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
文旅时代下仡佬族的 “非遗”传承与推广论文
2024-06-28 13:59:27
13
[摘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不是一个新思路,但是立足于少数民族非遗现状、探究“非遗”发展路径、提出新方案成了新时代的新课题。以为仡佬族非遗注入持续性的生命力为目标,阐述仡佬族非遗文化的现状,分析仡佬族非遗文化困境,对“非遗+文旅”彼此价值进行相互挖掘,并提出仡佬族非遗文化的传承策略与推广路径。
-
文化小康再行动论文
2024-06-28 13:50:28
0
[摘要]:自党中央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令后,安康市汉滨区文化工作者针对“怎样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主动提出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后一厘米”“最美一公里”。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者选择以“路灯的精神”,照亮“行走者”的前方,面对面、实打实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者提出的一项文化服务和文化惠民目标。
-
文化馆中器乐竹笛演奏活动对观众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
2024-06-28 13:40:30
9
[摘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尤其能充分发挥文化精神的涵养价值,综合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文化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的重任,也应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影响主观文化认同效果,从而切实保证群众文化服务的具体功能。
-
文化共“容” 数聚云端 ——共建共享数字资源论文
2024-06-28 12:04:07
9
[摘要]: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及各地公共文化云平台的重新改版上线,使数字资源更加清晰有序地服务群众。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容纳了群文系统全种类文化数字资源,跨时空、全天候云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了群众文化艺术,满足了当下群众的新需求。平台的不断提升改进,旨在建设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探索多种方式的资源展现、打造新媒介集群的广泛宣推、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
文化传承视角下北宋官瓷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2024-06-28 11:55:44
42
[摘要]: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给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浪漫深沉的宋词、意境深远的文人画、令人魂牵梦绕的宋代建筑以及细腻雅致的瓷器等。尤其是令人赞叹的北宋官瓷,虽几经挫折而流传至今,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
玩虎轩本《元本出相琵琶记》插图特征分析论文
2024-06-28 11:46:37
3
[摘要]:玩虎轩本中的插图既突破了表演传播的时间局限,又突破了文本传播的文字障碍,对《琵琶记》在文学、版画、舞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玩虎轩本借助插图对文本内容的再现与补充,使得《琵琶记》可以作文人的案头读物,也可以为村妇书童所理解,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玩虎轩本中插图虽然还是以故事内容情节为主导,辅助文本阅读,但是在画面中也增加了许多对建筑、景色的刻画,插图的装饰功能以及插图的独立性都有所增强。另外,通过图像的传播功能,推动了戏曲版画插图的传播,戏曲插图本相较于无图刊本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地域更广。郑振铎先生形容
-
图像再现:文徵明的“桃花源”生活论文
2024-06-28 11:38:32
5
[摘要]:正德、嘉靖年间商业繁荣,士之不遇,“大隐在朝市,何劳避世喧”的隐市之风盛行。文徵明自幼以儒学立骨,明中期科举考试改革使钟爱“古文辞”的他屡试未第。至嘉靖癸未年(1523年),李充嗣受林俊之托举荐其入朝为官,文徵明开始进入俸禄低微的翰林院就职。翰林院待诏俸禄仅“月米五石”,远不够维持生计,再加上他也逐渐在朝廷斗争中认清了宦海无情、政治险恶的官场真面目。57岁致仕后远离“衮马头尘、匆骑隙影”的生活回到家乡,每日醉心书画、悠然林间、人情往来,以此图写山林秀景,熔铸自我性灵,体味“桃花源”生活中无限的意趣。文徵明
-
时装品牌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析论文
2024-06-28 11:32:01
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彰显个性、凸显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服装作为时尚产品,不仅要掌握当下的审美思潮,了解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还要将其融入服装设计领域,引领时尚产业的发展。视觉传达是通过视觉媒介传达信息和感觉的过程,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视觉传达领域,将其与时装设计相结合,可以让时装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感受,更好地传播时装的特点,让人们不仅享受新颖而具有时代感的服装,更理解服装背后的设计理念,提升服装的文化内涵。
-
时序在舞剧中的功能及应用论文
2024-06-28 11:22:35
6
[摘要]:笔者在舞剧《家珍》的编创过程中发现,时序对舞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从时序方面对原创舞剧《家珍》是如何运用及起到怎样的作用进行分析与阐述。本文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看二者的融合是有效的,将实践化为认知,认知又反作用于实践。
-
陕西关中民居石刻艺术更迭与传承研究论文
2024-06-28 10:50:09
35
[摘要]:陕西关中位于黄河流域,素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誉,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关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孕育了关中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民居建筑中的石刻艺术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在关中民居院落空间中无不体现着石刻的艺术与语言,本文在关中民居石刻的历史文化视角下,对石刻的装饰类型应用与技艺手法进行阐释,通过了解关中石刻艺术的更迭与演进,实现石刻艺术在当下的保护应用与价值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