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论文
-
供电所效能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践论文
2024-04-22 13:53:57
16
[摘要]:本文从供电所效能评估的必要性和目的出发,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设计通用模型,以客观评价供电所的投入效能、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各供电所经营管理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后续改进方向,落实国家战略、适应行业监管,实现分权有度、分类管控,为供电所发展赋能。
-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
2024-04-22 11:42:55
4
[摘要]:文章通过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湖南省8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政府帮扶、扭转传统观念、吸收国外先进成果、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创业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
高校科研预借票据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2024-04-22 11:28:56
6
[摘要]:相关管理办法规定,高校应在资金往来结算或收取款项时开具相应票据。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为服务好科研事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放管服”政策的背景下,高校科研预借票据现象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科研预借票据产生的税款列支困难、应收账款越滚越多、科研项目管理权责不清晰和科研项目审计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文章结合笔者日常工作内容,从科研预借票据产生的原因开始,阐述科研预借票据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风险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优化研究论文
2024-04-22 11:23:24
9
[摘要]:公共安全管理是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任务,而风险治理则是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以风险治理为视角,首先阐述公共安全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和关键环节,然后分析风险治理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机制问题,最后提出风险治理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优化策略,包括优化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优化危机应对与应急处置机制、优化风险管理与防控机制、优化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以供参考。
-
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024-04-22 11:19:12
4
[摘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许多高校中运用,其优势在于挖掘并利用企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优势作用,有利于培养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
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集团化运作的实践探思论文
2024-04-22 11:16:06
2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与信息不断融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个时代充满无限的潜力和机会。文章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分布式集群架构在油田生产管理大数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4-04-22 11:15:37
3
[摘要]:分布式集群架构应用于油田生产管理大数据,将石油生产、分配、消耗与管理需求数据相结合,可以提高管理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实时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文章从分布式集群架构组成和优势入手,分析油田生产管理大数据的特点,讨论在油田生产管理大数据中如何应用分布式集群架构,以期为油田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
2024-04-22 11:15:15
5
[摘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背景下,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出高质量技术型人才是高校和企业当前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较为凸显。因此,高校应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
多维度提升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赋能调查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论文
2024-04-22 11:11:02
4
[摘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校园管理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教育强国战略,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探索多维度提升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赋能能力,从数字化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结合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展开全面调研,总结校园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研
-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论文
2024-04-22 11:09:52
7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大院校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活动应积极践行新工科理念,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文章联系新工科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细致分析了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之间合作、推进课证有效融通等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