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微生物菌群对抗生素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研究论文
2024-04-30 13:40:30
33
[摘要]:抗生素耐药性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耐药性形成不仅与抗生 素的过度使用有关,还与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紧密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环 境中的变化对耐药基因的产生、维持和传播有深刻影响。文章聚焦于微生物菌群与抗生素耐药性之 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菌群组成是如何影响耐药性发展的,以期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提供新视角。
-
饲用燕麦复播试验及栽培关键技术论文
2024-04-30 13:38:53
4
[摘要]:通过在新疆兵团第一师进行的燕麦复播试验,为一师2个代表性团场选择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 一师燕麦种植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
-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研究论文
2024-04-30 12:12:53
9
[摘要]: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是一种修复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 论文旨在通过盆栽试验来研究耐铅乳酸菌与黑麦草联合修复铅污染土壤的能力。结果表明,投加 E.faecium DUTYH_16120012 后,黑麦草的生长量显著增加,富集转运铅的能力显著提高,表明该 菌株显著提升了黑麦草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
细菌外膜囊泡在疫苗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2024-04-30 12:08:40
25
[摘要]: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一种由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 纳米球状颗粒,通过释放毒力因子、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外排抗生素等途径参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 发生过程。由于 OMVs携带大量细菌组分,如蛋白质、脂质、遗传物质等,可以有效激活免疫系统,具 有作为疫苗、疫苗佐剂以及优良外源抗原载体的潜力,可用于传染性疾病预防疫苗和肿瘤免疫治疗 疫苗的开发研制过程中。随着医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产业的迅速发展,现有疫苗都被发现存在不同 的缺陷,亟需一种能够同时保证安全性与有
-
饲用高粱利用关键技术及效果评价论文
2024-04-30 12:00:11
7
[摘要]: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 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满足畜禽 生长的营养需求。高粱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
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测白细胞在尿路 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2024-04-30 11:59:47
1
[摘要]:尿液干化学和尿沉渣镜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患者白细胞检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尿路感染患者在白细胞检验方面使用尿液干化学和尿沉渣镜进行检测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优,为临床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方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2024-04-30 11:55:31
5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数字经济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是基本设施,各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士是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核心生产要素之一。立足这一背景,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明确职业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深入剖析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从教学模式、完善软硬设施等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有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员。
-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论文
2024-04-30 11:51:30
20
[摘要]:新农科建设提出要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 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理论课和实训课中,形成“三结合”的思 政教学模式,以期为深化涉农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参考。
-
医院收费工作中票据管理与财务内控研究论文
2024-04-30 11:50:41
5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持续提升,医院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医院收费工作中的票据管理和财务内控决定着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也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医院收费工作中票据管理与财务内控的现状,分析了医院收费工作中票据管理与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院收费工作中票据管理与财务内控的优化策略。
-
循道求本:成长型学校的教师发展路径探寻论文
2024-04-30 11:49:22
13
[摘要]: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需加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本文将探讨实施教师发展的多元措施,并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充分发掘教师的持续发展潜能,并以学校文化的力量不断激励教师,确保他们在专业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