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情景交融”的诗意情怀——琴歌《阳关三叠》的表演美学分析论文
2024-09-13 14:44:29
5
[摘要]:琴歌,即抚琴而歌,“歌”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琴歌《阳关三叠》来说,要想演唱它很容易,但是要想唱对它却是极难的。通过对古谱的分析来看,虽然其音乐要素简单,对演唱技巧要求不高,音律也朗朗上口,但其难点在于配合古琴唱出其中的古韵古味。
-
浅析音乐教师如何提升视唱练耳五项能力论文
2024-09-07 16:26:19
5
[摘要]:音乐教师视唱练耳的五项基本能力包括听、读、记、写、唱五个方面。“听”的能力是对音乐信息的接收能力,“读”“记”能力是对音乐信息的处理能力,“写”“唱”能力则是对音乐信息的输出能力。以听、读、记、写、唱五项基本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提升与研究,有助于巩固和强化各阶段音乐教师的音乐基本功,使音乐教师在各阶段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专业竞争力、丰富育人手段。
-
浅析东北秧歌剧目《倩女悲情》的艺术特征论文
2024-09-07 16:18:46
4
[摘要]:
-
浅析传统中国画中的重屏画图式论文
2024-09-07 16:09:18
4
[摘要]:
-
浅析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 No.2) 第一乐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论文
2024-09-07 16:01:38
6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3岁开始担任宫廷乐队风琴师和古钢琴师。贝多芬曾跟随海顿学习,并受到莫扎特的赏识。18世纪初,贝多芬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创作表现力大大提升,此时也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在其晚年,由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精神也逐渐消沉,最终于1827年与世长辞。动荡的人生经历使得贝多芬形成了不屈、坚强又奋进的性格,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激烈的矛盾冲突、强烈的英雄气概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
浅析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情感与演奏技巧论文
2024-09-07 15:46:52
20
[摘要]: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称为“乐圣”,纵观其一生的创作,其思想品格、写作技法及理念创新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欧洲音乐具有震慑性的影响。《第五钢琴协奏曲》又被称为《皇帝协奏曲》,贝多芬通过这部作品将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推到了高峰。
-
浅析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论文
2024-09-07 15:40:45
46
[摘要]:《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大量的弱起节奏和短促的跳音深刻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展现了贝多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的分析,深度剖析《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论文
2024-09-07 15:33:14
39
[摘要]: 流行音乐是音乐艺术领域备受欢迎的一种音乐类型。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关注演唱技巧的运用,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将情感和歌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带给听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演唱者应重视流行音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重要作用,结合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技巧要求,将自身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保证演唱音准、音色的同时,引发听众情感共鸣,丰富其视听体验。
-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浅析论文
2024-09-07 15:24:23
3
[摘要]:美国水彩画家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以写实的面貌在世界水彩画领域获得好评。她的水彩静物画色彩丰富,光感强烈,塑造严谨却又不失画面的和谐,因此在国内外水彩竞赛中屡获殊荣。本文试分析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的特点,以期从中给读者带来欣赏或创作上的启发。
-
欧阳修音乐思想探究论文
2024-09-07 15:17:15
5
[摘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也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祖籍在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生于真宗朝景德四年,于仁宗朝正式踏入仕途,最初任职于洛阳,景祐三年受范仲淹贬谪事件的牵连,被贬夷陵,后于庆历五年再贬滁州。其于皇祐元年回朝,历任翰林学士、史馆编修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