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梵高作品中的东方元素研究论文
2023-06-15 09:18:53
103
[摘要]:与追求散点式构图、书写性线条语言、自然超脱审美趣味的西方绘画不同,东方绘画因其平面性的表现手法、直线式的画面分割,给梵高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梵高早期画风是极其阴郁沉重的,如作品《吃马铃薯的人》《纺织工的小屋》。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梵高摒弃了西方传统写实性绘画的表现方式,开始以东方人的视角观察世界,在技法层面使用红、黄、蓝三原色平涂画面,又以书写性的笔触丰富画面整体细节。随着对东方绘画的深入研究,梵高开始关注自然,进而对东方绘画的理解上升到一定高度。分析梵高作品中的东方元素,不仅能解析梵高艺术
-
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思考论文
2023-06-15 09:14:10
43
[摘要]:侗族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特别是侗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由于侗族过去长期没有自己的文字,侗歌遍成为承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它集中体现了侗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山地河谷环境中,使侗歌这一侗族的重要文化形态得以留存下来。但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侗族音乐的良好传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对侗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
-
电吉他在现代融合音乐中的即兴演奏和伴奏技巧论文
2023-06-15 09:10:18
34
[摘要]:现代融合音乐起源于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音乐在国内也获得了广泛认同。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音乐流派和音乐元素的相互融合,音乐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而电吉他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电吉他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流行元素和独特的音乐技法,引领着现代流行音乐的潮流。电吉他发展至今,由于其独特的音色以及宽广的音域,已然成为了现代融合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特征论文
2023-06-15 09:04:51
34
[摘要]:工笔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在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工笔花鸟画有了新的生命,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代工笔花鸟画具有自己的特征,本文就这些特征展开论述,认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价值,把握其发展规律,促进其更好发展。
-
从文徵明题跋中窥探其书法观论文
2023-06-11 16:59:51
98
[摘要]:文徵明不仅是杰出的书法家、画家,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本文通过分析文徵明的生平及交游,梳理其书法与书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道振辑校的《文徵明集》作为主要研究文献,对文徵明书法题跋进行梳理论证,阐述文徵明对书品及人品之间关系的理解,探究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态度。
-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杜姆卡》的演奏分析论文
2023-06-11 16:49:09
111
[摘要]: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大师 、旋律大师,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 。他创作的钢琴曲真正将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呈现出了现实主义题材 、诗情画意音乐题材的相关内容,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还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艺术特色。《杜姆卡》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经典作品之 一,其蕴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忧郁的思想,体现出了极强的情感冲突,在织体饱满的曲子中,体现出人的意义与信念,并启发观众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本文从柴可夫斯基钢琴曲《杜姆卡》的创作背景入手,首先分析了其作品结构,其次探究了其艺术特色 、
-
“戏曲进校园”政策背景下高校戏曲教育的创新实践论文
2023-06-10 22:24:36
42
[摘要]:传统戏曲是高校德育、美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国家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政策背景下,广州新华学院以中文系为试点开展了岭南特色戏曲教育,从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科研育人三种途径入手,既实现了戏曲教育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又切实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有效传承。
-
“梅开二度”时期黄梅戏创新发展的路径探析—以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为例论文
2023-06-10 22:17:33
219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电视成为黄梅戏继20世纪50年代后再度流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大众传媒的出现,为我国戏曲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载体,而新载体的出现也为戏曲的表现形态提供了多样化选择。黄梅戏电视剧正是黄梅戏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衍生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之一,它既具有黄梅戏的部分特质,又具有电视剧的部分特质,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电视剧《郑小姣》是中国第一部采用实景拍摄的黄梅戏电视剧,因此在戏曲音乐创新、表演方法融合和戏剧内容改编这三个方面都对后期的黄梅戏电视剧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
肖邦B大调、降A大调夜曲和声技法分析论文
2023-06-10 18:17:31
32
[摘要]:本文从肖邦B大调、降A大调两首夜曲中的和声材料、和声进行的手法,以及转调中的和声特点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借助和声的分析手段窥探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材料的色彩性、了解肖邦在夜曲创作中的和声技法使用习惯,进而对作曲家的夜曲有更具象、深刻的体会。分析肖邦这两首作品中独具个人特色的和声技法,感受不拘一格的和声色彩。
-
探索高校坚持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路径论文
2023-06-10 18:15:28
20
[摘要]:传统民族声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文化的“根”与“魂”,涵盖传统民歌、传统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在语言风格、曲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对待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问题时,应该秉持理性、科学的态度,不能一味抛弃传统声乐艺术内容和形式,要有选择地借鉴和融合,尤其是涉及高校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应当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绽放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风采。本文围绕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究高校把握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从“守”与“变”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思考传统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