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对英专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对英专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论文

5

2024-05-21 15:52:21    来源:    作者:huangyuying

摘要:[摘 要] 英语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和 紧迫任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关键阵地。本研

  [摘 要] 英语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和 紧迫任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关键阵地。本研究基于该课 程探讨英专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旨在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 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辩论技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 思辨能力;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研究;英语专业学生

  1 研究背景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 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 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 养。”外语专业大学生处于国内外文化交锋的 前沿,要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理解中国 社会,才能不负国际传播使命,讲好中国故 事。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 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更是我国外语专业人才 培养的软肋(文秋芳 等,2010)。英语“工 具性”特性的凸显,使得教学重心偏移至基础 的语音语调与口语技能训练,思辨能力的培养 未得到充分重视,甚至处于“缺席”的状态 (黄源深,1998 )。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不仅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需要发展其思维 能力。通过组织演讲与辩论活动,该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第一课堂”,学生可以掌握 演讲技巧、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树立跨文化交流 意识。思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是高 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孙有中,2015), 思辨能力更是英语专业(简称“英专”)学生面 对文化冲突时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所必 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以往的教学实证研究表明,英语演讲与 辩论课程在提高英专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 力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教师通过设计特定情境 下的演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该情境下目 标文化的认知,并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 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多维度教学评价起到 了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整合符合学情的教学内 容、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并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课 堂,能促使学生充分地思考和表达。正如胡强 (2017)所言,在这个塑造的过程中,学生对 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既是过程,也是目的。鉴于 此,探究并创新教学方法,以有效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以及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必走之路。

  2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中进行 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和实践操作,提升英语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本课程涵盖了从基础演 讲技能到高级辩论战略的全方位内容,帮助学 生在公共场合中更自信、清晰地展示演讲内容 并达成演讲目标。课程内容包括演讲基础、逻 辑思维与论证技巧、辩论基础、实际演练以及 辩论比赛,具体见表1.

7DE6105B-9DB7-4fa9-80BB-791002EFE82D.png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英语写作和 口语表达能力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契合, 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英语专业教学的问题 是知行脱节,当务之急是探索思辨英语教学的 有效课堂操作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孙 有中,2019 )。

  3 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重构

  课程重构是指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 革,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重构主要体现在课程 目标重构、课程内容重构以及课程教学重构。

  3.1 课程目标重构

  3.1.1 价值目标

  方面。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通过合理安排教学 内容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同时培养其爱国情怀。

  3.1.2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英语演讲课程的基础。学生 需要在课程中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 识,如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了解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除此之 外,学生需要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这在课程 内容上体现为口才训练、语音语调训练。

  3.1.3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英语演讲课程的核心,通过 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需要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如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能力,跨文 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思辨能力是指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 做出一种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文秋 芳,2012 )。

  3.1.4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英语演讲课程的终极目标, 即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创 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品格和意识,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该课程通过演讲训练,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通过 小组合作和团队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团队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共同协作完 成任务。

  3.2 课程内容重构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英语演讲 教程》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素材。教师把握学 生学情,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选、调、 删、增,植入演讲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突出 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环节,以推动中 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该教 材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旨在帮助 学生理解当代中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

  3.3 课程教学重构

  本课程紧跟国家现代教育信息化改革的 步伐,响应当前“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 大外语”的号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 段,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 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和思维的引导。线上教学平台包括超星在 线课程、中国慕课,线下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 行,教师在线下组织演讲比赛、英语跨境电商 直播比赛、联合国模拟会议以及联合国模拟辩 论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两个主要板 块,即理解当代中国与传播中国声音,讲解演 讲技巧的实际应用,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演讲技 巧训练。

  该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探 讨当代中国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有效地传达中 国的声音和价值观,从分项输入到融合输出, 逐步达成理解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教学目 标。学生能对中国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有更 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讲述中国故 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4 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思辨教学应该秉 持“语言应作为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手段”这 一观点。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思辨能力应 被纳入语言能力的范围中。思辨能力不仅可以 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 让学生在实际中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创新能 力的培养随之也得以实现。培养英专学生的思 辨能力可从教学环节、教学资源、问题设置以 及教学评价入手。

  4.1 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环节起到主导作用,要明确 教学目标,深刻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案思辨技能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特 征,学前特质、课程模式、课堂和课外经历起 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张伶俐 等,2022)。因 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秉持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敢于创新教学环节。 教师需深入思考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与 之相契合的课堂活动,对不同基础的外语专业 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教学活动参见表2.

0286D956-95C2-4bd2-B701-4DF20CD772E4.png

  4.2 开发教学资源,增加学习兴趣

  兴趣是强大的学习推动力。教师需要依靠 教材来传授主要的知识内容,也需要挖掘教材 以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优质视频资源,如新闻、 电影、艺术作品、名人演讲、主题辩论或文学作 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为学 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场景。教师可以选择热门话 题或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核心观点和相 关问题。教师也可以选择启发性的英语演讲视 频,让学生归纳演讲内容、语言运用和表达方 式;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方文学作品,通过点 评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语言特点,让学生 领略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3 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 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提问:“What ar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 and identity?”。这个问题涉及全球化对文化 和身份认同的潜在影响,学生可以从社会、经 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探讨全 球化如何改变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以及全球化是否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 方面的问题。又比如,教师提问:“What are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该问题涉及人工智能发展的 伦理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当下环境探讨人工智 能在就业、隐私、安全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可能 带来的挑战与道德困境。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 生摆脱思维困境,引导他们多维度分析问题。

      4.4 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关键导向作 用,能有效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首先,良好 的学习效果体现为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其次,学生在演讲与辩论中展示的语言组织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演 讲或辩论环节,学生需要使用演讲技巧有条理 地呈现观点,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支撑观点。 最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也是评价的重 要方面。教学评价也应该延伸到第二课堂,如 学生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参与 程度。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助于促使学生更深入 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表现、 课下作业及第二课堂进行评价,并将思辨内容 纳入考核。Paul et al.(2016)提出了由思维标 准、思维元素和思维品质构成的思辨能力理论 模型,教师可立足于思维标准来检验思维元素 的参与,通过衡量思维品质的养成来检验学生 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语言表达水平作为思辨 能力培养的基础在评价中也应占据重要地位, 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全面评估不容忽视。

  5 结语

  思辨教学强调思辨能力对于发展语言能 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语言能力对于发展思 辨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 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入手,将思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探究英 专学生思辨教育的路径与策略,既落脚于语言 的工具性,又彰显语言本身的内核——高级思 辨。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中,教师通过筛选 合适的素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引导学 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的发展,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助推学生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PAUL 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 standard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6.

  [2] 胡强. “厌思症”与智识启蒙——关于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的“思辨能力”与“人文定位”的思考[J]. 外语 与翻译,2017.24(2):76-81.

  [3] 黄源深. 思辨缺席[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1-19.

  [4] 孙有中. 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 中国外语, 2015(2):1+23.

  [5] 孙有中. 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51):825-837+959.

  [6] 文秋芳. 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 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7]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 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 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 究,2010(5):350-355.

  [8]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印发《关于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J]. 中国民族教育, 2017(10):4-7.

  [9] 张伶俐,文秋芳. 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技能发展的 个案跟踪研究[J]. 外语研究,2022.39(3):53-57+63+112.

  [10] 张洋,楚永娟. 论英语专业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途径——以工科院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为 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4):102-105.