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融媒体时代舞蹈作品的跨界传播一《舞千年》的时代建构与媒介重塑论文
2022-12-30 16:42:08
203
[摘要]: 摘要:河南卫视自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惊艳亮相以来,相继打造了多部舞蹈综艺,使得舞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出圈““破圈”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足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舞蹈文化。
-
浅议话剧舞台表演中真实感的塑造论文
2022-12-30 16:28:16
163
[摘要]: 摘要:话剧舞台表现营造出的真实感是话剧艺术作品自身吸引力的主要表现,也是话剧舞台表现追求的目标。话剧舞台表现过程中,真实感的营造主要有若干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话剧的创作、演员的演出、卷台布景和道具等。话剧舞台表现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真实性,而在话剧舞台表现的过程中,真实性既是话剧表演的独特魅力,也是最直观的艺术体现。真实性必须在诸多因素共同的烘托下,才可以营造出一个有着极强真实性的画面。话剧戏台上语言的真实性、演员形体的表现力和舞美部分的服饰、化妆、光线、音响、道具等配合,有助于体现角色真实性。本文就话
-
浅析新中国初期山水画中的叙事表达论文
2022-12-30 16:20:24
19
[摘要]: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新时代的山水画随价值功能之变而出现了表达内容之变,隐逸闲致的山林之趣被朝阳似火的社会建设所取代。本文从叙事表达这一画面表现方式出发,以新中国初期的部分经典>11水画作品为例,尝试探讨面对当前时代之巨变,新中国山水画在表达内容方面怎样又好又快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又可以将其独特的笔墨特色完全保留下来。
-
浅析肖邦《练习曲》Op.10no.3的艺术特征论文
2022-12-30 16:17:56
86
[摘要]:摘要:同为练习曲作品,肖邦的练习曲创作做到了经久不衰,甚至在规模浩大的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听到肖邦的音乐。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奠基人,肖邦的练习曲是其一生创作中重要体裁之一,每首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真实、淳朴的情感,每首都对核心技巧有着重点训练,每首总给人不单是练习技巧之感,而是一首音诗的幻觉,肖邦是将技术、艺术、音乐三者融为一体的伟大的作曲家。《E大调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的第三首,整首充满着光怪陆离的和声变化和优美的旋律,以及节奏的巧妙布局。笔者以肖邦的第三首练习曲为例,针对曲式结构、和声、节奏、旋
-
浅论抗疫电影中的人文精神与意蕴论文
2022-12-29 16:27:53
9
[摘要]:摘要: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至今,有关抗疫的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医生》作为首部展现抗疫历程的中国本土化电影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真实再现了武汉的抗疫历程,展现出危机来临时从个人到国家的集体意识与大局观念,乃至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无不体现着传统的东方人文精神内核,并通过电影完成了一次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探讨。
-
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族民歌研究论文
2022-12-29 15:03:27
30
[摘要]:摘要: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人口约有25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和鄂西南等交接地区,这其中尤其以贵州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更为集中璀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侗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文明与文化并世代流传,这其中尤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最为著名。本论文以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为切入点,从整个流域的视角来观察研究侗族民歌的分类、音乐特征和侗族民歌存在的社会功能。
-
美育机制下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论文
2022-12-23 15:34:47
75
[摘要]: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美育仍然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将美育渗透于学科教育中。文章主要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机制,切实完成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任务。
-
江西本土红色文化整理研究—以舞蹈艺术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为例论文
2022-12-22 14:31:29
97
[摘要]:摘要: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以动作代替语言来表达个人的心声。在文化艺术表演中,把德育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对于江西本土文化的发展来说意义极为重大。本文以传承江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前提,以舞蹈的创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实现了对江西本土红色文化的整理与深入研究。在注入江西本土红色文化之后,能够让舞蹈创作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也能够促使舞蹈艺术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熟悉,进而使得表演实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和感染力,也对参与彩排、演出和观看的相关人员起到更好的教育意义。
-
江苏“小热昏”的艺术形态解析论文
2022-12-22 14:20:52
18
[摘要]:摘要:江苏“小热昏”是伴随着民间艺人叫卖梨膏糖而产生的一种街头说唱艺术,主要流传于常州、无锡、苏州一带。江苏“小热昏”在传承发展中融入了苏南地方文化元素,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江苏“小热昏”一般按照开场、卖口、唱短篇、买糖、唱长篇、送客的程序进行表演;唱腔音乐分基本调和杂调两大类,大多来自地方民歌和戏曲音乐;唱词多为即兴编创,以四字句和七字句为主,用吴方言发音,具有浓郁的苏南韵味;伴奏乐器有小锣、三跳板、莲花板、单皮鼓、二胡等,伴奏以打击节奏为主,常采用间奏音乐;表演时男性着传统长衫、戴毡帽,女性穿传统旗袍
-
计算机辅助手段在作曲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2022-12-21 14:33:18
6
[摘要]: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教学与实践之中,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平台配以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旨在为作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打造一个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枯燥的作曲理论课程教学变得直观明了、生动有趣,把作曲专业课程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视、听、动(动手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