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探析论文
2024-02-27 09:49:32
66
[摘要]:作为舶来乐器的钢琴,在中国经历了民族化的萌生、发展和嬗变的进程后,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特质的艺术形式。与西方其他国家作曲家相比,中国作曲家深受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音乐曲调也更加质朴感人。纵观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百年发展史可以发现,与西方传统钢琴艺术相比,我国钢琴艺术在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层面表现为“和而不同”的特点,即我国钢琴音乐是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衍生,是外来音乐艺术“民族化”的外显。由此,本研究将基于“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探析”这一主题,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
-
明清草书的形式创造及当代承续论文
2024-02-27 09:39:29
8
[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一同诞生、一同发展且绵延上千年不曾间断的独属于中国人审美基因的一种人文艺术。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艺术审美倾向与选择。晚明至清初时期以徐渭、董其昌、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王铎等人为主的“浪漫表现主义”大草书风是对以张旭、怀素、黄庭坚为主的晋唐草书的重大革新,这种书风进一步丰富了草书内涵。当代草书创作对“明清调”立轴大草书风的借鉴与表达逐渐演变成一种风尚,其更加注重作品本身形式与节奏的抒情性表达,在植根传统中更加凸显艺文兼备与视觉效果的双向融合。这股“明清调”风潮对当代草书创作产
-
探析福建歌剧《与妻书》与本土文化之关联论文
2024-02-27 09:27:54
8
[摘要]:福建本土歌剧《与妻书》是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福建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本文从《与妻书》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福建民族歌剧在“本土文化”中的运用。
-
跳花棚表演形式的历时嬗变论文
2024-02-27 09:17:32
20
[摘要]:跳花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祭祀仪式性舞蹈,明末清初从福建传入,现仅存于化州地区。其表演形式从原始的祭祀仪式发展到现今广场舞式的表演形式,内容本质上的嬗变反映着本地区的发展与群众文娱意识的转变。本文以跳花棚表演形式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嬗变为切入点,通过其表演场地、道具、服装、主题和形式的改变,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成因与人类发展需求的共时改变。
-
仰画飞檐画法初探论文
2023-12-14 09:29:16
15
[摘要]:本文利用出土壁画、莫高窟壁画和传世绘画材料,探讨仰画飞檐画法的起源、应用及其功能问题。仰画飞檐画法的出现,最初是画家模仿自然的产物,之后逐渐在画面结构与观看程序中承担起引导观者视线、衬托重要人物等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仰画飞檐画法具有的作用被逐渐抽离而演变成一种衬托画面美感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与象征意味。
-
新时代原创民族歌剧生产及观众培养论文
2023-12-14 09:14:34
14
[摘要]:本文以原创民族歌剧作为探讨对象,从生产动力、创作主体、展演平台三个方面论述原创民族歌剧生产情况,进而分析影响原创民族歌剧受众实现艺术消费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观众培养路径。
-
新时代八音弹唱的社会功能研究论文
2023-12-13 10:05:08
7
[摘要]:八音弹唱是活跃于平塘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八音弹唱虽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但是受到学界的关注较少。本文从功能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新时代八音弹唱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凝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
-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运用分析论文
2023-12-13 09:53:45
39
[摘要]: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技巧直接影响了演奏效果,因此就要求演奏人员对于小提琴技巧进行深入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揉弦技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演奏技巧以及常见的演奏问题,最后针对揉弦技巧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
舞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论文
2023-12-13 09:32:22
11
[摘要]:钢琴演奏不仅具有娱乐身心的作用,而且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舞台钢琴演奏中,高超的弹奏技巧不是全部,更为重要的是弹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的表达,不同的弹奏者能够赋予同一首钢琴曲不同的艺术效果,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能够帮助弹奏者抒发情绪,同时也能够帮助听众感受情绪,演奏者将钢琴曲中的情感通过艺术加工,而后将处理后的独特艺术效果展现给听众。基于此,本文以舞台演奏为核心,以音乐的表现力提升为主要内容,探究舞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作用,研究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舞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不强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
-
探究舞剧《运·河》的创作特点与内在意蕴论文
2023-12-08 10:27:50
29
[摘要]:在红色照耀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现实题材成为当今舞剧创作的主流。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元素呼唤着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真切回归。在这一过程中,《运·河》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在舞蹈界溅起一朵别具色彩的艺术浪花。全剧以意识流形式的表达含蓄而内敛地诉说生命的不息,映射着苏州家园的情怀魅力与外柔内刚的文化性格。其实践颠覆了传统舞剧一以贯之的表现手法,是当代舞剧创作中一次有益的探索,亦给予舞剧发展更为新颖的创作理念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