与此同时,更注重的是情感方面的迁移。情感的体验则表现为针对情感的第一感受、直觉或者说是非常深刻的记忆。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之上,音乐表演者自身的个性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体现。

Dingtalk_20230924195817.jpg

  二、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构建的特点

  第一,再现性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呈现的,其涵盖着表演者针对音乐表演的环境、所使用的乐器等多个方面要素的综合体现,也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切实加强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认知。通过认知,进而利用音乐的情景进行更为真实的呈现,作品最终必然会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二,对象性特点。其主要是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将演奏者或者是作品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进行抒发,重点表现出了对于音乐的热爱,也表现出了对作品本身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创作,其目的就是针对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对象进行情感的抒发。

  第三,调控性特点。这一特点更加看重在时空方面的定义,即在艺术形态的背景之下,需要针对各类型的音乐进行情感的完整体验,从而也希望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出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站在时间的研究角度来看,音乐的情感更多时候是一种比较虚无缥缈的时间表现。而站位于空间角度则可以将其看作是虚幻空间内,表演者内心以及情感的不断变化,简言之,无论是时空哪个维度,具体的情感表达都是需要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来支撑的。

  三、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常见因素

  (一)受到自己性格方面的影响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必须能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质疑,更为勇敢地应对一系列的负面态度。音乐的道路本身就是一条充满艺术性的崎岖之路,所以要想在这样的艺术之路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以及与众不同,更是要接受来自他人多方面的质疑。平复自己的心态,不要轻易就怀疑自己是首先要做到的。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始终坚定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具有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当别人质疑自己的时候,不要紧张和害怕,而是需要积极地调整心态,战胜自己懦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准。

  (二)受到自己水平发挥的影响

  钢琴演奏之路本身就属于音乐的发展范围,所以每一位钢琴演奏者在自身的能力以及禀赋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钢琴的演奏水平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其必须要经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许多演奏者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夜以继日地进行练习,可是还是不如一些本身就天赋极高的人,所以很容易导致自己内心出现心理态度的变化。实际上,越是在演奏的过程中存在这些想法,越容易产生紧张的心态,长期因为紧张担忧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准。这种心理就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主要表现,往往也就没有办法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准。

  (三)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钢琴演奏者是以比赛或者音乐会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弹奏到精彩之处时,难免会有观众欢呼雀跃,会有观众打开闪光灯记录这一瞬间,这些行为会影响演奏者的发挥。尤其是对于第一次上台的人,他们平时的训练是不会有人去观看的,更不要说有闪光灯拍照了。他们如果要让自己去适应这样嘈杂的环境,就会分散注意力,注意力一分散,自己的水平是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所以,许多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的过程当中之所以会存在表演效果不佳的情况,大多数时候也是受到了周围环境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在未来必须要切实注意对自身抗干扰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在真正需要进行自我展现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一个更为良好的心态,保障自身正常水准的发挥。

  四、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构建路径

  (一)准确客观地对自我进行分析和认知

  在音乐表演的过程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其必须要格外正确地针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分析,准确客观的自我认知将可以帮助自身形成更为正确的演奏认知。在进行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为此,作为演奏者,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演奏水准和能力,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后期的训练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将从前并不科学的演奏理念与方式进行革新,利用钢琴演奏的方式可以及时总结出自身在表演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在后期的练习过程当中,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开展练习活动,而是需要站位于综合全面的发展角度,客观对自身进行判断。钢琴演奏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信心状态。所以必须要改变从前陈旧的理念与认知,在钢琴的演奏过程当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可以轻言放弃。对自己的鼓励往往是提高信心和勇气的重要起点。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其具备了基础演奏的能力之后,就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能力的提升,尝试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合理的自我调节也可以有效应对后期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予以端正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艺术活动,为此,作为钢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必须要将内心的杂念剔除。这样才能够更为全身心地投入在实际的钢琴演奏或者是钢琴练习过程中。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表演,作为钢琴演奏者,都必须要尝试将外界的影响因素进行排除,尽可能不让其对自己的内心心态产生影响。作为演奏者,不可以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导致自己的演奏情绪出现波动,也不可以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精神因素导致自身精神紧张。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演奏就是演奏,心无杂念才能够更好地将艺术作品的内涵与情感进行呈现。此外,钢琴演奏过程中要尝试树立起积极的心态,不可以因为一些负面的情绪造成更为消极的态度。有可能会在日常的训练或者是表演的过程中遇到疲惫不堪的时候,但是,必须要积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积极应对,加强鼓励,方能获得成功。

  (三)适当的自我心理调整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其要想获得更为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往往需要演奏者在开始正式表演之前,积极进行心态的调整,良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打造良好演奏成果的关键。在正式登台演奏之前,往往需要演奏者提前一些时间到达演奏的现场,一方面进行演奏之前的预热,包括感受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也需要迅速找到在表演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在此之前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模拟的练习,这样才能够避免自己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出现非常紧张的情绪状态,也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从生理层面来看,在正式演出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体力补充,良好充足的睡眠是前提。在饮食方面要尽可能健康规律,这样才能够打造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利于心态的放松,也可以使得表演者更为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身体情况,科学进行训练时间的安排,避免出现频率过高从而导致的疲惫状态。因为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说明,如果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处于过于劳累的状态,可能会产生不良的表演效果。并且过分的疲惫也很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状态。针对表演者临时怯场的情况,也可以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实际上,这种怯场行为就是典型的心理状况不佳的表现,所以有必要进行心理调节,例如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呼吸调整,配合心理咨询师的科学引导,必然可以起到很好的心态调整作用。

  (四)加强心理素质锻炼

  钢琴演奏者要想在音乐表演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最为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必须要不断培养自身形成正确良好的表演意识。通过磨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可以在后期逐步形成一种更为谨慎以及认真的工作状态。作为钢琴演奏者,可以在日常的钢琴训练过程当中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建立起科学并且正确的表演观念。比如可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尝试营造出表演时的凝重氛围,自己带给自身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样就可以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时刻模拟这样的感受,在真正进行表演的时候也就不会感到紧张,反而有一种在日常训练中的轻松感,切实可以提高演出成功的概率。

  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还需要确保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于一些临场反应和表现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这样才能够更为坚定自身表演的意志。大量的实践结果都表明,许多钢琴演奏者可能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水平极高,表现极为出色,可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很难有效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就说明其比较缺乏心理素质方面的锻炼,很容易导致自身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此,作为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训练强度,比如可以选择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静坐,然后回忆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进行问题的指出,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抗干扰练习,比如在日常可以打造出小型演奏现场的模拟效果,这样在实际的表演过程当中也就可以有效克服怯场的心理状态。

  结语

  钢琴的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的时候,其心理素质结构既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属于音乐表演的研究内容。钢琴音乐的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是通过对演奏人员的情感的艺术化来完成的,其根本上是由音乐艺术在各种表现形式存在的各种不同性质所决定的。钢琴音乐通过把优美的旋律传达到欣赏者的耳朵当中,从而引起听众各种情感反应的一种艺术形式。钢琴音乐的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的时候,其心理素质结构可以界定为,以钢琴音乐的演奏人员的情感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的音乐表演心理活动表现形式的一种动态组合。


参考文献:

  [1]林葳蕤.谈音乐表演中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构建[J].戏剧之家,2022(11):76-78.

  [2]杨婧.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艺术品鉴,2020(29):184-185.

  [3]鲁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及意义[J].中国文艺家,2020(10):147-148.

  [4]姚岚.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探讨[J].明日风尚,2018(1):172.

  [5]杨麒妃.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7,37(15):58.

  [6]刘美环.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6(1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